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海岛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在分析海岛产业结构高级度与合理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进行总体评价。根据海岛县经济特征,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经济推动四个方面构建了海岛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12个海岛县的综合实力做了测评并排名。研究表明,普陀区、玉环县、定海区的经济综合实力最强,长岛县、南澳县的经济综合实力最差。以上结果对各海岛县(区)制定海岛经济发展战略,实现海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岛经济对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变差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差异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2)研究时间段内,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上升变为缓慢增长,一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集中度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3)由海岛县空间分异结果得出,地区间差异较大,将其分为四类梯度地区。(4)海岛县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海岛县旅游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旅游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区位、腹地等因素影响,嵊泗、普陀、定海的旅游综合实力较强,东山、平潭、崇明的旅游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今后实力较弱的海岛县应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改善交通能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提高区域的旅游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4.
在海洋强国建设和陆海统筹发展背景下,海岛经济发展备受瞩目。旅游业作为我国海岛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其效率水平直接体现出有限海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海岛县旅游效率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差异研究是优化旅游要素投入结构及规模的重要前提。利用DEA方法对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指数进行测算,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海岛县旅游效率进行剖析,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出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的整体动态变化趋势,依据旅游分解效率对我国12个海岛县进行分类,并对各海岛县投入指标的优化目标值进行分析,以期为海岛县优化旅游资源利用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岛旅游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当今旅游热点.长海县作为海岛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海岛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于长海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运用SWOT模式对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海岛开发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PREE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中国30个省(市、区)的人口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借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测算PREE系统协调度指数,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市、区)的PREE系统协调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中国PREE系统的协调状况不理想,各地区PREE系统协调度不均衡,资源子系统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子系统形成“倒挂”现象.提出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科学规划资源开发,合理布局主导产业;推动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地区应根据区情条件选择发展的侧重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年全国及地区42部门投入产出表,将西北5省(区)42个部门合并成各地区8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从量化角度分析西北5省(区)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分析5省经济结构的不同之处与各省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和产业的波及效果,并用交叉关联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研究结果对目前西北各地区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以及在国家层面如何更有效协调区域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今后主导产业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构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及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河南省资源型城市2008—2017年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与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度于2017年均达到高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总体上不断增长。(2)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资源型城市耦合协调度起显著的促进作用,环保意识、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其动力系统,需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出发建立"企业+政府+社区+居民"式的投融资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以旅游业对海岛环境的影响、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度、社区参与度为重点,构建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据此对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主要包含横、纵两个方面,纵横两个方面的科学分析及动态调整是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鄂西南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量规模、人均水平、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四个方面遴选18项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平均水平为依据,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基准值;借助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县域经济实力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鄂西南民族地区10县(市)县域经济实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五峰县的综合经济实力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6县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耦合关系。构建了金融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11个沿海地区金融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发展状况进行了时空分异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多数沿海地区两大系统的发展态势及耦合关系均呈现稳健向上的趋势,但也存在地区差异明显、部分沿海地区耦合关系失调等耦合裂隙,提出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推动海洋金融产业集群建设、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与强化金融监管并重、建立区域海洋金融合作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方法,评价2007—2017年我国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增长趋势,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②2007—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③政府控制力、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人口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4个因素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研发投入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四湖流域产业结构现状、水污染现状以及两者动态演化趋势的解析,结合对流域经济与环保政策导向的梳理,综合权衡三次产业发展对流域经济支撑度、水污染影响潜在威胁与现实效应,汇总形成了南四湖流域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分析矩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案模式,提出南四湖流域三次产业中不同行业的结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协调度理论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模型。通过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及其6市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的17项指标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对经济带各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带及其6市10年间协调发展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逐年上升,其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和濒临失调衰退型逐渐向中级协调发展型和高级协调发展型演变;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逐年升高;经济带的经济综合实力f(x)和环境承载力g(y)差距不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本保持同步,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经济综合实力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海洋经济与信息化内涵,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别对2001—2015年我国沿海省区海洋经济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及两者间的协调度和响应关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沿海省区海洋经济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及两者间的协调度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2)我国沿海省区海洋经济与信息化协调度由低中值区逐渐上升到中高值区;(3)我国沿海各省区海洋经济与信息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存在平稳型和波动型响应两种类型。在海洋经济对信息化的响应中,河北和浙江为平稳型响应,其他省区为波动型响应;在信息化对海洋经济的响应中,天津、辽宁、广东、广西和海南为平稳型响应,其他省区为波动型响应。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2001—2016年南京市产业结构演进轨迹和高级度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定性描述了三产比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并通过产业高级度和生态环境影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全市产业结构总体经历了一次转型,产业结构高级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与SO_2排放量、NO_x排放量、SO_2年均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则与其均呈负相关关系;(3)全市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与产业结构变动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且要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型。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南京市生态环境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构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理耦合模型对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技术、产业与环境间耦合关系进行定量辨识。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市场成交额、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常住人口增长率分别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率最高。(2)京津冀在TIE系统的综合水平具有明显的优良等级关系,呈现北京好于天津好于河北状态。(3)北京市TIE系统耦合与协调度都达到优秀水平,天津与河北目前均处于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滞后于生态环境的转型发展阶段,两地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及生态环境的支持效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林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偏离—份额和区位熵分析法,以2003—2006年为考察期,以全国为参照系,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林木培育和种植、竹木采运、林产品的行业专业化程度、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结合全国和地区的林业发展状况,提出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发展和改善林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海岛作为“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被大规模开发,其主要开发利用方式——海岛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协调海岛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能值理论对海岛生态旅游系统进行研究,构建海岛生态旅游系统能值指标体系,定量分析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旅游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综合状况,为海岛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经济活动的评估提供客观标准,并为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1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包括“区位—资源—经济—社会—生态”5个约束层的综合发展潜力;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约束层潜力进行聚类,将城市划分为创新型、接续型和生态型3种类型,并提出分类发展指引。结果发现:(1)鞍山市综合发展潜力最高(67.97),北票市最低(40.12)。(2)区位、矿产资源禀赋、人口和经济变化是发展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创新型城市仍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培育创新型高素质创新人才。(4)接续型城市未来要采用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接续替代产业,重视矿区生态环境修复。(5)生态型城市未来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