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障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2008年5月20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地震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技术指南>、 <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和<地震灾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与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监测技术指南>,用于指导灾区保护、监控饮用水安全,应对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5):5-8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地震波及到全国大部分省市,灾区人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血浓于水,生死相随,全国上下立刻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一切为了灾区人民的安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至党中央,下至社会民众,社会各界立刻开始组织救援行动,关注的目光顷刻向灾区聚集。此次地震灾情严重,如果引发次生环境事件,会给灾区社会稳定和灾后群众重建家园带来危害,灾区环境问题牵动着环保部门的心,整个环保系统上下一心,为全力保障灾区环境安全紧密配合,精诚合作,为灾后重建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3.
此次地震发生在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而地震短短几分钟,地球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惊人地改变了川西北的地貌,一眼望去,满目疮痍,就在这沧海桑田的巨变中,“天府之国”很可能失去它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帮助灾区恢复生态,重现天府之魅,是环境保护部近期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天灾人难违,人祸最可恨。天灾处理不及时妥当,很可能转为人祸,发生次生灾害;反之,灾难就会减轻,损失就会将到最低。汶川地震后,环保部科技司始终秉承中国环保精神,统一部署,快速行动,果断实施,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保障了地震灾区的环境安全,没有发生一例环境类次生灾害,取得了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12日,全球领先的水、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ITT公司向地震灾区捐赠的价值2,000,000元人民币的8台ITT净水设备以及耗材,并将在灾民安置点(活动板房)安装并投入使用。ITT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动与流动控制部总裁尼古拉斯P.希尔(Nicholas P.Hill)先生与ITT技术人员亲赴灾区落实具体捐赠事宜,并为当地工作人员提供设备操作培训。这些设备将为灾民临时安置点提供每小时54,400升的安全饮用水,  相似文献   

6.
张鹏 《绿色视野》2008,(8):45-50
5月12日,汶川地震,顷刻之间一切夷为废墟。学校倒了可以重建,工厂毁了可以再盖……但让我们心心念念的却是经历地震的灾区人民精神家园可以重建吗?重建后会完好如初吗?于是乎,灾区里,一批批心理志愿者、援助者纷至沓来,他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灾区人民的心理世界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不仅导致房倒屋塌,百姓流离失所,也使许多工矿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遭到损坏,污染防治设施被迫停运,固体危险废物贮存库、尾矿库等也都遭到地震的破坏。灾难来临,环保系统迅速作出反应,环境保护部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环境专家组,由部领导带队火速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指导预防次生环境灾害,许多灾区的环保部门不顾自身安危,克服设备、工具遭受重大损失等重重困难,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力度,抓住重点污染源监管,严密监控排污企业,加大水质监测频次,及时开展污染事故的应急预防和善后处理工作。危难时刻,勇担责任,保障灾区环境安全,我们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劲  徐亮  周春兰  于飞  刘佳 《四川环境》2009,28(5):96-98,10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给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重点以汶川县作为典型区域,运用“3S”技术,通过对汶川县震前、震后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5·12”大地震对龙门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以及影响土地整理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3种土地整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平原丘陵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应以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主,科学选址,注重地质灾害的防治和避让;地处山区的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应搞好山区小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水土流失治理为核心,突出生态效益,搞好损毁耕地的复垦、恢复,重建土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保产业》2023,(12):21-22
<正>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积极动员为积石山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发生之后,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及行业同仁发出倡议,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会长邵兴华带头协会职工纷纷捐款,协会副会长单位嘉峪关市刘氏泰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救灾物资。  相似文献   

11.
陈明 《环境教育》2009,(6):64-67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先后出现什邡市蓥峰实业有限公司化学品泄漏事件、什邡市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硫酸泄漏事件、德阳市四川绵竹华丰磷化工有限公司黄磷和泥磷受到威胁事件、川西化工物资有限公司污染地下水事件等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环保部门及时反应,迅速派出应急人员前往现场督导,及时采取措施,使得这些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经过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保证了当地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尤其极重灾区严重的生态破坏。论文以都江堰市为例,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对震害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对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到都江堰市地震生态受损及灾后两年生态恢复信息,并结合DEM对变化信息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灾害发生、生态恢复与坡度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灾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保障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震后乐山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严重。与集中灾区和重灾区相比,乐山市位于四川省川西经济带的南端,地震灾害相对较轻,大部分城区为“5&#183;12”汶川地震的一般灾区。乐山地貌以洪雅、峨嵋、沙湾、沐川一线为界,东北部为平原浅丘区,西南部为山区。乐山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品味高,但在旅游业发展中仍存在着旅游产品品种单一等问题。“5&#183;12”汶川地震后,乐山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基于环境背景和旅游资源特征,研究策划乐山震后旅游经济发展策略,包括启动地震灾区旅游经济补偿策略;依据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和灾害特征布局旅游产业策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旅游产品;政府统一规划,加强旅游发展设施与环境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多元投资;科学宣传,促进乐山震后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广元由于重视生态修复和建设,与10年前相比,这里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之前不足600元/年上涨到现在6000元/年,"10年翻了10倍。"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进步。10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牵动人心。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过去10年,当年的地震灾区,如今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元,当地党委、政府将灾后重建工作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有机结合,灾区实现浴火重生的实践成果。如今的广元,比震前更绿色、更生态、更秀丽。产业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灾后重建之路,既是恢复之路,更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05,(5)
上月19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际著名影星成龙,中国环境大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参加了“凤凰有约——情系印尼送爱心”亲善探访团。前往今年年初受海啸、地震袭击灾情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以及棉兰省的难民中  相似文献   

16.
此次地震发生在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而地震短短几分钟,地球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惊人地改变了川西北的地貌,一眼望去,满目疮痍,就在这沧海桑田的巨变中,"天府之国"很可能失去它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帮助灾区恢复生态,重现天府之魅,是环境保护部近期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因滑坡、泥石流引起的受损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和主要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受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氮素、磷素、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未受损的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0,(12):32-34
<正>在遭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该市在四川省6个极重灾区中率先提出"低碳重建"理念,探索走出了一条低碳重建之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  相似文献   

19.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将为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制订灾后重建规划时应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法律依据,在灾害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恢复灾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此外,还应处理好异地重建、移民安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5.12”汶川地震中,茶坪山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严重受损,经过4年时间,其恢复效果及变化趋势如何,是决策者迫切需要的重要信息.利用TM影像,解译了研究小流域2007、2008、2011年地震前后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图.基于GIS和RS,利用RUSLE模型分别计算了3个时段土壤侵蚀量和侵蚀强度.通过对比,分析了水土保持功能恢复效应.结果表明:总面积474.41km2的研究区内,2007年土壤侵蚀总量4.061×105t,2008年土壤侵蚀总量6.997×105t,增加了72.30%.2011年土壤侵蚀总量6.163×105t,相比2008年,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11.92%,水土保持功能有所恢复.分析发现,地震前后3个年份各侵蚀强度级别的面积都是随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地震破坏及恢复期,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分布格局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