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区情.皖江城市带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高到低依次为合肥、铜陵、马鞍山、芜湖、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巢湖、六安.  相似文献   

2.
芜湖、马鞍山城市重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马鞍山是安徽省长江南岸两座地域紧密相连的城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主要核心城市,区域经济活跃,但都存在人口少、腹地小、总量不大的特点。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两市进行合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建设组团式复合中心的特大型城市,与合肥一起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改变皖江城市带弱核牵引的模式,对整个皖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推进安徽东向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背景下,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土地利用分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中区除了六安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外,其余都处于"危险"级;沿江区中安庆处于"较安全"级,芜湖和马鞍山处于"危险"级,铜陵处于"预警"级;皖南区除宣城处于"预警"外,其余均处于"较安全"级。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东西分异明显,且各区内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指标各不相同。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措施与建议:皖中区应将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集约用地放在首位,沿江区应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放在首位,皖南区应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区域内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合肥和沿江地区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手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共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对推动自身乃至安徽省、中部六省、长三角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WOT-PEST矩阵法,综合分析了合肥和沿江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影响下联手打造产业集群、共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全面梳理了区域内各城市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地定位各地区产业集群,进而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优势威胁和劣势机遇四个方面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芳  史慧敏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4):104-111,88
基于要素资源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竞争效应,本文梳理了市场分割对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随着市场分割程度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在规模报酬递减作用下,市场分割对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从提升转变为抑制。未来破除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提升瓶颈的关键在于研发投入、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市场融合。另外,分样本回归表明市场分割导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存在"中部塌陷"的风险。由此,加强研发资金的精准投入、提升对外开放度和中游地区支撑力,以及增强长江经济带生态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提升能源环境效率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生态技术扩散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环节,也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有效措施。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城市工业企业生态技术扩散效率进行测算,分别从整体和区域异质性角度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城市工业企业生态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规制与生态技术扩散效率存在倒“ U”形关系,环境规制对生态技术扩散效率还存在多重影响路径,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在影响路径中分别起着中介作用,且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的链式中介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工业集聚和生态技术扩散效率之间的关系因区域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为此,依据研究结论及环境规制实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永续绿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全国工业主体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足迹赤字较大且产业间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将较少涉及的区域分工因素纳入到空间模型分析框架,以探究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虽然我国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能源足迹强度和产值变化状况表明长江经济带能源利用的集约度在增强;(2)长江经济带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呈空间正相关关系;(3)长江经济带区域分工对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具有抑制作用,而其他控制变量则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人均GDP对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增长的贡献度最高;(4)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的有效专利数三方面均存在着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美丽中国生态位维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运用构建的美丽中国生态位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2015年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上具有可行性;(2)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和综合生态位因区域不同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分为高值区、中值区、低值区三大区域;(3)长三角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和长江上游区域因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生态位匹配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4)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和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作用机理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单向链式作用路径,资源消耗强度、贫困差异和生态环境质量为最关键因素。②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和"影响—响应"跳跃式作用路径,产业结构为最关键因素。③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为"状态—影响—响应"的中断式作用路径,生态资源、科技创新和城市化为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形理论的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分形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城市规模结构分布较为集中,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首位城市作用不显著,人口分布低水平均衡;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一般,空间布局较分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土“三生空间”最终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提出乡村四生空间,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方法剖析了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长期上升—短期下降”的变化特征,区域间、省市间发展水平差距存在扩大趋势。(2)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趋势特征,同时出现高水平区在下游集聚、低水平区在上游集聚的空间格局。(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可划分为稳步提升型、类型维持型和交替变化型三类。(4)基于因子—因素的逻辑,构建了创新水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文化单因素以及双因素协同作为驱动源、四生空间优化作为传导过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周迪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3):159-167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法治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2021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长江流域司法协同治理是实现《长江保护法》提出的统筹协调、系统保护机制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长江经济带司法治理呈现碎片化特征,流域生态系统在司法保护尺度内尚未统一。本文基于对司法空间属性的理论分析,结合美国流域司法治理相关案例的考察,提出从空间协同性和专业协同性两个角度构建我国长江司法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成都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拟在分析阿坝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阿坝应通过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生态资源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促进阿坝州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内     
<正>我国发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月13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以保护一江清水为主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兼顾城乡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内容,严控环境风险,强化共抓大保护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助力长江大保护,襄阳市建设了"市级运营总中心—县级运营分中心—乡镇厂站监测点"三级综合智慧水务运营平台。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湖北省襄阳市委、市政府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乡镇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总磷污染状况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区域,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推进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精髓。目前,总磷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水体首要污染指标,总磷超Ⅲ类的断面比例达到18.3%,主要的一级支流中,沱江、清水江、岷江、乌江总磷平均浓度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上下浮动,污染相对较重;长江经济带总磷污染主要受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等污染源影响,主要涉及四川、贵州、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区;同时结合总磷污染特征分析,提出了涉磷工业企业治理、磷矿管理、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防治、规范监测方法等治理措施,为长江经济带总磷污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已经近两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沿线省市的发展质量,更是全国范围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进展与成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统筹、结构调整、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空间管控、绩效考评等角度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三峡库区整体及各区县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利用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余/赤字、生态效率等四个指标从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两个层面,基于2003—2015年三峡库区自然资本状态数据,对比分析了该区域自然资本与生态功能的演变特征及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基于时间序列分析,2003—2015年库区自然资源消耗逐年增长,人均增幅为21.4%,且耕地和化石能源地需求尤为明显,约占总足迹的95%左右,库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库区生态效率提高近5.76倍,2013年后增速放缓,表明随着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流域生态涵养功能区,其核心任务是以生态保护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转型发展。2基于空间序列分析,三个时段的库区各区县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各区县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呈现“沿江低—内陆高”,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呈现“首尾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表明随着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三峡库区的区域枢纽作用及区域间的生态涵养效应进一步凸显。基于此,三峡库区应构建以“宜昌、万州和重庆”经济增长极和以“巫溪、武隆”为生态涵养的“沿江—内陆”区县空间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生态保护联动、人居环境建设联动;有效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战略,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