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视野》2010,(8):35-39
<正>自从1995年我国首次倡导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来,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旅游模式,生态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然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呈现诸如"一拥而上"等问题,出现了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扭曲了生态旅游的原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简要叙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从生态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生态旅游标准缺失的后果以及生态旅游标准体系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对比了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现状,提出了我国的生态旅游标准建设应加快专业队伍组建,标准多元化和国际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形象定位及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但拥有旅游资源并不等于就拥有旅游产品,旅游资源要成为旅游产品,还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形象设计、加工和再创造。伊犁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世所罕见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是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以伊犁河谷生态旅游源为基础,塑造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形象,设计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4):244-245,249
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要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编制各级生态旅游规划,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旅游已蓬勃发展起来,但"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不良现象仍十分严重,由于管理不当致使生态旅游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对生态旅游进行绿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生态旅游和绿色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绿色管理的特征,从区域生态旅游系统出发,利用绿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对生态旅游主体、客体、中介体和载体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现有文献资料,在确定“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实践,指出目前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生态旅游应遵循的原则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生态旅游农业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和四川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和意义,归纳了四川生态旅游农业的几种模式,并对四川生态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在总结海北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分析了海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找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供求关系视角对区域生态旅游需求进行预测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旅游人数和网络搜索的计量模型,以阿勒泰地区2008—2012年生态旅游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旅游人数与当年实际旅游人数基本接近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反映区域生态旅游需求。该模型和方法的应用对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潜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世文 《青海环境》2004,14(2):70-72,75
文章以“宁夏生态旅游科技园”项目为例 ,论述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阐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实现生态旅游的三种类型战略 ,即 :生态型战略、生态经济型战略、生态文化型战略。揭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是西部旅游业开发的战略选择 ,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投入的力度决定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利用山东省1996-2006年研发投入数据,通过构建C-D生产函数与GM(1,N)模型,探讨山东省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研发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对目前研发投入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LMDI模型的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的LMDI 分解模型,选取工业SO2、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作为污染物指标,将2006—2013 年,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考虑到技术效应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将技术效应细化为污染治理效应和清洁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增加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排放,其中规模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贡献率由2007 年的119.10%增加到2013 年的263.03%,结构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效果远低于规模效应,年贡献率均低于10%,技术效应阻碍工业废气排放的增加,贡献率由2007 年的-19.86%增加到2013 年的-172.50%。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废气排放量占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70% 左右,是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行业。清洁技术效应对SO2 的减排起促进作用,是阻碍工业SO2 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污染治理效应是工业烟(粉)尘的减排主要因素,说明目前乌鲁木齐工业烟(粉)尘的减排依赖于排放后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值得推荐的一种消毒、漂白剂——臭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相红 《四川环境》2001,20(3):67-69
本文阐明了臭氧在水处理、造纸漂白、农业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在当今人们强烈关注健康和注重环境保护的形势下,研究臭氧的作用和推广其应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油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定量说明落地原油对大庆地区草原植被的影响,选择了四种植物群落进行浇原油试验,浇油厚度为0.2、0.4、0.8cm,浇油时间为秋、春、夏。试验结果表明原油对植物个体的影响因原油量、季节和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随原油量的增加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废钻井液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阐明废钻井液对农作物的生物效应,以大庆油田典型的水基废钻井坡进行了玉米、大豆种子发芽率试验及大豆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浓度组玉米、大豆种子发芽率均在93%以上,废钻井液未对种子幼芽产生毒害作用;对盆栽大豆籽实中金属及有机污染指标未造成影响;对大豆中营养指标─—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其淀粉含量有显著增加效应,脂肪含量无影响;对大豆株高增效明显,相对平均增高21.03%,各浓度组千粒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高思红 《环境技术》2013,(6):45-46,51
本文综述了若干影响光纤特性的环境因素,如潮气,各种类型的机械力,腐蚀,氢气,雷电,核电磁脉冲及电离辐射,这些因素会使光纤极化面偏转,衰减增加,误码率加大。文中还扼要介绍了为减少这些环境危害影响所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研究一直是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热点,高质量的城镇化有利于碳排放减少及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本文从人口、土地、经济三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高质量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三个维度高质量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高质量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当前的人口高质量城镇化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经济高质量城镇化也具有一定碳减排作用,但现阶段土地高质量城镇化增加了碳排放;不同维度的高质量城镇化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劳动力结构转型在人口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土地财政在土地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经济集聚在经济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助力脱贫攻坚:协同、拮抗与对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央政府提出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标志着生态补偿扶贫正逐步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之一。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生态补偿如何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实践与政策为导向,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厘清生态补偿扶贫理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解析生态补偿与脱贫攻坚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研究发现生态补偿与脱贫攻坚在地理空间位置、实施主客体、标准、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相耦合容易产生协同效应,在价值诉求、农户资源禀赋、政府部门工作等方面矛盾产生拮抗效应。生态补偿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构建对接机制以强化协同效应、弱化或去除拮抗效应。为此,通过建立精准的瞄准制度、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政府部门内部生态补偿扶贫协调机制等举措,构建生态补偿与脱贫攻坚的对接机制,以促进二者高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How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hile developing tourism has become the primary issue that needs address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nd further analys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labor transfer in this relationship. The analysis is evaluated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9 with a sequential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urism development increases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hich is more pronounced in areas with advanced economies or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Second, labor transfer to nonfarming industries suppresses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caused by tourism. Finally, (i)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labor transfer in less developed and less educated regions is limited, and (ii) there is the expectation of large-scale u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ue to labor transfer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or highly educated areas. The heterogeneity test shows these two reasons lead to a mediating effect of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经济集聚、收入差距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纳入统一框架下,构建时空双向固定效应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和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SDPTM),通过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经济集聚和收入差距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集聚呈“先促排、后减排”的倒“U”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和空间溢出减排效应;②收入差距呈非线性的倒“N”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经济集聚在收入差距对COD排放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当经济集聚超过门槛值1.1164时,收入差距的促排和减排效应均明显增强;③收入差距呈倒“N”形特征,具有空间溢出减排效应,且收入差距的长期空间溢出减排效应明显减弱;④收入差距在经济集聚时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⑤COD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路径依赖性,经济集聚对COD排放的空间依赖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