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视野》2015,(4):17-18
近年来,雾霾持续发难,公众一次次产生了对“油品致霾”的疑虑:雾霾天气,油品影响几何?尾气排放,谁是污染元凶?今年“两会”前夕,消失了一年的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通过一部《穹顶之下》纪录片,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在演讲视频中,柴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机动车和油品质量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剖析了机动车污染失控的症结所在。问题一:北京大气污染31.1%来自机动车排放据统计,10年间,中国汽车总量增加了一个亿,北京仅2010年就  相似文献   

2.
针对京津冀地区公众,围绕雾霾污染的基本情况、影响状况、预防与治理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认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对雾霾污染有一定了解,认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与汽车尾气是京津冀雾霾污染的主要成因;近70%的居民认为雾霾污染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大多数居民在雾霾天气会选择防护措施,认为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应是治理京津冀雾霾污染的首要措施,34%的居民认为短距离出行尽量选用公交、自行车。通过准确了解京津冀地区公众对于雾霾污染的认知现状,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提出京津冀雾霾污染治理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毛晖  郑晓芳 《绿叶》2014,(11):51-56
雾霾污染并非中国"专利",不少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雾霾之痛,它们的一些相对成熟的措施,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中国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同时加强大气监测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税费制度,积极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注重城市绿化,多管齐下治理雾霾。另一方面,也应强化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的意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大气环保产业,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的作用,提高公众对雾霾治理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空间和社交平台上的传播,再次触发了公众对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然而,政府所公布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数据却"偏离"了公众的主观感受。以空气质量问题为例,74个重点城市2014年PM2.5的年均浓度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1.1%,其中京津冀地区下降了12.3%。然而,从这一时期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等商品的销售量上升,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主观感受:空气质量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16,(Z1):1
正2016年伊始又是连续不断的雾霾。灰蒙蒙的天气反反复复地破坏着人们迎接新年的心情,让官方所有的2015年业绩炫耀都黯然失色。人们见面都是一样的对话:没出去玩儿?去哪?都是雾霾!入冬以来,全国大面积雾霾来袭。东北、华北、华南等地许多城市都发布了不同程度的雾霾警报,其中北京不得不发布两次红色警报、一次橙色警报和两次黄色警报。这期间,冷空气曾努力地欲吹出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年初的重污染雾霾天气,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顶点,如何重现蓝天白云,成为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公众"吐槽"的背后,中国政府对雾霾的治理频频出招,用一系列的新政,向大气污染防治"亮剑"。史上最严空气"国十条"应运而生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社会各界期盼的大气污  相似文献   

7.
正态度决定行为,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详细阐述了雾霾治理的心理路径。近几年,雾霾成为一大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并成为高频热点词汇。大面积的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而作为首都的北京,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加剧让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在心理学上,危害认知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面临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其他不利事件的感受、认识和经验。研究表明,雾霾天气下危害认知对公众的应  相似文献   

8.
雾霾何时休?     
正气候变化,让雾霾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治理雾霾没有"速效药"。今年的国庆假期因为雾霾很扫兴,9月30日夜间至10月1日,京津冀部分城市出现的重度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政府不断加大治理雾霾的力度,但雾霾何时可以休矣?气候变化让雾霾问题更加复杂10月2日凌晨,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连夜主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14,(8):18-19
正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针对公众对这一《准则》的初衷、作用和目的诸多不解,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随后做了一番解读。为什么要出台《准则》?近些年,我国许多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突出,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0.
央视《新闻1+1》报道,今年年初的天气,给多少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沉重印象:140多万平方公里雾霾笼罩,8亿以上人口受到影响。一个月内,四次严重雾霾天气接连发生,一个月内,仅有五天没有雾霾。如何面对一个又一个被严重污染的城市?雾霾升级,治理要不要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此疾  相似文献   

11.
王利文 《环境教育》2014,(12):19-19
正眼下,饱受雾霾肆虐的中国北方居民,一遍遍怀念刚刚逝去的APEC蓝。APEC蓝告诉公众,雾霾的肆虐是可以驯服的,要的是有雷霆万钧之势的强大执行力。而要有执行力,就先要治环保不作为的庸官。早在2010年9月,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张全球污染颗粒PM2.5浓度地图就显示,中国华北、华东地区是PM2.5污染的重灾区。2013年以来连续两年,环保部都在每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承认我国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唉,又是雾霾天气。最近,雾霾天气很多,又被炒得非常火爆。带口罩、开路灯、开车灯……都是用来防护雾霾天气的。雾霾天气很糟糕,都是PM2.5,吸入PM2.5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大家都开始重视起雾霾天气了。你知道雾霾天气是怎样引起的吗?没错,就是因为树木逐渐被砍伐造成的。树木有许多的作用,可以吸  相似文献   

13.
环保宣传部门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使公众不仅认识到雾霾污染的危害,更认识到优美环境的塑造,不仅靠政府做工作,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引导公众积极配合政府,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将思想认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4.
王红 《环境教育》2014,(6):85-85
正花非花,雾非雾。面对如今的"雾",琼瑶阿姨是否还能道出一句"雾里看花最美"的柔情细语?诗人柳永是否会吟出"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霾沉沉楚天阔"的悲壮诗篇?21世纪的我们,活在被雾霾笼罩的时代。记忆回到了去年冬天的那一身陷在雾霾的时光。那时候我们只能在"厚雾浓霾"下"愁永昼",在一旁哭诉  相似文献   

15.
微博     
《环境教育》2014,(11):53-53
正五岳散人(知名网络评论人):看朋友圈中在北京的各位一致惊讶北京为了APEC会议立竿见影,马上就能看见蓝天白云,几乎是有着旋乾转坤的神通。这完全不用惊讶,政府又不傻,到底雾霾咋回事能不知道?开会的时候想治直接恶治几天,牺牲点老百姓生活自然就好了。不怕雾霾,怕的是这种神通。因为这种神通能赶走雾霾,也是雾霾成因。  相似文献   

16.
金鑫荣 《环境教育》2015,(Z1):43-44
<正>《等风来》,是作家鲍鲸鲸2013年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后来被导演滕华涛拍成了电影。电影上映期间,正赶上北京等多地雾霾锁城。电影原本意图,是想给在拼搏中迷失自己的人们的心灵吸吸氧,精神松松绑。却没想到,不少影迷在观影过后,纷纷表示,这影片名起得太到位了。岂止是精神世界需要等风来,就连每天实实在在呼吸到的空气,都需要一场大风的到来。一提到雾霾,百姓是既愤怒又焦虑,公众愤怒环境污染竟然到了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了奢侈享受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入冬以来,昌吉市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引发公众担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昌吉市2014-2015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昌吉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情况,从污染源及气象条件两方面入手分析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控制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田萌 《环境教育》2014,(4):93-93
正2008年,因为召开奥运会的缘故,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得非常好。我常常陶醉于浩瀚、透彻的"奥运蓝天"之下,心想,北京"天天天蓝"终于不再是梦想。然而,这样的好天气随着奥运会的结束离我们远去。近年来,北京,霾的时间越来越长,蓝天白云,几乎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历史上,北京有沙尘暴,有煤烟污染,有一刮好几日的风沙,而雾霾"横空出世",可以说是新近出现的污染门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的雾霾,究竟如何产生?为何雾霾围城,经久不散?它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基座"和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19.
正“不戴口罩在外面工作多伤害健康!”“为什么没有统一的防护措施?”“可以像发高温补贴一样发雾霾补贴吗?”……每到雾霾天,面对在户外坚守的工作者,普通民众在致敬的同时,总免不了一丝担忧。去年底到今年初,雾霾肆虐,整个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深受其害,绝大多数人不得不减少外出,或者戴上一层又一层的口罩外出,以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的伤害。当我们大多数人躲在屋里躲避雾霾污染的时候,像交警、交通协管员、环卫工等一些特殊行业的劳动者,却不得不坚守在户外  相似文献   

20.
正气候变化加剧了北京冬天的雾霾天气《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近年来北京冬天雾霾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给人民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雾霾天气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天气条件,比如冬天的弱北风、大气的高热稳定性等,那么气候变化是否会通过影响这些天气条件,对雾霾天气产生影响呢?围绕这个问题,蔡文炬等人构造了霾天气指数(Haze Weather Index,HWI),用于表示天气条件是否有利于形成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