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霖 《环境教育》2010,(4):49-52
<正>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以经济杠杆来促进环境保护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际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理念相当普及,诸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保险、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银行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也不乏环境经济政策的成功先例,如环境财政援助补贴政策、环境税收政策和环境收费政策等。2007年7月30日,国家环保总  相似文献   

2.
王小江 《绿叶》2012,(1):59-63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对相关的金融投资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绿色金融的核心,是通过金融政策实现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企业转型有着重要作用。当前,绿色金融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绿色金融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建议把它尽快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定的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3.
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的资金需求周期长、盈利性较弱,极其需要开发性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识别了开发性金融引导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构建生态产业链、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园区环境能力建设等,并进一步分析了各领域的建设目的、重点项目及实施主体。同时,从加强多方合作、优化投融资方式等角度,提出提升开发性金融服务能力、有效支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色金融的研究是金融机构有效的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与基础。但由于绿色金融知识的复合型和实践复杂性,导致绿色金融的研究严重的滞后于绿色金融实践的发展,绿色金融研究亟待展开。  相似文献   

5.
王砚峰 《绿叶》2012,(7):34-40
较之国际绿色信贷,中国的绿色信贷主要依赖于政府机制的推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基于政府机制可在短时间内调动社会最大范围资源的特点而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大银行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绿色信贷创新。然而,这种强制推行也影响了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可操作性。因而,如果提高可操作性是绿色信贷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严立冬  何伟  乔长涛 《绿叶》2012,(4):54-60
绿色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形式。本文阐述了绿色农业产业化.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内涵、融资渠道、职能定位和运营定位,认为完善绿色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应从商业性金融支持、合作性支持、民间性金融支持和政策性支持四个方面寻求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常曦  吴非  任晓怡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5):43-52,96
实体企业金融化往往会对其经营管理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实体上市企业年报和财务数据(2007—2020年),构建其绿色转型指标,进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确证了金融化对绿色转型的影响与机制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会对其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其中短期金融化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地,这一冲击对重污染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机制识别,研究发现上述冲击影响主要通过恶化财务状况、提升企业风险并降低企业预期等渠道导致企业绿色转型水平下降。进一步地,通过政策优化(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度)支持,上述负面效应将被显著削弱,这也说明金融体制机制的优化是降低企业金融化负面效应,提升其转型升级动力和意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绿叶》2012,(6):110
5月15日,创绿中心举办了"绿色信贷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论坛。论坛以"公众如何监督银行是否把钱贷给破坏环境的企业和项目?银行是否要公开与污染企业相关的贷款信息,是否有相关法律的支持?"等内容为主题,介绍和探讨了如何通过绿色信贷政策等金融杠杆遏制环境破坏、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并对当前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行业环保绩效评  相似文献   

9.
蓝虹 《绿叶》2012,(7):51-55
由于很多乡镇企业属于"十五小"、"新五小"、"新六小"等污染型企业,而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小金融机构和信用社,如何防止污染型乡镇企业危害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安全,成为农村绿色信贷面临的挑战。从农村绿色金融实践看,发现和建构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绿色产业,制定引导资金流向这样的产业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绿色矿山是在新形势下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矿业发展道路的全新思维。结合某气田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与实践,总结了企业积极推进建设工作的先进做法,特别是高效开发、清洁生产、风险防控、节能减排、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针对当前构建绿色矿山气田发展的现状提出技术、管理及组织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姝影  肖翠翠 《绿叶》2012,(7):22-33
绿色信贷实施至今,中国银行业建立了较为普遍的绿色信贷理念和信贷管理政策,但在具体执行当中却缺乏贯彻力度,导致银行业绿色度水平整体偏低。为此,在绿色信贷的推进中,需将环境风险评估与金融风险评价体系有效融合,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综合利用多种政策资源,建立绿色信贷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绿色制造是一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先进制造模式,把绿色理念和绿色工艺技术贯穿于制造业全产业链,追求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置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绿色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未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和路径,新时期应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把增加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作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提升绿色制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不断深化绿色制造国际共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最后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自身的发展、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决定了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当积极履行环境责任。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使我国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过程少走弯路。针对我国现状,从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几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信贷”是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具体实现的一项环境经济政策。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来保证。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制度的建立理念出发,对参与评估的主体、评估的程序、评估管理系统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识别、量化和评估绿色信贷的成本与收益,本文从银行和社会两个角度,梳理绿色信贷的直接(间接)成本和直接(间接)收益的类型和内涵,提出全面核算绿色信贷成本与收益的一般框架,以我国21家主要商业银行2013—2017年绿色信贷实施情况为例探讨了该框架的可行性。依据该核算框架对银行的直接成本和收益、社会的直接收益进行了定量核算,对银行的间接成本和收益、社会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社会间接收益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商业银行施行绿色信贷能带来利润;近半数银行的绿色信贷项目收益率在全行信贷项目平均收益率之上;核算期内绿色信贷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累计达1.03万亿元,平均每万元绿色信贷投放带来253元环境效益。本文为实现绿色信贷影响的综合分析、绿色信贷环境外部性内生化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政府和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和梳理了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行标准和修订后的新标准;展示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针对绿色建筑融资难的问题,提出将"绿色租赁"作为节能减排与金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必将在助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各省     
正重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日前,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将加快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研究建立绿色信贷贴息机制、绿色项目担保机制等。并将企业环境违法、环境影响评价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将企业环境信用记录作为融资的重要参考条件。浙江:实施《化学合成类制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浙江省近日颁布实施《化学合成类制药大气污染物排  相似文献   

18.
张蓉  罗维之 《绿叶》2012,(7):47-50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和社会风险同样可以转化为信贷风险,影响金融机构声誉和资产。因此,绿色金融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也直接关系金融机构的良序发展。因为,可持续项目不仅有很好的商业可行性,并且在市盈率方面具备长期绩效优势,其将为金融机构提供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绿色消费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目前我国绿色消费意愿正不断上升,绿色产业迅速兴起;从市场机制来看,绿色消费通过供求关系变化影响经济绿色发展。特别是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推动绿色消费正当其时。分析发现,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观念,以绿色标准和认证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税收和绿色激励机制为代表的公共政策以及绿色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当前中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和意识仍旧淡薄,公共政策制定仍不完善,在引导绿色消费方面的作用仍旧较弱,同时还存在绿色产品供应不足、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绿色消费理念向实际绿色消费行为的转化。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绿色采购制度、推动出台绿色采购法、扩大绿色消费品的财政补贴范围、扩大开放等方式推动我国消费向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20.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09,(4):63-63
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千亿元支持规划项目建设;致力推行绿色信贷;全国自然生态农村环保工作明确七重点;央行探索金融支持环保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