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LUCC信息提取技术是LUCC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为例,利用TM、ETM 等遥感数据,有效探讨了LUCC的信息提取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流程,并初步探讨了石羊河流域在近20年来各种地物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科学准确地获取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年际变化情况,对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年~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2011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县域差异,海晏县、共和县、刚察县和天峻县4县各土地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量;②流域内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沙地面积占流域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15.57%,主要分布于青海湖湖东地区;③年际问耕地面积总量呈减少趋势,取而代之的是草地、林地面积的增加;④研究流域全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年际波动特征,但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脆弱带石羊河流域为实验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3个时段遥感数据,探讨了快速高效地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信息技术方法和流程,分析了土地类型变化的信息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尺度热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指数模型方法,从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速度、土地流向、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对淮南市1996~2003年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揭示了淮南市土地利用及变化的特征,并针对在工矿和居民点整理复垦、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垦区土地资源利用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分析指标,对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总量增加,但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有待提高;土地质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部分农场场址道路建设用地过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土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开发整理复垦难度大等5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国慧  樊宏  刘亚迪  张念华 《四川环境》2005,24(4):70-73,76
依据1992~2003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区域差异等变化情况。总结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形条件、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条件、政策因素等六个方面,并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对干旱区绿洲土地覆盖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数据和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的评价的基础上对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只有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区域地理建设才是使干旱区绿洲地区避免荒漠化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文章选取了青海省玛多县2005年、2009年和2013年Landsat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玛多县近九年来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景观结构与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Markov模型,预测玛多县未来十几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是玛多县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2005~2013年,玛多县草地和人工用地面积增加,人工用地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总变化面积为12 983.87km2。2005~2009年玛多县景观异质性不断减小,空间连接性增加,景观团聚程度高,各类型斑块分布较集中;2009~2013年玛多县景观异质性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团聚程度低;景观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  相似文献   

9.
LUCC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IIn0C)模型,分析了LUCC模型构成,并根据各模型功能差异将当前广泛使用的模型分为模拟模型和评价模型。对模拟模型的建立思路和评价模型的具体公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认为模拟模型能够对LUCC分布及变化进行模拟和演示,而评价模型能够反映出LUCC分布和变化的具体量化指标,两类模型各有优缺点。最后指出了目前LUCC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梅  李忠武  曾光明 《四川环境》2009,28(5):62-66,74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滞洪区、物种基因库和商品粮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湖泊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系统认识洞庭湖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揭示其内在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洞庭湖区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洪涝灾害等方面,综述了洞庭湖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洞庭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洞庭湖作为通江湖泊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思路方法创新意识不够、基础数据难以获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害严重等是洞庭湖研究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最后从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水文效应与调控研究、洞庭湖区洪灾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两个方面展望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Induced by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rapid but uneven economic growth, and historic resource exploitation, China’s upper Yangtze basin has witnessed remarkable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cover, which have resulted in sever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such as flooding, soil erosion, and habitat los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ause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along the Jinsha River, one primary section of the upper Yangtze, aiming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human impact on the dynamic LUCC process and to support necessary policy actions for more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sing a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dataset covering 31 counties over four time periods from 1975 to 2000, we develop a fractional logit model to empirically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changes for cropland,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It is shown that population expansion, food self-sufficiency, and better market access drove cropland expansion, whi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increase of forestland and the decrease of other land uses. Similarly, stable tenur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forest protection. Moreover, past land use decisions were les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istorted market signals. We believe that these and other findings carry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黄贤金  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36-42,5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土地的集约利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大纲要求和各区域土地利用实际,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计算方法,包括数据的量化、标准化及综合计算模型,最后得出各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运用上述方法对孝感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找出了其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和优势,为下一步改造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循环模式;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充市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分析南充市农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合理利用农地提出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则、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0-2009年鄂南丘陵山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集约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耕地集约利用内涵入手,通过构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鄂南丘陵山区2000-2009年耕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对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鄂南丘陵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目前阻碍鄂南丘陵山区耕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主要为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占用耕地严重等,因此应加强耕地保护力度,积极进行耕地整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耕地环境质量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动态变化是农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不定因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处黄河下游的德州市为背景,分析了其耕地资源现状特点、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出区域耕地资源态势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对耕地资源供需趋势和保证程度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罗平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问题是实现生态脆弱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选取喀斯特地区的罗平县作为研究对象,将遥感、GIS和多元统计技术结合运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罗平县1990~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平县耕地逐年减少;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