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000-2011年为连续的时间序列,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系数等研究方法从总体差异和地带性差异两个层面分析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然后运用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度和绝对分散度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极化程度和地域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虽然山西省入境旅游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各地级市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从总体差异层面看,绝对差异呈加速增长趋势,而相对差异表现为波动缩小的变化趋势;从地带性差异层面来看,市际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晋中区域的内部差异又是造成地带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入境旅游明显集聚于少数几个地级市,但是极化程度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形成了核心边缘式的地域空间格局,而且核心区和外围区逐渐扩大,边缘区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RD作为创新资源的核心,已成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RD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2000—2013年我国30个省区RD资源配置效率,然后运用Mapinfo12.0软件对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我国30个省区RD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率是影响RD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从区域总体水平看,RD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空间特征,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RD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6—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探索其区域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近10年来,山东省整体绿色经济效率不高,呈现"稳定-波动-稳定"趋势;东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核心城市增长极作用不明显;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绿色经济效率区域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绿色经济效率则更多表现为块状分布;山东省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扩大,其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2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2008年和2013年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水平及效率,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空间匹配状况,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呈"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呈"梯度化"分异特征,总体呈东部中部西部的时空格局。(3)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最优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多数城市群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东、中、西部城市群效率普遍偏低,但东部优于中西部。(4)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度与其效率空间匹配度整体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有效识别问题区域且依据区域发展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是提升两者空间匹配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1—2014年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结合DEA、GIS及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以辽宁省所辖14个地级市为例,对城市旅游业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城市旅游业效率水平差异明显,但整体差异性呈显著减弱趋势,效率水平长期增长呈显著提升态势。2辽宁省城市旅游业效率空间集聚效应较弱,随时间演进区域整体生产率水平提升显著,城市旅游业效率增长率差异呈减弱趋势;各城市技术进步水平、生产率水平和纯效率水平发展较好,但空间资源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规模效率水平越低,沈阳和大连两大中心城市规模效率水平一直处于倒"U"型曲线左下方。3存在相关社会经济指标驱动城市旅游业效率提升,应注重相应社会经济指标的均衡发展,促进我国城市旅游业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希望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城市旅游业"优质"建设及高效率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06—2018年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值,并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其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①2006—2018年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②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呈现“中部高—外围低、西高东低、南北分异”的空间差异规律,两省域呈现“西—东”的递减规律。③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局部范畴上高—高集聚区在中部地区较为典型,低—低集聚区出现由东南向西南的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考虑到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影响,建立交叉效率DEA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在对我国30个省区2005—2014年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根据能源消费结构对30个省区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构建基于交叉效率的DEA模型。基于2005—2014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30个省区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较为稳定且呈现出缓慢递增趋势,西部碳排放效率增长速度最快;碳排放最大和最小的地区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特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最高,新疆、宁夏、青海等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旅游效率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运用DEA模型、熵值赋权法、阈值法、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ArcGIS等方法对2009年、2014年、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效率、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协调性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3个指标均随时间的发展而上升,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存在某些核心省份带动周围省份上升的现象。②协调度与旅游效率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协调度越高,说明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更高效、合理、健康,该区域旅游业更发达。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构建城乡统筹绩效评价体系,运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沙市9个县级行政单元开展城乡统筹绩效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划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2005—2013年长沙市城乡统筹绩效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各区(县、市)的绩效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雨花区、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和宁乡县,呈现中心城区发展水平较高,东西两翼县(市)较低的空间"二元"结构;各区(县、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空间邻接上具有相似属性,表现出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可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分为三类:高水平均质发展型,包括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和开福区;坍陷发展型,主要为长沙县;低水平均质发展型,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宁乡县和浏阳市。应采取与目前发展类型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城乡统筹绩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31个省区1994—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财权、事权、人事权和产权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式分权结构模型,描述了中国各省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相对规模与变化。运用DEA方法分析了各省区不同年度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并分析了中国式分权水平与区域经济运行效率的关系。同时,对不同关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水平对区域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跨地域和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指出市场经济发育水平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城市化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利用DEA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的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相对发展水平和耦合水平.结果表明:①10年间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平缓下降—缓慢上升的趋势,耦合水平较高;②中国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耦合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三级梯度的分布空间规律逐渐被打破,呈现出交错分布的格局;③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省份需要合理地平衡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发展,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地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2—2008年大连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H-P滤波法、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法分析了大连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不会自动促进城乡差距缩小,相反在中长期内还会加大城乡差距。根据所得结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角度出发,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通过选择投入产出要素对辽宁省2006-2012年城市建设用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对全省及各市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做出评价.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小幅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为1.1%,纯技术效率呈波动性增减,表明各城市尚未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化配置,规模效率普遍偏低,平均值为0.996<1,未向最优规模靠近,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增长贡献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省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探究这种变化特征和趋势对协调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自相关、人口结构指数、人口重心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97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1990-2010年为研究区间,选取人口数和人口密度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分布存在“中间高—南北低”的格局,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人口集聚性较强.随着时间推移,集聚性趋势略有减弱,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较显著,表现出上升趋势;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bate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f Barcelona regarding the role of spatial planning in influencing general land-use trends. There is a widespread belief amongst geographers, environmentalists, planners and some politicians that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has not been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in reducing urban pressures on rural area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pparent links between urban sprawl, spatial planning and changing land use in the rural-urban fringe of Barcelona.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in impacts of sprawl have been concentrated in agricultural areas, and that the planning system has not been capable of containing urban growth.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约束下南京城市发展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估城市发展质量,本文界定了城市发展质量内涵,将资源环境纳入城市发展质量分析框架中,构建城市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两套指标体系,定量评估2005—2015年南京城市发展质量。结果显示:在协调发展方面,南京城市发展协调度总体呈升高趋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关系经历了中度失调衰退(2005—2007)、低度耦合协调(2008—2013)和中度耦合协调(2014—2015)三个阶段,但与高度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还有较大差距;在绿色发展方面,近5年南京绿色发展水平逐年升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指标,各辖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南京城市发展质量变化特征与城市发展方式、城市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3种方法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武陵山片区高差距区的数量先增后减,低差距区数量呈增加趋势。②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莫兰指数为正,表现为空间正相关集聚。③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程度等,但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缩小武陵山片区整体收入差距,促进社会良好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Water resources have become a barrier hamper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use profile have direct impacts to regional water use efficiency. 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inadequate, and a more suitable way to analyze regional water use profile is necessary. 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location quotient, two reliable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discuss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were introduced and calculated. 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was the strongest, followed by domestic, environment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 use. However, a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failed to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 center of Gansu’s grain produ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hance the scal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remained weak, and each region’s dominant industries need to be developed vigorously. Gansu’s domestic water use was consistent with it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ut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water us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a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water use exhibited a more balanced distribution. Overall, the methods are simple and have good applicability, 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in water us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9.
以2011年间的数据对云南面向全国的地缘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中“核心—外围”模型,认为云南地缘空间关系处于多重“核心—外围”结构中.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滇中城市群空间经济演化和内生机制进行理论研究,为今后云南地区发展提供新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