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陆海  高超  李升峰 《四川环境》2005,24(2):60-62
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人地关系紧张、环境质量恶化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是缓解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阴市为例,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强调了区内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性和优势条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指出该市应以为中心城市服务的都市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农业建设的先进经验,将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和推广适合本地特点的精准设施农业技术,达到节约水、肥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马文林 《青海环境》1998,8(1):37-40
针对湟源县情,按照区域不同环境特征,把全县划分为城郊工贸区、川水区、浅山丘陵区和脑山区四个生态农业建设类型区,并按其不同特征和条件,建立不同的生态经济体系与模式。为同类型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四川发展生态农业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四川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提出四川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才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原始森林减少,生态功能削弱,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大,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建设加速水土流失,城市生活坟圾和工业废弃物、酸雨、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用薄膜的残留、畜禽粪尿污染是四川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是大力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强化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启动农业清洁生产工程;重视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技产业,以构筑生态安全体系为根基,以公司加农户的产业运管模式,以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有力推进生态农业的科技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石河子垦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提出人的主观行为与环境质量、生物生产水平相统一;组建合理的生态农业结构,达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发挥生物共生互利优势原则,达到养地用地相结合的目的等观点。把石河子垦区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绿洲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是进行综合生态农业示范体系研究的基础,也是神态农业经营理念和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交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选择,生产经营模式的确定对生态农业经营效益和示范影响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许家峪村的现状和作为冀东生态农业示范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适宜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柳河试验区是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域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分析了该试验区的农业自然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并报道了初步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柳河试验区是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域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分析了该试验区的农业自然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并报道了初步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生态农业补偿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对有效实施农业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补偿、促进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青利 《四川环境》2005,24(6):64-67,70
本文通过对临潼区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及生态农业建设主要任务,以达到持续、高效、合理地利用区内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益新煤矿为例,针对矿区拟破坏的土地,综合考虑研究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公众意愿、土地适宜性等因素,对比已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参照其他矿业城市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模式,提出适合于研究区域的土地复垦模式,主要包括农用生态园模式、建设用地模式、矿山公园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文明程度直接体现生态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给农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加强农业相关人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和农业环保法制建设,实施更加科学、文明的农业经营方式将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与分析合肥市农业观光园的现状,得出目前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存在的问题。结合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案例分析,指出农业旅游观光园需以特色农业为主题,景观规划鲜明,进行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current assessment of climate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including aquatic ecosystems, agricultural demands,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he U.S. Great Plains. Climate change in the region may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users, aquatic ecosystems, and urban and industrial users alike. In the central Great Plains Region,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s include changes in winter snowfall and snow-melt, growing season rainfall amounts and intensities, minimum winter temperature, and summer time average temperature. Specifically, results from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both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s and total annual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over the region. However, the seasonal patterns are not uniform.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changes in weather patterns and average seasonal climate will affect numerous sectors critical to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welfare of this region. Research is needed to better address the current competition among the water needs of agriculture, urban and industrial uses, and natural ecosystems, and then to look at potential changes. These diverse demands on water needs in this region compound the difficulty in managing water use and projec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s among the various critical sector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household livelihoods in highland and lowland communities of the Kali-Khola a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western Nepal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security indicato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oil fertility status, pests and diseases management, risk and uncertainties, use of agrochemicals and access to social services. No remarkable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crop diversification, annual agricultural income and food sufficiency. However, uncertainty and risk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relatively low in highland communitie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lone is not a viable livelihood option for agricultural watershed communities in Nepal. The households growing crops with hired labour have relatively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Nepal's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Insufficient agricultural land, insufficient working manpower within a family, and lack of access to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services are prime factors in being livelihood insecure in agricultural watershed communities. Therefore, long-term policies and plans need to be developed for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farmers and to support rural livelihoods with adaptable and flexible income-generating strategies, resilient resourc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enhancement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15.
黄峥嵘 《四川环境》1992,11(1):34-39
我省自八十年代初始,已开展了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在不同区域条件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八五”期间试点范围还将会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为生态农业建设规范化提供依据。本文拟写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原则、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的解释和评价单项指标群体。通过指标评价方法,既可找出影响生态经济功能的限制因子,又可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及配套措施。将有效地促进县级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在安宁河流域实施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实践,就高产高效栽培的功能目标和技术调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物高产高效种植集生物、环境、经济、技术于一体,其中,技术居主导地位,对整个组合进行调控,使之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发展。社会的需求量、农民的积极性、生态良性性、环境吻合性和能量高效转化性是评价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功能目标的原则。系统的调控机制有三个层次,即自然调控、直接调控、间接调控。农业科技通过生态环境调控、输入输出调控、物种结构调控、综合关系调控等途径实现调控机制。科学技术的选择原则是:生物生理生态适应性、自然环境吻合性、社会经济允许性、配套有序整体性和推广普及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理论和方法、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①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将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融合于农业补贴,尤其是农业生态补贴和农业环保计划之中。国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内容则多侧重于对耕地价值、价格和效益的内涵界定、测算方法以及耕地非农化补偿(征地补偿)研究方面。②在研究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未能将区内和区际补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进行有机结合。③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未能将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也未能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供体与受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测算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为此,我国学者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蚌埠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切实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低碳经济是遏制气候变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重点分析蚌埠市工农业发展的碳源消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蚌埠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从观念创新、优化结构、科技先导、碳汇农林、园区平台等不同层面提出适合蚌埠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已成为国际农业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发展高效生态(有机)农业,以新的强度和效能为长三角和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作贡献,是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是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荷兰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以下成功经验: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实现生产生态共荣;在农产品生产中应用HACCP理论,加强农业生产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通过制定良好农业技术规范(Eurep-GAP),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上海发展高效生态(有机)农业的对策建议:加强政策扶持,深化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建立和规范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体系,以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指导农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陆咸尧 《四川环境》1993,12(3):29-35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农业潜伏着的生态危机,也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何从我国农业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农业经济现状出发,制定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遥农业环境保护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和重点、措施等一系列战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