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燕 《四川环境》2014,(2):98-102
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广安市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污染现状,在实地研究广安市两个畜禽养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提出了一套以"养殖—沼气—农灌"和"养殖—堆肥—沼气—农灌"两种模式为技术基础,结合政策和法律措施,系统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方案,有助于指导农村畜禽养殖的科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扬州市2002—2015年历年畜禽养殖数据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对畜禽污染数据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耕地畜禽粪污负载强度明显下降,畜禽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猪和家禽,从2002年的11 093.92 kg/hm~2下降到2015年的7 118.59 kg/hm~2,累积下降幅度35.83%;耕地畜禽粪污负载强度等级下降,从2002年的全市2个明显污染、3个轻度污染均转变为轻度污染。因此,扬州市应继续加大对畜禽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行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实现种养结合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生猪养殖区域规模调整问题,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氮、磷为衡量元素,分析各生猪优势产区畜禽粪污的土地承载现状,使用面板回归讨论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土地承载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显示:4个生猪养殖优势产区存在3种不同土地承载状况,政府在环境保护与生猪养殖协调发展工作上的努力初见成效,相关环境政策与产业发展逐渐融合,生猪市场价格是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重要引导因素,两者呈指数相关关系,经济因素、比较收益和技术条件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有同向线性影响,生产成本和交通因素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有反向线性影响,而资源禀赋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变动影响不大。建议在畜禽养殖潜力区实施"鼓励型"政策,在畜禽养殖超载区实施"规制型"政策,在畜禽养殖超载—平衡混合区实施"引导型"政策,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生猪养殖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4.
怀念捉泥鳅     
如今的乡村孩子,是享受不到捉泥鳅的乐趣了。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早已使稻田里的泥鳅绝迹了。  相似文献   

5.
杨梅的结果母枝一般在7月上、中旬,即采收杨梅后由结果枝顶芽萌发抽生。由于杨梅在开花、结果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养分,所以在采摘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利新梢抽生、花芽分化,提高翌年的杨梅产量。一、及时施好采后肥:采收杨梅后,应立即追施一次肥料。一般株采50kg以上的杨梅树应施草木灰10—15kg,或焦泥灰15—20kg;或土杂肥50kg;  相似文献   

6.
从动物福利、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界定了健康养殖的内涵。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合作约束这一关键变量,提出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的TPB理论模型,并基于392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方法揭示了影响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经营特征、政府政策、养殖环境对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的意愿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养殖户与合作方的合同约束对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意愿影响较大,且对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能显著提升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  相似文献   

7.
抬高排水井进水口2.597米,看似只是一个小小数字的变动,却酿成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溃坝。2010年9月21日上午9时,广东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宜紫金")一处塞水大坝突然崩塌,汹涌的洪水瞬间吞噬了下游的两个村庄和数十企业,  相似文献   

8.
运用LMDI-Tapio两阶段方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2015年用水量变化驱动效应与脱钩状态,分解脱钩指数,探究脱钩状态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稳定且状况较好的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变化过程,3省市总体脱钩状态存在差异性:浙江上海江苏;上海脱钩因素贡献率为:强度收入人口结构,江苏和浙江的脱钩因素贡献率均为:收入强度结构人口。结果表明,产业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促进因素,经济收入增加和人口规模增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抑制因素。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应改善发展结构,优化三大产业的用水比例,积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强脱钩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矿区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框架的四个步骤,即"矿区基础条件分析—问题诊断—管理目标确定—适应性管理策略",并以云南兰坪矿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基础条件分析应特别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问题诊断应包括直接和间接驱动力,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基于社会的抉择,制定出适应性管理策略则是整个研究的核心;构建的四个步骤具有可行性,对县域尺度的矿区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采收后加强科学管理,有利于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提高翌年产量。①翻地改土。在寒冬前进行翻地改土,其方法是:滩地、平缓坡地的成片栗园,可进行全面翻地;山坡、四旁零星栗树,可根据树体大小,以树体为中心,呈圆形翻至树冠外围0.5~0.8m。四周植被保持原状,不翻挖,以利保持水土。板栗树干四周根系分布较多,应浅翻至20~30cm;离树干较远、根系分布较少或无根系的地方,可深翻至40~50cm。对坡地上成片栗园,深翻时要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可将翻挖的砂砾、石块、树根残桩、大块草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