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存宽 《绿叶》2013,(1):43-51
未来十年。“自上而下行政力与制度优势+自下而上的民众需求与倒逼压力”,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保障。为此,需要在生态文明视角下,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为目标,探索逆向战略环境评价新模式.推动环境政策超越传统的、部门性”环境保护”,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或至少是公共政策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实现环保从“末端”、“结点”治理转向“源头”、“各方面”和“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让环保变成全社会坚定不移的价值理念和谨遵恪守的信念信条,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但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教育过多地注重"教",而忽略了"育",环境知识传授得多,价值观与技能培养得少;说教灌输得多,体验参与得少。那么,在环境教育目前还仅作为各个学校的"自选动作",未计入考分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自觉自愿地去学?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监察执法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为节能减排服务,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必须着力于"活、细、常",即变"单"为"活",变"粗"为"细",变"指"为"常"。  相似文献   

4.
正新《环境保护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旧的环保法中没有明确要求的,这对环境教育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意味着教育部门成为环境教育工作的主体,环境教育的主体从此发生了转变。关于环境教育的新规定新颁布实施的环保法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教育不仅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公民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教育系统在环境教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出发,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选择,促成了以淡视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均衡策略,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坏"的纳什均衡,而新常态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达成好的纳什均衡提供了改革保障、法制保障和经济保障,因此,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解套环境保护的"囚徒困境",最重要的任务是借助政府这一外力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以打破原有的"纳什均衡",通过建立健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策措施和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实现对绿色发展的激励等措施,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达成理想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环保总局对"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项目"批复一周年之际,"大学绿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26-2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一年来,清华大学抓紧建设第一课堂,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列为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将(环境学导论)、(可持续发展引论)分别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并开设自由选修课和讲座,同时在相关课程中开设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等内容。在第二课堂鼓励本科生、研究生的"绿色教育"课外实践与研究活动。建设绿色教育人才培训中心,对内培训高层次环境科技与公共政策专业人才。对外开展公众绿…  相似文献   

8.
徐刚 《环境教育》2011,(4):32-35
陕西,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生态环境保护是陕西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科学发展,污染减排实现圆满收官,"一山两水三大板块",使环境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在全省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新《环保法》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有着重大意义。法律的灵魂在于法律意识,从道德层面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是推进新《环保法》实施的思想基础。环境保护与环境道德的内在关系其一,环境保护与社会道德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环境保护与社会道德从生成领域看,是性质上有所区别的两个领域。一般而言,环境保护是实证的知识系统,它追求的目的是"真",是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它发现的是已经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绿叶》2004,(6)
环境记者国际盛会将在深圳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亚太环境记协) 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将于11月27 日至29日在深圳召开,"环境保护与公众舆论参与"将成为本次会议议题。据介绍,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直属的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届时,将有来自亚太地区35个国家环境记者组织的代表和我国主流媒体的上百名环境记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围绕"环境保护与公众舆论参与"的主题展开研讨,并对亚太地区环境保护及环境新闻事业的发展提出战略思考和积极建议。本次会议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环境记者盛会,也是亚太环境记协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加国家最多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