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油井附近落地油污染地表土壤的问题,利用热蒸发色谱技术,对油污土壤中加入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油污土壤中加入微生物,对落地油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减轻石油生产过程中油污对土壤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随着微生物降解作用的不断进行,土壤中污油的相对降解速度逐渐加快,相对降解率逐渐增加。生物处理法的过程较简单,处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一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的油泥沙现状及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采油生产中的油泥(沙)是胜利油田的重要污染源,对含油泥(沙)处理国际上主要采用加碱、注热水、离心分离的方法将油、沙分离。含油泥(沙)的处理在国内尚无成熟工艺。目前,主要应采用以下方法:原油浓度低的油泥(沙)和油污土壤,主要采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原油浓度高的油泥(沙)和油污土壤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预测,开展油泥(沙)处理及回收利用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用生物法治理大庆油田地表油污土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年来采油作业中常发生各种漏油事件,导致油井周围土壤污染严重,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庆油田将微生物处理和植物处理等生物方法用于土壤原油污染的治理。微生物处理法利用存在能够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微生物等条件,处理原油污染物。植物处理法利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吸收、转化,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大庆油田比较适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地表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油污土壤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强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通过分层土柱的方法,连续监测了不同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含水率、石油烃含量、细菌数量及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物质同时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效果明显改善,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近50%,而单纯添加营养物质不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约25%。降解初期,上层土壤降解效果较好,而到中后期,中下层降解效果好于上层。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脱氢酶活性比微生物数量更能反映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存活状态。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污土壤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处理技术可以用于转化和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微生物对油污土壤产生降解作用,其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水,不产生二次污染。重点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湿度、供氧情况、营养素、表面活性剂加入量、油污染强度,论述了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整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庆油田使用微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工艺技术成熟,但处理周期长限制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及微生物联合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泥。选择以陇东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温和化学预处理技术可将原油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通过选择合适的单菌或合理构建菌群,可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经过两个月的有效处理,含油量为12.40%的油泥最高获得了96.71%的石油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7.
油污土壤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可以考察油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的情况,因此进行了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方法原理是用NaOH溶液吸收土壤呼吸释放出的CO2,然后再用酸滴定剩余的NaOH,从而计算出CO2释放量。测定结果说明添加菌和营养物的油污土壤呼吸作用强、释放的CO2量大、油降解量大。  相似文献   

8.
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BR活性污泥法,选用从海水、采油废水及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的耐盐有机物优势降解菌来处理高含氯采油废水。现场中试试验证明:在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0 mg/L时,用该法可使处理后的高含氯采油废水达标排放。研究表明,解决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的前提是驯化具有良好有机物降解性能的耐盐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姬塬油田井场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结果显示3份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等24个门的细菌,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丰富,揭示了原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情况,对石油污染微生物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协同降解深层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消除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污染,从现场油泥中分别筛选出高效降解菌铜绿假单胞和无色杆菌,对其独立使用和复配时对原油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复合菌体系加量、含水率、土壤含油量、氮磷营养比以及pH值、温度等对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对土壤石油污染的降解率高于单独使用时的降解率,且当两者复合比例为1∶1,土壤含水率为25%时,9d降解率可达41.49%;温度为25℃、土壤含水率为25%、土壤pH值为7.5左右、菌液加量为5%、土壤含油率低于5%时,6d降解率可达到64.9%;保持土壤含水率为25%,pH值为7.5左右,保证充足的营养,含油率为2%的深层土壤54d降解率可达到43.2%。  相似文献   

11.
用熏蒸-培养法测定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对某油田距采油井1、15、30m的土壤测定结果表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量的大小随土壤含油量变化而变化。熏蒸-培养法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强酸性土壤及刚施用过大量有机肥的土壤,在测定性质差异很大的土壤时,必须分别测定转换系数Kc,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含油污泥处理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含油污泥中含杂原子的分子大都集中在胶质、沥青质组分中,氢键引起胶质和沥青质的聚集,在沥青质中虽然像OH和NH这样的氢键基团浓度很低,但对沥青质的影响却很大;Ni、V会导致原油中有机物分子间及分子内以多种方式缔合,形成各个层次的超分子结构。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诱导含有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等的生物复合肥"协同"磷酸二氢铵、硝酸钾、硝酸铵形成原油降解剂,能将土壤中近85%的原油分解,使被污染土壤达到环境可接受的条件,为含油污泥的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原油在土壤中迁移及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原油在土壤中淋滤及降解的规律,剖析了大庆老油田开发区贮油池土壤含油状况,进行了自然植被不同类型土壤的浇油、室内原油淋滤模拟及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贮油池土壤原油淋滤深度绝大部分集中在0~30cm,以下原油明显减少(除沙化土壤外);盐碱土集中在0~10cm;草甸黑钙土集中在0~50cm;柱内油水混合渗透试验,80%集中在0~20cm;原油覆盖土壤表面时清水淋渗较弱,在0~20cm内残留94%;加原油的土壤降解试验,平均降解59.92%,范围为53.94%~62.25%,盆栽试验平均降解61.99%,范围为55.12%~70.68%。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丹平 《四川环境》2006,25(4):109-112
本文概述了影响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修复处理的多种因素,对石油污染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菌种的影响,菌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碳氢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率;石油物质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如石油物质在水体或土壤中的浓度以及石油的粘度、沸点、折射率等特性;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接种入高效率的降解菌或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降解时,降解率受到生存环境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如表面活性剂、光照条件、吸附剂的利用、营养盐、共代谢底物、氧气、温度、盐度等。  相似文献   

15.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was studied in silica-slurry systems to evaluat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sorbed-phase contaminant. After the silica particles were saturated with 2,4-D, the system was inoculated with the 2,4-D-degrading microorganism Flavorbacterium sp. strain FB4. The disappearance rate of 2,4-D was found to be greater than the rate predicted based upon liquid-phase 2,4-D concentrations. A kinetic formulation, termed the enhanced bioavailability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de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processes in this batch system. The approach assumes that 2,4-D resides in both the liquid and solid phases and degradation occurs via both suspended and attached biomass. All biomass can degrade liquid-phase 2,4-D at one rate, while only attached biomass can degrade sorbed 2,4-D at another rate. An enhanced transformation factor (Ef) was introduced to express the increased biodegradation rate over that expected from the liquid phase only. This approach was able to account for the increased degradation rates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desorption to the bulk solution is not prerequisite to degradation, and that sorbed substrate may be available for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濮阳油田超重质原油为研究对象,从污染井场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几株高效降解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不同类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而将3类不同类型菌种进行排列组合进行降解实验,最终优选出一组石油降解优势菌群。该文还利用正交优化法对降解菌的最佳添加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最佳接种量为X25:1.5%,Z3:1%,X18:1%,Z28:2%。利用该优化结果进行降解实验,石油的降解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对濮阳、南阳和延长油田不同原油进行为期8d的降解实验中,显示了较高的降解效率,降解率分别为56.93%、65.66%、82.69%。实验证明,该降解菌群能不仅能有效够降解超重油,而且对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表现出更好的降解能力。因此,该研究为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利用生化法处理含油泥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田含油泥砂中含油量较高,直接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的难度较大,操作周期长,费用高。先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再进行生物处理,这样既可实现原油的资源化,又可降低费用,提高处理速度及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方法能够将含油泥沙的含油量由51.1%降低至3.1%,原油回收率达到94%以上;再经过48h的生物处理,其含油量降到0.18%,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无害化排放标准(<0.3%)。  相似文献   

18.
原油在土壤中的渗透及降解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原油在江苏地区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真武油田分别在多雨及少雨季节进行了原油在土壤中的渗透及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原油在土壤中的渗透作用逐渐加强;而其降解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