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春风     
最早的春风吹过的时候,感觉到它的,也许不是耳朵。村里,一连几天刮着凛冽的大风,刮起灰黄的尘土,柳树上细小的枯枝簌簌掉落一地,完全还是寒冬的感觉。但在夜里的薄梦中,父亲忽然坐了起来,惊醒了我。他说:春天要来了。我问他怎么知道?他说他的关节炎忽然减轻了许多,几乎不疼了。  相似文献   

2.
韩蕊 《环境教育》2013,(7):76-77
父亲最爱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有一次我和父亲去大桥散步。他说:"韩蕊你能想出这个桥下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吗?"我知道,他又要开始给我讲他的童年了,我摇头:"看这样原来也好不到哪去吧!"父亲笑了:"你没赶上好时候,我小时候,天很蓝,水很清,这牦牛河可宽了,就是站在河面上,也看得见河底的鱼,河底的鹅卵石。夏天大人们在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位朋友到过国外学习考察,我问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是新加坡的鸟和澳大利亚的苍蝇——“新加坡的鸟一点都不怕人。”他说,有一回,他在主人家吃饭,一只小鸟从窗外的树上飞下来,落在窗台上。滴溜着两只乌黑的小眼睛朝屋里张望。主人家的小女孩十分高兴,立刻跑到窗前,从她碗里扒出些饭粒让鸟吃。那只鸟见女孩并不逃飞,反而迎上去啄吃饭粒。窗台上的饭粒很快吃完了,它竟然飞到餐桌上来了!主人也不驱赶它,一家人屏声静气地望着它悠哉游哉地啄吃着餐桌上的饭粒。这段小场景对我来说太新奇了,因为我对另一  相似文献   

4.
正中午下班,在路上遇到一位父亲卖野芹。看着青青野芹水灵灵的,散着诱人的光泽,我的眼前一亮。后来,听说他是清早下水采来卖,为的是给女儿买几本书。我的父亲当年在春天也常常到野外采青卖些钱来供我们兄妹读书的,而野芹是其中之一。我的心动了:这样的一位父亲,我怎能不成全他那份养育儿女的心呢?我没有还价就买下了他剩下的两把野芹。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明媚的春光如诗如画。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又看到了那一片又一片的野芹在溪水边  相似文献   

5.
正中午下班,在路上遇到一位父亲卖野芹。看着青青野芹水灵灵的,发着诱人的光泽,我的眼前一亮。后来,听说他是清早下水采来卖,为的是给女儿买几本书。我的父亲当年在春天也常常到野外采青卖些钱来供我们兄妹读书的,  相似文献   

6.
爱如白纸     
有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她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点。然后他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  相似文献   

7.
黑麂的呼唤     
野兽找药我只能让他尽情地发泄。他救了我一命。等到缓过劲来,查看枪眼时,发觉那子弹确实不在脑门正中。他说那是我打喷嚏造成的。我说他的枪法还不精熟。自打那以后,却落下了病根子,一到紧张、危险时刻,我就提醒自己别打喷嚏,可是越提醒就越遏制不住打喷嚏的欲望。我奇怪枪为什么没响,连忙偷偷地检查。嗨,真是羞得满面涨红——保险没打开!说心里话,这时我已明白小张的计策了。先头野猪坐在那里时,是紧张地侦察情况。那时的警觉性特别高,丝微的响动,它都会做出反应。足智多谋的野兽,在猎人开枪的瞬间,也能躲过劫难。他是一直等到野猪十分投…  相似文献   

8.
我时常会怀念起父亲的荆条提篮。记得小时候,父亲还年轻,四十刚出头,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好年华。而病魔已经将他折磨得身体瘦弱不堪。父亲在工作之余,总是编荆条提篮自己用或者送人。在我生活的小镇,父亲用荆条编提篮是很出名的,找他编提蓝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大家常将包装拆掉之后的荆条收集起来送给父亲,待父亲编好之后,所求之人再拿走。大家拿时不免赞美一番,这个时候,父亲的脸上会浮现出平常很难看到的笑意。编提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父亲先把宽荆条分成几条窄的荆条,然后还要分出颜色,找出他自己做的木制模具,将荆条套在模具上,一根…  相似文献   

9.
马文秋 《绿色视野》2012,(10):37-40
那年4月,我独自到云南南部的金平县游玩。那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山上有很多原始森林,让来自北国的我觉得十分新奇。当地的傣族老乡十分热情,我借住在一个叫岩东的青年家里,白天就在附近转转,但不敢到原始森林深处去。一天岩东说要上山捉犀鸟,问我愿不愿跟着去。我很高兴,但反对他捕捉野生动物。岩东告诉我没关系,这里没人管的,允许少量捕捉。我想想后同意了。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我告诉我的外孙,他妈妈儿时的天空曾经没有星星,外孙会奇怪吗?外孙会问,妈妈的天空为什么没有星星呢?我该怎样回答?在北京的夜空里,我看到了这么多的星星。说多,自然也不算多,看得见的,也就十多颗的样子。然而,它是我在北京看到的最多的时候,是比我居住的城市看到的还多的时候,也是我走过的城市看到的最多的时候。我不长住在北京,也不熟悉北京,但只要到了北京,我都会仰起头,看望北京的天空。其实,  相似文献   

11.
枫桥香榧     
现在孩子过年过节,爱吃从国外进口的腰果、开心果;我幼年时在故乡杭州过春节,最爱吃的却是家乡土产山核桃和香榧子。特别是壳薄仁满、香脆酥鲜的香榧,抓一把放在口袋里,边玩边吃,真是过年的一件乐事。这种干果盛产于浙江,宋代杭州太守苏东坡,他在老家四川一定很难吃到这种被誉为“干果皇后”的香榧。苏轼被贬谪杭州,倒饱了老人家的口福;不然,他为什么赋诗称赞香榧,“彼美玉山果,粲食金盘实”呢?香榧我虽然从小就吃,但是它长在树上是什么模样,却到老也没见  相似文献   

12.
小军 《环境教育》2004,(6):42-43
梁从诫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研究生,其祖父是“变法”的重要人物梁启超,父亲是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梁思成,母亲林微因是品貌超群的一代才女。然而梁从诫对自己的出身很淡漠,他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正是出于责任感,他投身环保。  相似文献   

13.
探幽高阳桥     
和朋友闲谈,他听说我有觅古探幽的爱好,就对我说在我们平顶山市东边的高阳山下的姜店村,有一座现在还有行人和车辆过往的高阳红石古桥,值得一看。他还对我说,姜店村是个普通的村落,但村上的红石古桥很是不普通。他的话,激起了我要到姜店村一探究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它带有我童年的遐想、青年的辛酸、中年的奋斗和老年的希望——我的老家在湖南省东安县芦洪市。我童年、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柑子园村度过的。那时,每当炎炎暑夜,村里人都习惯从家里搬出凉床、凳、椅,在月光下乘凉。在乘凉时小孩们最喜欢听大人讲故事、说笑话。有一次,父亲给我讲了一个使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父亲注定是个闲不住的人。年富力强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田干活,别人家起床时,他已经挥鞭犁完一亩田,锄完了半亩禾苗。风风火火吃了几口饭,蹬起自行车就向学校奔。放学后,又风风火火往田里赶。奶奶说:你父亲是村里最忙的人,他是老师也是农民。父亲风风火火的生活状态,一晃就是三四十年,直到他退休。退休在城市里意味着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可父亲并不能停下来,因为他的田还在那里,家里十多亩田,他仍然是主要劳动力。当我们几个儿女一个个或由农村户口转成城镇户口,或娶或嫁告别土地之后,家里的责任田一点点减少,直到最后只剩下大哥家八…  相似文献   

16.
父亲好酒。从我记事时起,我对父亲最熟悉的便是他身上的酒味。那其实真是一种很好闻的味道,所谓酒香。我也曾因抵制不住那种香味的诱惑加之好奇偷偷尝过父亲的酒。却呛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于是大惑不解:这火辣辣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的,为啥父亲喝(?)那样香?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醉酒的时候越来越多。而且不论喝多少。醉酒后的父亲不像别人那样呼呼睡大觉,总  相似文献   

17.
杨宽海兄妹10人,他排行老六,在他少小时的记忆中,这图古日格的颜色便是一点一点地由绿变黄的,常听父亲说这里曾经是草木葱郁沙蒿密布的沙漠绿洲,沙漠外面的人怎么也不相信库布齐沙漠中还会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可是这绿洲曾经是真实地存在,但因为气候变暖、过量放牧,绿洲渐渐地退  相似文献   

18.
在洛杉矶的一家餐厅里,我踮起了脚尖,将州学校颁发的求助卡递给了一个站在柜台后面的高个子红脸汉子。他戴着一顶浆硬的厨师高帽子,系着一条清洁的白围裙。在我开口说话之前,他就皱起了眉头,摇了摇头:“这个活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太重了,我需要一个更大、更壮实的伙计。”我那年16岁,看上去更为瘦小,只有150厘米高。我说:“去年夏天我曾在童子军营地洗过碟子,我不怕热水、脏碟子,也能扛重物。”“但我确实需要一个更为有劲的伙计,孩子,你可以找一份更为轻松一些的工作。”那是1957年9月,我家刚搬到加州,因为没有当地工会的推荐信,我父亲——一名钣金工,只找到一份一周干3天的活,这还算是幸运的。家中一点点的存款花光了,我是6个孩子中的老大,唯一能给家中帮些忙。我求职于一家零售商店,但因没有当局的介绍信,店主不让我接触现金。我说:  相似文献   

19.
1936年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坐在橡树下听老人们讲那些神奇的传说。当时我10岁,我们一家刚搬到肯塔基,住在酷伯兰德河的东岸。我正在想今天能不能有什么有趣的事让我提起精神。忽然,小伙子奥利弗跑过来,喊着说他钓到了一条什么鱼。“头有水桶那么大,”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凶悍的眼睛像钻石一样闪光。”“你把它怎样了?”有人问他。“噢,它挣断了鱼线,但愿我不会有  相似文献   

20.
黑麂的呼唤     
跟踪的学问似乎只打了个盹,就听到后院有了动静。昨夜太劳累,真想再躺一会,但一想到和小张刚建立的友谊,诱人的黑麂,还是一咕噜爬了起来。出了寨子,应该向北,他却一蹩脚,往东边走去。我说不是去追昨晚发现的黑麂?他说麂子活动范围大,今天去找它走的路。尽管我已承认他是个很不错的猎人,但对他如此自信,仍是有些狐疑。小张只顾赶路,翻了两座小岭后,他才开始放慢脚步,审视起周围。深秋的高山,已有了一层白霜。万木都在开始变色,小树、小草,为保存越冬的营养,已开始落叶、枯黄。应时的野菊却开得无比灿烂,金黄的、淡紫的、白的,在凋零的野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