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导了乌鲁木齐市两年内大气中TSP及其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为乌鲁木齐市进一步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区的大气中微生物数量的初步调查,反映了乌鲁木齐市各个季节,各片区大气中微生物的状况,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01-2005年空气中SO2、NO2、PM10、降尘等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城市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出影响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防治或减轻乌鲁木齐市的空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关键污染因子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原理,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原始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关键因子并判断污染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市2009年、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中关键因子及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1996-2010年监测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了乌鲁木齐市以煤烟型和沙尘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现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采暖期污染重于非采暖期的特征,并提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6.
传输矩阵与线性优化法耦合测算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容量的测算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同时大气环境容量又是大气传输、扩散和排放方式的具体体现.本文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建立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采矿、建材、石化、冶金、其他工业排放、电厂、供暖、生活面源及移动源九类污染源对乌鲁木齐市铁招、监测站和收费所三个国控监测站点浓度贡献的传输矩阵,模型采用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值依据近11年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统计数据分配,用LINGO线性优化法测算了乌鲁木齐市能够满足控制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大气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基于2001~2018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选取SO_2、NO_2、PM_(10) 3种常规大气监测污染物作为乌鲁木齐大气环境体系评价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大气污染物层次构造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2001~2014年期间环境质量为三级,2015~2018年环境质量为二级,大气污染物权重排序为:煤改气前PM_(10)SO_2NO_2,煤改气后PM_(10)NO_2SO_2,说明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占主要作用,"煤改气"能源结构调整使SO_2的浓度也有所降低,大气污染类型从以前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逐渐转化。各年度大气质量优劣依次为2014~2018呈现逐年变好的趋势,2001~2013年有升高也有降低交替存在,整体评价与乌鲁木齐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布的一致。表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趋势较明显,研究成果为探索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并已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乌鲁木齐所处山口地形、三面环山的特殊地理条件所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就逆温层形成、污染源排放特点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及解决途径,以达到明显改善乌鲁木齐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使用灰色系统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特定城市大气污染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于2019年5月至12月在乌鲁木齐三个点位以每24 h为一个周期采集了97个大气PM_(2.5)样品,对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做出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PM_(2.5)中PAHs浓度范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工业区大气PM_(2.5)中PAHs浓度范围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PM_(2.5)中BaP浓度范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工业区大气PM_(2.5)中BaP浓度范围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人群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变化趋势与BaP_(eq)变化趋势一致,城市区和郊区均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工业区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趋势。成人日均暴露剂量和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均高于儿童。乌鲁木齐市三个点位大气PM_(2.5)中PAHs可能对人类预期寿命损失影响分别为:成人0.60 min、0.18 min和2.78 min,儿童为0.39 min、0.81 min和0.12 min。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机动车车型、燃料和运行工况的信息调查,得到主城区机动车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IVE模型进行模拟,结合统计分析,计算得到了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机动车基于行驶里程的启动和运行排放因子.将有助于掌握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机动车技术状况、车龄分布、年均行驶里程、在路行驶车型比例以及各型在用机动车排放状况,为制定主城区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环境质量与建筑节能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冬季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来建筑物提供热源的烯煤锅炉房。为了实现市政府提出5年还乌市人民一片蓝天的号召,在实行集中供热和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物耗热量(耗煤量)指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实现蓝天工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2005-2009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硫酸盐化速率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硫酸盐化速率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并用Arc-Gis绘出了乌鲁木齐市硫酸盐化速率的空间分布图,分析探讨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超级站中MAAP-5012型黑碳仪对乌鲁木齐市黑碳气溶胶进行连续一年的监测,并结合乌鲁木齐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站小时数据和日数据及气象数据对黑碳气溶胶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乌鲁木齐黑碳气溶胶浓度日均值为1 506(±1 096) ng/m~3,本底值为575 ng/m~3,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黑碳浓度相对较低;污染最严重的冬季黑碳浓度为2 414(±1 325) ng/m~3,本底值为825 ng/m~3,较十年前浓度下降明显。乌鲁木齐市黑碳气溶胶浓度随季节变化差异大,冬季>秋季>夏季>春季,24小时昼夜变化整体呈现"夜高昼低"和不典型的"双峰双谷"特征,"周末效应"特征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黑碳气溶胶与NO_2、CO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均超过0.8,一元线性拟合度均超过0.7,黑碳气溶胶与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NO_2、CO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虽然气象因素中温度、湿度、风速与黑碳的Pearson相关性及一元线性拟合效果不佳,但气象因素仍是影响黑碳气溶胶浓度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地面风场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5—2006年乌鲁木齐辖区9个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日逐时风速和风向监测数据,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地面风场的主要特征;通过对2006—01—12乌鲁木齐市区连续多日出现重污染时段地面风场的分析,得出地面风场对重度空气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乌苏市2007-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各类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空气质量良好,各类污染物浓度表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属于比较典型的煤烟尘污染。虽然采取了集中供暖措施,但迅速的工业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地区环境空气中TSP达标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P是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根据TSP污染源调查和污染物源解析研究成果,对乌鲁木齐市TSP污染现状和污染物来源进行了分析,在对TSP污染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和污染治理经验。提出了TSP达标规划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