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卷首语     
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取得节节胜利之时,我们迎来了今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水,已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水将严重制约本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对水资源的危机人类而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将如何解决水的问题,这是本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水危机,将给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本报转载《中国环境报》“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刊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3.
世界水日     
《环境教育》2005,(5):73-75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到今年为止,“世界水日”已经走过12个春秋,2005年3月22日第13个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更是凸现了“水,是生命之源”这一永恒的真理。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与水之关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反映和展望了中国水环境及其危机。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清水同盟、自然之友等单位发起并主办的“中国——人与水”摄影大赛通过摄影镜头捕捉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瞬间,反映人们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努力,从而提高公众对水与健康、水与环境及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本期“环保娱”选取了此次摄影大赛的部分作品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5日是第25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3年6月5日,人类迎来了第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决定今年为“国际淡水年”,目的在于提高各国政府及民众对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淡水短缺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促进各国在淡水管理与消费领域寻求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战略与开发新的技术;提高各国民众参与保护淡水资源的积极性。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今年水日的主题是“未来之水”。为推动全世界各国政府以及民间社区、企业和个人采取必要行动,保护水资源,UNEP和日本政府于3月16日至23日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三届世界水论坛。论坛上发表了世界淡水开发报告,并就与水有关的内容进行讨论。3月22日至23日召开部长级会议,…  相似文献   

6.
现有水世界     
上善若水。浩浩河流是大地的血管,潺潺流水是生命的血液。然而,全球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水危机中,人类水世界,谁人敢乐观?今年3月22日,第19个“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自此一周,是第24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相似文献   

7.
2007年的6月5日,是第3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成为今年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在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这昭示着节能减排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在神州大地吹响了号角。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0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2009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又到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与全球气候变暖、以致冰川消融所带来的危机相比,当今中国的“污染减排”问题,似乎更为迫切,迫切得如同火烧眉毛,所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区的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1972年由联合国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的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至今“世界环境日”活动已踏入了第25个年头,9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旨在使地球成为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息繁衍,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