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施入生活垃圾堆肥对土壤和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肥,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重金属呈现累积,但含量远远低于二级土壤标准(GB 15618—1995);植株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根部〉茎秆〉叶片〉籽粒,Cd在植株根部富集,但未大量向其他部位转移,玉米植株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由此推断,在短期内(3年),年施入60 000 kg·hm^-2的垃圾堆肥能提高土壤肥力,且暂时不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也不影响玉米植株的饲用;使用多年后应及时监测,以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因滑坡、泥石流引起的受损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和主要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受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氮素、磷素、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未受损的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种植并翻压绿肥是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以四川某废弃的农村宅基地为对象,研究了翻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4种绿肥对复垦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绿肥翻压后复垦土壤养分较修复前的土壤显著提高,且土壤表层(0~20 cm)养分增幅大于心土层(20~40 cm);随着翻压次数的增加土壤肥力呈上升趋势;紫花苜蓿翻压后土壤表层和心土层有机碳含量的增幅显著高于其余3种,分别为68%和61%;第3次翻压4种绿肥后,两层土壤铵态氮的增幅分别为79%~88%和60%~75%;土壤硝态氮的增幅分别为47%~59%和24%~42%;土壤速效磷的增幅分别为1.1倍~1.6倍和1.2倍~1.7倍;土壤速效钾的增幅分别为22%~28%和23%~29%。因此,4种绿肥均为优质、绿色环保的生物肥源。  相似文献   

4.
肥料定位试验能系统地研究土壤肥力的演变和肥效的变化规律,作物对肥料的反映,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轮作施肥制的建立等,克服气候年度变化对肥效的影响,是研究肥料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省从1982年开始,根据抖研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在遂宁、三台、乐至、成都、乐  相似文献   

5.
利州区农产品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再亮  兰石  田犀  陈钢  苏培生 《四川环境》2010,29(3):131-135
运用指数法对利州区农产品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并尝试运用聚类法对重金属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污染源推测。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利州区农产品基地8个采样点中所有点元素均不超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单项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AsHgCdCuCrPb,其中最高值为As,其值为0.42,可知农产品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从上可以说明该基地的重金属含量受人为影响已在土壤中有所积累,但是总体状况良好。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31,其值小于1,属于清洁水平,适合发展有机食品和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聚类分析法得出Pb和Hg的相关系数最大,其值为0.72。说明两者之间具有强正相关性,它们的含量会同时出现增减变化,而Cd和Cu的相关系数为-0.705,说明两者之间是有此消彼长相互抑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定清  周娅  雷绍荣  段文霞 《四川环境》2009,28(6):18-19,23
根据各水果、蔬菜基地的分区定点采样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四川省攀西地区主要蔬菜和水果基地土壤中Zn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土壤Zn平均值范围在75.0~160mg/kg之间。各基地土壤平均锌含量顺序为:撒莲蔬菜基地〉攀莲蔬菜基地〉会理石榴基地〉大田石榴基地〉西区芒果、桂圆基地〉仁和芒果基地〉盐边芒果、枇杷基地。7个基地中有3个基地的土壤锌含量不同程度超过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其中以大田石榴基地超标最高(16%),平均值却是两个蔬菜基地最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3.5年生巨桉林地下纯林、林果和林粮三种不同土地模式的土壤进行研究,同时与弃耕地土壤进行参照对比,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巨桉林地模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团聚体组成中,0.25—0.5mm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小的为纯林,2—5mm团聚体在土壤团聚体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林果,巨桉林地模式下0.25mm的微团聚体组成比例较弃耕地所占比例小,相反0.25mm的大粒径团聚体累积含量更高;不同模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速效磷含量从大到小为弃耕地林果林粮纯林;弃耕地在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速效磷含量与其他三种林地模式相比差异极显著,其他三种林地模式在0.25mm、1—2mm团聚体平均速效磷含量中的差异不显著;四种模式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为:0.5—1mm、1—2mm、5—7mm粒径土壤团聚体速效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0.25—0.5mm、2—5mm粒径土壤团聚体速效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污泥农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是解决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风险以及有机污染风险3方面综述城市污泥农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泥利用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污泥施用年限的长短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高低关系不明显,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污泥施用量和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在正常...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南充市郊蔬菜地土壤中的pH、有机质、N、P、K及重金属(Pb、Cd、As、Ag、Cr)含量,并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多数蔬菜地未受到污染,属于清洁安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受到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看,部分超过了3级水平,处于轻污染。  相似文献   

10.
设施蔬菜种植中存在不合理施肥现象,土壤养分严重失调。为了解设施蔬菜地高氮肥力水平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磷素的养分吸收影响,2004—2007年在山东寿光进行不同氮素水平调控和秸秆还田试验,并于2007年冬春季进行裂区淋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素调控影响磷素含量变化,空白(NN)、有机肥(MN)、有机肥+秸秆(MN+S)供氮水平下土壤全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全磷增幅传统氮素(cN)〉传统氮素+秸秆(CN+S)〉氮素优化+秸秆(SN+S)〉氮素优化(sN)。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213.7、225.4mg·kg^-1,增长了17.1%、23.5%,磷素累积明显;其他供氮水平下速效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SN+S〉SN〉CN〉CN+S,减少氮素供应有利于减缓磷素累积,促进磷的吸收利用。除NN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下降外,其他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累积明显(308.4、331Amg·ks。),分别增长了28.5%、38.2%。S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HO,,rrg·100g。)达到了1571,增长了143.6%;CN、C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出现了负增长,CN供氮水平下达到了416(P2O5,mg·100g^-1),下降了35.5%。添加麦秸秆极大地提高了磷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土壤速效磷的累积。淋溶液中全磷含量SN〉SN+S,有机磷含量SN〉SN+S,秸秆还田对阻控有机磷素淋溶有一定的作用,但整个冬春生长季渗滤液中全磷含量在2.6~12.0mg·L^-1,有机磷含量在OA2~4.1mg·L^-1,淋出液水质仍超过了国家安全水质标准。因此,在高肥力水平下进行氮素调控,优化氮素供应量,促进了磷素的吸收利用,对农民在高肥力水平下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建议农民在以后的种植中减少氮肥供应量及添加高碳源秸秆进行还田,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氮磷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氮磷养分配施对土壤碳氮特征及叶用枸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下不同养分配施措施对土壤碳氮特征及叶用枸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该区域叶用枸杞高效可持续生产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养分浓度的增大,各层次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类似。与对照相比,水肥一体化施肥增加了0~20cm和2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但随着土层深入,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对照处理硝态氮呈现增加趋势,4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达最大。在水肥一体化N2P3处理下,叶用枸杞叶芽产量最高。研究确定,N2P3处理的"少量多次"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是叶用枸杞生产区最佳的农业高效高产的水肥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小区域范围内土壤pH值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N、P、K有效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8;与土壤缓效K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2;与水解性N和速效K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改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称取适量土壤置于长管消解系统中进行消解,然后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滴定,直接获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该方法测定的土壤标准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均在保证值以内,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精密度测试,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为1.03%。该方法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的实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鲁西平原区荒地农业开发后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地的农业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当前耕地减少的现状,了解荒地开发后土壤质量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山东省西部平原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代表性地块取样分析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初步结论如下:耕层土壤各项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个别地块改良效果不明显;养分含量增加明显,但速效养分含量偏高,产量仍属中低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机理,对吸附量和有机负荷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钻井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负荷的关系符合初始质量等温线;土壤中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强;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持久吸附作用;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徐闻县5个乡镇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和铜)含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徐闻县绿色食品原料(菠萝)基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5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均为一级,达到安全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川西北高寒草地不同类型的沙化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有机质、pH和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未沙化、轻度沙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沙化样地则相反;(3)中度和重度沙化样地土壤pH约7.0,未沙化和轻度沙化pH值在6.5左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沙化土壤有机碳与水分损失是一个正反馈。鉴于川西高寒草地特殊环境,探讨了选用适宜的多年生高原药用植物或者其他高价值资源植物作为固沙材料,将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玉米和花生农民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经济产量及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探寻提高广西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施肥量,在坡耕地,观测降雨过程的养分径流流失,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甘蔗、玉米、花生作物的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对照处理的玉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851.42kg·667m-2 3640.4kg·667m-2.68.40%;比玉米(常规施肥)高100.62kg·667m-2.485.98kg·667m-2 7.5%;花生对照的粗脂肪比其常规施肥高了45g·kg-1;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总量最高的均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玉米对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于对照。玉米对照的养分径流流失总量最少;花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玉米比花生更适合在广西肥沃的坡耕地中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客观分析土壤中硒形态分布特征及硒有效性影响因素,依据硒不同形态下的溶解度不同,采用四步五态连续浸提取技术,由弱到强的选择顺序提取僰王山镇水田土壤中硒的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质结合态、硫化物/硒化物态、残渣态这5种形态,并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土壤样品中5种形态硒和总硒的含量。初步总结了研究区水田土壤硒含量特征和硒形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僰王山镇水田土壤总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51~0.93 mg/kg,平均值0.714 mg/kg,远远超过全国土壤总硒平均值0.290 mg/kg,且超过了目前认为的富硒土壤的标准值0.4 mg/kg。从土壤中5种形态分析结果所占比例来看,有机质结合态和硫化物/硒化物态硒是硒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两者占土壤总硒含量的54.63%,反应了研究区土壤中硒富集与有机质结合态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对亚硒酸离子和硒酸离子的等温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土壤对亚硒酸离子和硒酸离子的等温吸附,其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曲线。土壤因子对两种形态硒的吸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大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