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要闻     
《环境教育》2011,(4):5-5
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布 在7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风险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宣传教育要大胆创新,提高能力,确保公众知晓环境信息、参与环境事务、检举环境污染的权利。潘岳说,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下半年启动的《国家环境与腱康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到2015年要完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预警工作,实现环境污染突发公共事件的多部门协同应急处置;基本实现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与健康工作的良好局面。应《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要求,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委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对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与健康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本刊就此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和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国环境与健康管理体制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为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公共健康灾难,建立了环保局与卫生部既分工又协作的体制,两个部门都关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在职能上,环保局侧重于管制和"污染者",卫生部侧重于服务和"潜在受害者"。联邦层面,环保局与卫生部在管制方面和研究(信息共享)方面紧密合作。地方层面,环保局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各州执行联邦标准,卫生部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健康和医疗服务,并在具体工作中密切配合。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明确建立"公众健康优先"的环境管理价值取向,针对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的特点推进生态环境统一监管机构改革,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环境与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加快建设环境与健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环境风险防控面临的多元化挑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环境风险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巨大瓶颈性考验。本期特别邀请南京大学毕军教授组织“环境风险管理”专题,就环境污染保险制度、环境风险规制成本、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以及特殊风险(Natech)管理等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09,(5):30-33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突发环境事件以更加复杂、多样的形式为公众所关注,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环境安全的现状是什么?环境应急管理体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纠纷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长期积累,由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健康损害呈高发和爆炸性增长的趋势。近几年来,被新闻媒体报道的由环境污染导致的癌症村就有几十起,由铅污染导致的铅中毒事件、由冶炼厂导致的铬中毒、氟中毒事件也屡有报道。为了处理这些事件,各级人民政府花了很大精力,采取了许多临时应对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长期高强度的开发活动,长江经济带面临突发环境事件频发、诱因复杂等突出环境风险问题。近年来,尽管各地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严峻的环境风险防控形势相比,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存在源头防控体系不健全、能力不足、协调联动欠缺等问题。本文在对长江经济带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形势和防控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在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领域的最新要求及地方实践经验,从环境风险源头防控、环境应急协调联动以及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的对策,以期为有效防控长江经济带环境风险、建设"安全长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14,(5):5-5
正江苏:发布新的环境应急预案江苏省近日印发《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此次出台的《预案》是对2006年版《预案》的修订。《预案》在省级层面如何协调指挥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问题上做出针对性调整;针对江苏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加强对各种环境风险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曹明德 《绿叶》2012,(9):8-12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民环境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环境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公众参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当下,唯有充分发挥和实现政府的环境责任,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获得行政司法救济,才能避免环境群体事件的发生,有效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