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环境监测管理,是环境监测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组织方方面面的监测力量,去完成各项环境监测任务,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传递环境质量信息,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我省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概括起来有“八抓”。一、抓规划根据我省环境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在调查和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省环境监测工作规划。各市、地、州、县根据省的规划要求,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编写本地区域性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基础、信息源泉和执法依据。环境监测工作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满足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为方向,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将科学的依据提供给环境规划、污染源控制、环境管理等各项工作。由于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环境监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人员素质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污染源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的同大任务之一。加强污染源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环境监测发挥技术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是环境管理实现法制化、定量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应市场经济机制的现实途径。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污染物排改种类和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隐患越来越大。及时、准确地掌握污染源变化动态,并综合利用监测成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方案,全面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深入研究现行的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分折专业委员会、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七月上旬,在昆明市召开了中国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省市和国家有关部委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计八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一致认为: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经济建设,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能动地把握环境态势,对于实现“翻两番”的宏伟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入,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范围、内容也相应地不断增加,从监测计划管理、监测质量管理、监测技术管理、监测报告管理到监测机构、能力的标准化规范管理等,要求标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而由于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人们认识出现了差异,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试对目前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以初步探讨。一、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测工作既要体现“政府行为”,又要逐步实现“企业管理”,这为各级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7.
六安市县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绿色视野》2011,(12):43-46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眼睛,也是环境保护部门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产品是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得到准确、真实、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全面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我国在加入WTO以后,为了环境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全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四次环保监测会议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要依靠环境监测”的工作方针,因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关系,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确保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的根本,就此,笔者谈点看法。一、环境监和作用发挥不理想的成国及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起点,是环保的耳目,是科学管理环境的基础,也是衡量和反映环境管理水平的尺子,无论是句\项管理制度”的实施,还是“三个转变”的实现,都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科学保证,否则,…  相似文献   

9.
文章作者认为;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队伍发展较快,目前已有1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2万名监测人员。但是实现科学地管理和利用环境监测手段,还需进一步挖掘潜力。文章谈到,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三不管”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3):16-16
<正>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制定发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要求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杨文涛 《四川环境》2007,26(3):123-126
通过“一个框架”和“一种模式”,介绍了适合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体系构成和流程。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并与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能,实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创建一流监测站为油田建设服务(胜利石油管理局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总站建站20多年来,为油田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为环保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根据环境监测和科研的需要,先后制定了“环境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何伶 《绿色视野》2011,(9):42-45
环境安全预警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温总理的话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环境安全预警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环境统计由于指标不完善和实行一年一报的年报制,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迫切需要改革。改革的内容如下: 1.要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为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程度以及不同企业环境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并便于分析、比较,建议完善有关这方面的指标; 2.实行环境统计“月报制”。月报可以及时反映日益变化的环境状况和动态,为控制污染迅速提供信息,检查环境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环保局介绍,为保证“九五”国家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的完成,我国将组建“三河”、“三湖”和“二区”环境监测网络,以及时反映环境监测信息。“三河”、“三湖”和“二区”是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二氧化硫排放和酸雨控制区。1997年将建成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将指导安徽省与昆明市组建巢湖和滇池水环境监测网络。在国控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站和国控酸雨监测网络中筛选出部分重点监测站,组成“二氧化硫控制区”监测网络和“酸雨控制区”监测网络,形成环境质量快速报告系统。国家环保…  相似文献   

16.
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环境监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和回顾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非凡成绩,阐述了目前环境监测工作同整个环境保护事业相比较,同国外环境监测相比较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环境监测地位"为核心的几点建议,旨在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能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理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然而在经过总量控制、“一控双达标”、限期治理等强有力的环境管理措施之后,一般的环境监测即理化监测遇到了不能为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环境污染纠纷、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等环境监理工作提供支持保证的困境。通过阐述在线监测、监督监测、生态监测的必要性或阐明其独特的优点,展望此“三种监测”将是今后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一控双达标”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一控双达标”是本世纪末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文章论述了环境监测在“一控双达标”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目前不适应工作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加强其自身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深对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认识,增强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总公司于1994年4月27日~30日在杭州召开了油气田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深入领会和贯彻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和总公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各油气田环境监测工作经验;表彰1991~1993年油气田优秀环境监测站、全能和优秀实验员;部署“八五”后两年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讨论制定有关油气田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和办法,为此,我们在本刊特设专题报道,依次介绍了环境监测总站张士权同志以及江苏、大庆、四川、胜利、大港、江汉等石油局的先进经验,以便加强交流,望各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09,(3):4-4
环保部近日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契机,把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作为加强环境监测的重要突破口,把农村环境监测作为新时期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把环境管理需求作为环境监测的主攻方向,把数据质量保证作为环境监测的永匣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