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德国CO2的排放量明显下降,然而为实现保护地球大气层这个目标还远远不够。因此,联邦环保局出台了一项全国气候保护纲要。本刊对德国《政治、文化、经济和科学》杂志就德国气候保护政策采访联邦环境部长于尔根·特利廷的讲话,刊登其中有关德国联邦政府采取的具体政策。——编辑部  联邦政府已经承诺,到2005年德国CO2的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25%。这个目标还能实现吗?  我深信这个目标能实现,但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家庭和交通部门更要如此。到目前为止,这两个领域CO2的排放量仍呈上升势头。现在德国CO2…  相似文献   

2.
当今,人类对于气候改变、气候失常、空气污染和臭氧耗竭等的关切,对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环球同此凉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持续生存和各国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3.
曾品元 《绿叶》2008,(5):96-102
通天下一气,气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在温度上的变化,使得由气而生成的气候成为当下国际政治的首要议题,且很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占据国际政治的首要位置。目前科学对气候变化连最基本的回答都没有,如果人类为防止气候变暖而投入过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其基础不是科学,不是理性,而是政治。气候政治竞夺,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竞夺,它更多地牵涉到人与天的竞夺,其后果是,人要输则人类满盘皆输。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不仅涉及科学技术领域,而且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因此它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期,就在这个转型期,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与之不期而遇,由此也衍生了一系列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黄伟夫 《绿叶》2011,(3):92-101
IPCC裹挟西方基督教国家残存的末世论传统,把"碳减排"作为全球政治和经济决策的依据,意在掠夺发展中国家。IPCC的信誉已经彻底破产,"碳排变暖论"的科学基础也已经濒临崩塌。人类应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而不是狂妄地让自然适应人类,让气候的变化听从人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吴荣 《新疆环境保护》2010,32(2):22-24,29
对博州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良的环境质量和丰富的物产,以及现有的水资源、森林、草原和矿产资源等优势资源做了全面的介绍,分析发展生态经济的环境背景和有利条件。以农村生态经济建设、新型工业生态经济建设和特色旅游生态经济建设为重点,探讨了博州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为加快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实现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新能源计划可能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降低美国对石油的依赖,从而改变世界的能源格局、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能否推行?奥巴马将在国际和国内遇到强大阻力。由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具有"政治正确性"的议题,美国的巨变必将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压力:支持者占据道义制高点;反对者国际形象受损,贸易面临制裁。中美在能源与气候领域,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干旱化等。特别是湿地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沿海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环境遭受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负面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类型的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决定了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今,超越一定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范围去分析环境问题是不实际的。没有对自然资源保护的研究。就不重视那些危及各种保护区和物种的“冲击”。前苏联相继进行的一些改革也许比其它国家都更为激进。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变革都极大地影响着资源保护的后果。通过大量的资料与过去进行对比,我们可了解前苏联的环境政策与状况。据官方报告,1985~1989年前苏联各种类型的自然保  相似文献   

10.
胡顺高 《环境教育》2013,(Z1):67-68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理论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闭幕,会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近来引发身边人的热议。"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也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从城市生态系统看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的活动中心,但由于不同城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征各异,还可以确定其不同的功能。如: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科学的中心;苏州、杭州、桂林等以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为重点。城市环境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人类经济活动十分频繁,使原有生态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强烈干预,除大气环流、大的地形地貌类型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特征外,其余的自然因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即系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生态保护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青海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基础薄弱的落后省份,承担了保护自身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加剧,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青海省的实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上升到国家层面,从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法律法规、基金制度、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发展的同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已经变成全世界环境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近年来,保护国际(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美国自然保护协会(TNC)按照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宗旨,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实施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简称FCCB项目(即森林、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项目),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服务功能的恢复和有偿使用及保护融资机制的创新探索。该项目以气候、社区及生物多样性联盟(CCBA)致力于建立的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三方受益的标准(CCB标准)为原则,旨在探索退化生境恢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注重以周边地区村民为目标最终实施受益的主体,并达到生境恢复的目的。这一项目不仅会将政府工程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还可能为植树造林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带来持续的经济支持。同时也为中国西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荆 《青海环境》2010,20(3):132-135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部,该区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加剧,导致目前长江源区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直接威胁到该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湿地保护形势非常严峻。文章通过对长江源区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的相关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湿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情况,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环境保护》2001,23(1):1-2
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降水、调节径流、吸收CO2、释放氧气、防风固沙、防尘杀菌、美化环境、旅游健身、防病治病、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科学文化教育的多种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敏娟 《绿色视野》2013,(10):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8.
龙勇诚 《绿叶》2011,(9):62-66
大自然保护协会多年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一方面为中国政府制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另一方面通过探寻气候变化适应途径、保护地建设新模式等手段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双重目标,从而保障了人类和生物共同的权益和福祉。尽管保护和发展可以并行不悖,但二者间的有机平衡必须得以保障,故科学规划是实现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有序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及时反映公众的环境意愿,有助于政府掌握完整的环境信息,避免决策的局限性、盲目性和短期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20.
从新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地貌特征出发,对石河子的城乡生态系统作了调查与资料统计,对该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地状况和经济等作了现状与动态分析,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城乡发展的主导因子是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质、水量是城乡人民生存的基础,也是建立城乡、发展城乡生态系统的重要依据。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决定着石河子城乡气候因子的动态变化、绿色复盖率和城乡经济的发展;植被的保护起着调节该地区气候与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