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1世纪是一个修复地球的世纪。当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地球却受伤了:它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处于退化状态。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植树种草,期待我们的家园"绿"起来。但有些做法收效甚微,甚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二次破坏,生态系统恶化、地表植被减少、水资源短缺、二次荒漠化等问题再度袭来。生态环境究竟该如何修复?是不是简单地绿化就可以?这些问题重新摆在面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臭氧层保护     
一.什么是臭氧层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热体,表面温度高达6000℃,是地球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我们都知道,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是可见光范围的太阳辐射,实际上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还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坏生物分子的蛋白质和基因物质,即我们所熟知的DNA,造成细胞破坏和死亡。然而,自然的力量改变了这一过程,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把保护伞,将太阳辐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挡在大气层之外,使地球成为人类可爱的家园。而完成这一工作的,就…  相似文献   

3.
向大海“要”水喝——浅析海水淡化行业的环保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喝上从大海里“捞”来的水?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水储量的97%为海水和苦咸水。如果能利用到这些水并将它变为人类的饮用水,淡水资源就会得到大大补给。在环保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海水淡化不是一个梦想,也许科学家的探索和实践就能让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这个梦想!本期特别邀请环保部专家来为我们介绍有关海水淡化所涉及到的环保知识。  相似文献   

4.
也许在多少亿年后,一群类似于人类的智慧生物在"考古"时发现,地球上化石数量最多的就是"人",就是由于这些动物的活动,极大地破坏了地球上的生物链,最终导致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相似文献   

5.
<正>当你听到环保这个词语的时候,一定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做到时时环保的人又有多少呢?每天捡一片废纸,每天节约一度电,每天节约一滴水,这些都是环保行为。践行环保很简单,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就只有一个家园,如果我们破坏了它,我们就别无去处。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全人类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她哺育着人类,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可是,近年来,我们的"母亲"却变得伤痕累累,这完全是由于大多数人缺乏环保意识、随意破坏环境造成的。在生活中,破坏环境的人随时、随地、随处可见:大街上,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让宠物随地大小便,而且还装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被作为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的提出,是人类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与宇宙中唯一已知可维持生命的星球——地球之间关系继续恶化的反映。环境的破坏有两种原因,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自然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灾害造成环境的破坏称为原生或第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8.
赵溪 《环境教育》2014,(8):81-83
正钻冰芯2012-1-28南设得兰群岛与可爱的企鹅道别后,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体力劳动——钻冰芯。冰芯就像树木的年轮,其中所含有的水、杂质和气泡可以记录地球气候的变迁。根据科学家已经进行的气候分析可以得知,在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本杰明·赵提出一个新观点:水库正在影响地球自转。本杰明认为,在过去40年里,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水库把大约10万亿吨的水围了起来,致使水量移动及使水量布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水库大都远离赤道,且又靠近地球的旋转轴心,其结果是使地球每天的旋转速度加快了百万分之八秒。这好比一个滑冰运动员,如果他的手臂靠近身体,他就旋转得快。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事实。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她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却伤害了她。一桩事件。今年初,新《水浒》摄制组破坏黄河湿地被叫停,新《水浒》摄制组成了破坏湿地的反面典型。一个个事件的背后,"地球之肾"正在衰竭。一个日子。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或许是临近春节的缘故,这一天,出奇得冷清、平淡,人们似乎把她遗忘了。一个命题。人生病药可救,湿地生病了,能救吗?倘若湿地消亡了,人类又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1.
杜晓 《环境教育》2006,(4):33-33
有一次,老师让我用”地球”二字造句,我说:”地球是人类的妈妈。”不错,地球是人类的妈妈,她原本有着美丽的容貌,也有着漂亮的外衣,是一个美丽而有活力的母亲。因为地球上有丰富的资源,所以地球上能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幼小的生灵,才能使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下来,繁衍后代。然而,就在这几十年的光阴里,地球妈妈突然病了,一片片树林倒了下去:一个个工厂发出呛人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2,(8):80-80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一个物种的消失,我们可能注意不到,但是自然系统却已经发生了变化。爱因斯坦就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最多能活4年。而如今,随着人口的膨胀、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破坏,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太多物种消失了,我们人类将面临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地球是唯一可以乘载人类生命的星球。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已有几百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资源生存、繁衍、发展的,所以,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近年来,由于人类随心所欲的滥伐林木,破坏水源,污染空气……让原本美丽无瑕的地球母亲变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雾霾、赤潮、沙化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地球母亲给我们一次次亮起了红灯,发出了警告。再长此以往下去,这位母亲将快速老去,  相似文献   

14.
夏自龙 《绿叶》2012,(2):108-112
我们都曾经背诵这样一个论断:父权制度并非亘古就有,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一个母系氏族社会。这个观点被广泛地写进了各种教科书,但这并非恩格斯的原创,它实际上取自与恩格斯同时代的古典学教授巴霍芬。在其名著《母权论》中,巴霍芬根据古典神话与历史记载,提出了这个划时代的观点。这本书后来成了几乎所有女性主义者的必引之书,虽然里面的诸多观点不乏争议,并且已经遭到了现代人类学家的毁灭性批判,然而,它对原  相似文献   

15.
一、导言天气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被人类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被动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天气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降低了。恰恰相反,这更促使人类去深入地研究天气规律,去大力地发展地球物理科学和气象科学。系统科学是以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成长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科学,它正渗透和横贯各个科学领域。就一般系统论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16.
在神奇的宇宙中,有很多行星。其中包括地球,在众多行星中只有地球上生活人类。但是由于人类地肆意破坏,地球不再美丽了。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很多城市。每个城市现在都面临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在我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科学家通过观测地球地心引力的细微变化来识别全球正面临地下水耗尽危机的地区。这些地区分布在地球不同区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水文学模型中心主任Jay S.Famiglietti表示,该中心是通过一项重力回收率和气候的实验得到这个发现的。这项实验原理基于两个环绕地球的9年期"孪生"卫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两颗卫星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时彼此进行监测,从而产生地球重力变化的最精确的数据。这项研究重新定义了水文学的研究领域。这项定名为"格雷斯"的研究可观测到"所有冰层的变化、雪水储量、地表水、土壤湿度以及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
人类和自己的生物“兄弟”生活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生物资源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其中当然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果以为对抗主宰着大自然,那是不对的。科学家有充分的资料可以证实:彼此敌对和漠不关心的关系可以让位于紧密合作和互相帮助。科学家可以带我们到各种生物环境和角落去,那里展现出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人     
我们共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文明几千年,但真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发生重大变革的却只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汽车的发明,飞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产生……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弊,人类在享受这些变革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个由这些变革所带来的问题:废气、废水、废物、大气污染、江河污染、水面上漂浮着...  相似文献   

20.
原始森林维护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森林储存的大量碳物质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仅热带雨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森林对人类的贡献远不如此,它还能装修人类的家居;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能平衡生态稳定气候等。可是现在的森林每两秒钟以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速度缩减,世界上仅剩20%的原始森林因未遭工业活动的破坏而保持原状。天堂雨林的惨剧告诉我们,如果人类再不控制滥伐,那么人类的子孙后代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了!为了能留给后代更多的绿色财富,为了能让我们的良心不受到谴责,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全力以赴保护世界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