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构建化工石化集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程序。基本思路是从目标导向、影响识别、问题约束三个层面分析与筛选指标。基本程序包括三个步骤,首先以园区的规划功能定位分析为导向,从国内外化工石化集中区相关标准中筛选出基础指标;其次通过影响识别法和规划内容分析进行二次筛选指标;最后通过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对指标进行最终筛选,形成一套适合集中区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以某化工石化集中区应用了该方法,从规划合理性、规划相容性、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规划实施资源影响以及规划实施社会经济构建了五大类37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3.
4.
概括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思路,归纳总结了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并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例,对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阐述我国规划环评发展以及规划环评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青海省规划环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青海省开展规划环评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化工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内容复杂、建设范围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且不确定性强,产生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对周边区域的环境影响复杂,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主要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根据化工园区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选址、功能区布局、产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作为化工园区规划环评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并给予重点评价。 相似文献
7.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在评价目的、决策作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和探讨,分析寻求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探求未来环评工作开展的思路,提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的进展,分析了规划环评制度有效性仍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提出了对“十四五”规划环评改革的建议:一是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理念,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规划环评中的责任和义务;二是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明确规划环评成果落地途径,提高规划环评意见的法律约束力,使得规划环评意见能够纳入规划、并传导到经济社会建设中;三是要构建“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的联动体系,夯实规划环评技术体系,进一步发挥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老工业区搬迁规划环评具有层次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评价首先要分清规划的层次,理清3个层面规划内容,分析所涉及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按照规划、区域和项目环评3个层次分别开展评价工作。在规划层面上应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政策的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论证;区域环评层面重点进行区域布局、结构、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环境的承载力评价;项目层次重点弄清污染特征、污染源和污染控制措施,评价其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化工园区整体安全性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化学工业园区安全性的研究,探求建立一种适合于化学工业园区定性安全评价的模式,重点通过对化学工业园区内企业间的安全相关性的研究使园区在规划、建设阶段达到整体最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针对园区布局的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几种发展模式,并进行了比较。同时,针对“苏州产业园”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说明了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阐述了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应用研究较广泛的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评价的各类侧重点不同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评价、景观绿化评价、资源消耗评价、环境管理评价、环境灾害预警评价等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列举上述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为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对某印染工业园区的混合废水处理装置开展了连续两年的运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完善和提标改造的技术探讨。研究表明,污水处理装置的出水氨氮、总磷达标,BOD5、色度接近排放标准,而CODCr、SS难以达到一级排放要求。在现有工艺流程条件下对出水进行砂滤和二氧化氯强氧化能够保证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中的评价对象、内容和方法缺乏统一的模式,本文以攀枝花高耗能园区的开发为例,尝试建立一套系统的工业园区开发生态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将生态系统分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景观生态保护四个目标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细化评价因子,通过专家打分和矩阵运算确定其权重,再根据适当的评价标准,运用指数法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工业园区在建成前后,其生态综合指数由0.552提高到0.794.其级别由三级提高到二级,说明该园区生态系统总的状态得到改善,该工业园区项目开发可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综合型工业园形成的政策背景、发展历程和动力机制入手,在形成机理、管理模式和产业特点等方面研究了综合型工业园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综合型工业园采取的政府和公司化交错和分工的管理模式;以多种产业并存或若干企业主导;而且大量小规模的传统企业与现代化规模化企业混杂,居住区与现代化工业并存,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团布局,尚未形成物质减量化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综合型工业园生态化稚进的内涵、理念、组成和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