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服务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使城市经济更繁荣,生活性服务业使城市生活更宜居。以南京市服务业14个行业的POI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研究发现:服务业总体呈"一主三副"多中心空间结构,各行业呈"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空间处于向心化的空间集聚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则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异质和行业分异特征。研究建议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丰富服务业产业内容,构建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机理,并利用我国2004—2015年2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能促进本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仅能促进本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中仅有专业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特大及大城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而中小城市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数据包络分析和面板Tobit回归分析,研究了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与一般制造业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低于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但这一差距在研究期内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在我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细分行业构成的产业对之间存在行业分异。②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相比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效应更加显著和积极。③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西部地区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2)不同产业类型、地区类型和城市群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正向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4)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数和空间集聚β指数对大连2003—2011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集聚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现代服务业集聚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集聚效应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两极分化;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现代服务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据投入—产出技术,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定量分析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并结合Arc GIS技术,利用增加值研究和分析了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空间关联。结果显示: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间关联呈现"稳定性"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新疆经济的贡献在逐步增强,但由于产业层次较低,对制造业的支撑略显不足。制造业对新疆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虽然显著,但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仍然不足,两者依赖性较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深化改革制造业企业,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群,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发展;重点发展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部门,扶持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金融业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利用新疆向西开放优势,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入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同国际市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借助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条件下分别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看,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前者呈正的"N"型关系,后者呈促进但递减的关系,两种集聚基于FDI、OFDI门槛下呈现"U"型关系。(2)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而多样化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中西部地区两种集聚均提升了技术创新效率。(3)从产业层面看,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更能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效率SBM和GML指数研究方法,利用京津冀13个城市的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2006—2016年大气环境效率,结合全局莫兰指数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总体不高,呈下降趋势,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大气环境效率表现突出。②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小幅下滑,技术落后是其主要原因。③大气环境效率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由高—高集聚区逐渐向低—高集聚区迁移的趋势。④经济水平、开放程度和新能源普及率对大气环境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大气环境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设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法、Ripley′s K函数等方法,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整体上呈"核心集聚,边缘分散"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类服务业表现出明显空间尺度依赖性;在社会经济、交通区位、政府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出较明显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是反映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学前教育结构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通过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Getis-Ord Gi*指数法实证探讨了兰州市主城区学前教育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兰州市学前教育机构区域分布呈"东密西疏"的结构,且多集中在城关区—七里河片区。②不同尺度下,集聚特征差异明显。街道尺度下,热点区域呈多核心团状分布,冷点成零散分布;1×1km网格尺度下,热点区域多呈零散分区分布;500×500m格网尺度下,热点区域则多为集中连片状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兰州城市学前教育的空间合理规划和调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2004—2015年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城市的金融集聚指数和绿色经济效率水平,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金融集聚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大城市、大城市金融集聚能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而中小城市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五大城市群中,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仅有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密度分析、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长春市城市办公业的发展过程、空间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市办公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办公业的圈层分异特征明显,政务办公业倾向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区,而商务办公业的离心化趋势较强;办公活动的空间分布显著集聚,并形成多个主次热点集聚区,且政务办公业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表现出集聚特性,其区位选择的尺度范围较大。研究认为,长春市城市办公业的空间布局是在历史影响、政策激励、规划引导、行业特性选择、信息革新与交通技术进步等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家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向大都市地区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地区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核心区集群化发展日益凸显。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现代制造业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横向联系日益加强,推动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是中国西部河谷型多中心城市的典型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市在区域发展环境、政治与经济体制的变革中不断调整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全面阐述了指引兰州市城市发展的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其制定的背景、规划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结构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大连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大连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内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技术、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引领制造业向前发展,制造业对综合技术服务、金融业服务的中间需求比重很高;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密集、轻工制造产业的中间投入比重很大,但对重工制造的投入较少,即对制造业的关键领域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城市中的布局是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维度之一。以长沙市文化创意企业兴趣点(POI)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利用核密度法、空间自相关法、Ripley’s K(d)函数、区位商指数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特征与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呈现出"一核一圈多点"的分布格局,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②基于行业分异视角的多尺度空间集聚差异显著,创意设计、体育休闲、文化传媒、文化教育和文化旅游等类别空间区位选择尺度较大,工艺美术和文化软件等类别空间区位选择的尺度较小;③基于街道层面的专业化功能区块特征差异明显,城市中心区域的街道呈现多种行业类型的集聚特征,而城市边缘区域的街道专业化区块功能较为单一;④中心性、可达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环境因素、人才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文化创意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运用变异系数、空间集聚指数分析了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及演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空间形态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阶梯式空间格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集聚化水平表现出向西梯度推移的态势。旅行社空间非均衡性程度高,空间差异不断扩大,星级饭店、景区(点)空间非均衡性相对较弱,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集聚化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耦合性,相关性显著。同时,就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地域发展空间显得日益紧张,城市市区向周边地区扩展的趋势明显,城市市区扩展必将对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甘肃省榆中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兰州市市区向东扩展的趋势以及由此可能对榆中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榆中县旅游业应对兰州市市区扩展的边缘-核心响应模式、区域旅游整合发展响应模式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协同创新现状,利用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2010—2019年时空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竞争集聚3类集聚形式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成都、重庆、德阳、绵阳是成渝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群的创新高地;成都、重庆以高技术全产业链多样化集聚模式为主,其他各市以专业化集聚模式为主。②成渝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不但有利于本城市创新,而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推动城市群协同创新。③高技术产业竞争集聚有利于本城市创新,但会对城市群整体协同创新产生负向抑制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2004年和2014年两个截面数据,构建服务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从联系强度、服务功能和竞合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借助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对关中城市群服务业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联系强度逐年增大,地区差异较大,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2)服务功能差异较大,外向服务功能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也较大,外围城市服务业外向性较差;(3)竞合关系在与中心城市之间以互补型关系为主,外围服务业欠发达城市之间竞争型关系占主导,整体上向竞争与互补不确定型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