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电工设备高原环境适应性与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电工设备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与标准制定的进展,提出高原环境条件下的模拟试验仍然是检测高原电工产品性能的有效手段.建立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是发展高原特色电工产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青藏铁路概况,沿线的高原大气环境,地貌特征,高原特殊环境对以施式机械为主的机电设备的影响及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技术,该文启示企业如何针对上述条件的客观要求发展自己的高原产品,并介绍了目前工程机电行业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与工程机电设备(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辉生 《环境技术》2001,19(6):8-11
论述了青藏铁路概况、沿线的高原大气环境、地貌特征、高原特殊环境对以施工机械为主的机电设备 的影响及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技术,该文启示企业如何针对上述条件的客观要求发展自己的高原产品,并介绍了目前工程机电行业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原环境对工程机械装备的影响及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经验教训。针对当前高原特殊环境适应性技术发展现状,指出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和滇藏铁路建设之前,科研工作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工程机械高原环境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该技术局长与国际的差距,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论述了工程机械高原环境技术的发展思路,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高原的生态、为了牧民的生活、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使高原用上安全、清洁的太阳能,既是中下游对高原生态补偿的义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一个责任。今年5月中旬,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再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这里是三江源的起点,也是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川西高原是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引水区,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水资源补给区,研究川西高原植被覆盖和陆面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MODIS反演的NDVI和LST资料,分析了川西高原地区植被和陆面温度的变化.高原的NDVI和LST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高原的NDVI表现为南少北多的趋势,夏季高原的NDVI变化不明显.秋季和冬季,高原大部分地区的NDVI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冬季的NDVI减少最明显.春季高原的陆面温度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夏季高原陆面温度为增加趋势.在秋季,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陆面温度是增加的,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陆面温度有比较明显的降低趋势.在冬季,高原主体陆面温度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增温趋势.在春季和冬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变化相反.夏季和秋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祝红英  王平 《环境技术》1999,17(4):20-23
本文根据高原气候特点,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试样投放时间对高原环境大气曝露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对高原环境下的投放时间提出了建议,对进行产品及材料的高原环境大气曝露试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湿地类型保护区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杰  蔡平 《青海环境》2003,13(1):43-46
文章从青海高原湿地资源现状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角度,分析目前高原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青海湿地类型保护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原环境对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典型装甲车辆高原使用环境试验数据,从动力及经济性、冷却效能和起动性能三方面,探索了高原环境对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对开展装甲车辆高原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分析解决动力系统暴露的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试飞阶段航空装备在高原寒区使用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故障,对发生故障机理、失效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故障机理、故障模式的分析,总结分析高原寒区极限使用情况下易引起故障的原因;并分析典型高原寒区环境因素对航空装备各分系统、设备影响程度,提出高原寒区适应性改进建议和措施,为装备的保障资源配置提供指导性意见,有效地提高装备在特殊使用环境下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工程机械中有代表性的四种机型,通过原机高原试验,进行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与分析,并提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佑胜 《环境技术》1999,17(5):23-25,43
探讨并阐述了机电产品及材料高原自然环境和高原模拟环境曝露试验原理,试验方式,特殊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2年高原春秋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2 0 0 2年 4月 3日 2 0时至 4日 2 0时和 10月 2 1日 2 0时至 2 2日 2 0时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的两次暴雪天气的动力、热力过程进行分析 ,初步揭示了高原春秋季产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动力和热力条件 ,确定了产生这两次高原强降水的一些物理特征量 ,加深了对产生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SEBAL模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及MODIS卫星产品数据,估算出2001~2017年若尔盖高原空间分辨率1km的蒸散量,并分析了若尔盖高原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SEBAL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若尔盖高原区域的蒸散量,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介于0.53~0.75之间,计算误差小于35%;(2)从时间变化上看,2001~2017年若尔盖高原单位面积年均蒸散量介于546.32~627.37mm之间,并呈波动上升趋势,若尔盖高原97.20%面积的蒸散量为轻微增加等级;(3)从空间上看,若尔盖高原单位面积年均蒸散量总体上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趋势;(4)若尔盖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草地、林地和湿地)的蒸散量具有差异,17年平均蒸散量表现为湿地(598.17mm)草地(587.46mm)林地(549.83mm)。研究结果为揭示若尔盖高原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穆永炘 《环境技术》1999,17(5):8-11,14
本文就高原环境技术研究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设备新及一些其他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供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3,(8):43-43
2013年8月13日上午,《高原梦未央》新书发布会暨"走进高原深处"报告会在中国环境出版社报告厅举行。《高原梦未央》由中国环境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徐凤翔教授是森林生态、高原生态学家,西藏农牧学院教授,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创始人、第一任所长,北京灵山生态所创始人,第一任所长。她长期从事林业、生态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藏18年,建立了高原生态研究所(高原小木屋),致力于研究和探讨西藏珍稀植物及特有物种的资源与保护。八十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高原风力场电器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解决措施。为高原环境用风力发电电器设备标准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晨云  董得红 《青海环境》2011,21(3):104-105,129
青海高原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生态地位,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文化特色。高原生态文化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渤生 《绿色视野》2008,(10):59-61
雪润羌塘绿意盎其实从根本意义上来说,羌塘春夏恼人的雪雹乃是高原生命的源泉。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羌塘已处在自高原东南部向高原西北运移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尾闾,年降水量仅有150~300毫米,显然春雪对于气候干旱、蒸发剧烈而缺少高山雪水的羌塘是无比宝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