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以旅游公共服务游客认知评价为研究对象,选取热点入境旅游城市西安市为实证案例,以SPSS21.0对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入境游客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的四大主成分,提出研究假说并构建假设模型;应用AMOS21.0进行模型修正和拟合度检验;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路径计算,得出旅游公共服务游客认知评价结构模型分析结果并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交通、信息、安全和通讯"对入境游客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影响显著;"信息—安全—通讯—交通"对旅游公共服务评价影响程度呈逐次递减规律;入境游客对景区内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好于城市整体。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促进其入境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构建旅游信心恢复指数和旅游出行恢复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旅游恢复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旅游整体上呈现出“短暂低谷—逐步恢复—波动发展”的复苏过程。(2)旅游信心恢复水平优于旅游出行恢复水平,旅游恢复的不均衡性显著;旅游出行恢复指数的空间集聚现象强于游信心恢复指数。(3)旅游信心恢复指数和旅游出行恢复指数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正相关关系,旅游出行恢复指数还与确诊病例清零天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综合指标法测度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结合时间序列法量化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运用案例分析法解析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结果表明:(1)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是以旅游业为驱动载体,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基础,在“市场链接、产业融合、行政势能、制度嵌入、规划引导、资金支持”等外部因素干预下,乡村基于自身基础条件选择合适发展路径并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2)基于时间序列法,发现张家界旅游城镇化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且随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日渐明显,逐步超过乡村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3)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演进过程分为介入阶段(1989—2000年)、分化阶段(2001—2008年)、转型阶段(2009—2014年)和融合阶段(2015年至今)。(4)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主要分为景区城镇化和城镇景区化两种。  相似文献   

4.
虚拟旅游体验是旅游元宇宙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通过对2016—2022年虚拟旅游体验英文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虚拟旅游体验的内涵、前因、过程及后效研究。研究发现:(1)虚拟旅游体验是游客虚拟旅游过程中,受虚拟现实技术、内容、感官等刺激所引发的认知、情感反应。(2)虚拟旅游体验产生的前因包括:内容质量、技术支持质量、感官刺激和个体特征等方面。(3)虚拟旅游体验的过程主要分为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两阶段,其中,认知反应包括技术体验、心理意象和价值体验,情感反应包括心流体验和情感体验。(4)虚拟旅游体验的后效主要关注对虚拟旅游及旅游目的地的态度和行为意愿方面。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知网(CNKI)2000—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对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呈现出阶段式发展特征,2000—2006年为平稳发展、2007—2016年呈波浪式上升发展;(2)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经济水平、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发展状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学科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创意旅游三个方面,文化旅游研究内容包括开发和产品,文化创意研究内容包括融合和体验,创意旅游研究内容包括开发与体验;(4)理论研究的深入化、研究主题的多样化、多产业融合研究的常态化是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和分析2007—2017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旅游相关文献,对宗教旅游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把握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概念界定、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者研究、宗教旅游资源价值与宗教旅游开发、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结果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宗教旅游者、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主题开始成为热点;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同时也呈现了宏观向微观、定性向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运用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宗教旅游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仍很薄弱。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出境旅游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选择西部重要城市西安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法研究了不同性别的城市居民出境旅游动机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性别居民出境旅游动机与影响因素相关性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在出境旅游决策方面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城市居民出境旅游动机差异显著,男性主要为"求动心理"驱动,女性则主要为"求静心理"驱动。(2)不同性别的城市居民出境旅游受"目的地供给水平、国内旅游推力"因素影响趋同,但女性更关注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节庆赛事等。(3)动机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显著,在男性中表现出更高的协同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传统村落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构建了游客视角的人居环境要素认知体系,并对游客的人居环境要素认知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影响游客认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游客对兰溪村人居环境要素认知整体水平较低,个体认知的差异较大;(2)游客对兰溪村的自然生态环境认知度最高,对社会文化环境认知水平最低;(3)影响游客人居环境要素认知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出游次数,而渠道种类、教育程度、文化动机等影响因素对游客人居环境要素认知水平影响不大,这与兰溪村当前的旅游现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8—2019年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总结了各市(州)的发展类型,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①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攀枝花乡村振兴发展缓慢,成都、阿坝州、宜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心。②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呈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以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呈东南低、北部高的空间格局。③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是影响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和《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是国际权威的旅游研究期刊。基于这三大国际权威旅游期刊,选取1980—1989年、1992—2001年和2004—2013年三个十年,从刊文学者的空间变迁、单位变迁和个体变迁三个角度,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对国际旅游研究格局的变迁进行全面的把握,并对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阅旅游体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由于文化背景、消费水平和休闲旅游发展阶段等不同,国内外的旅游体验研究存在一定差异;(2)国外基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的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较深入,而国内的基础理论研究较欠缺;(3)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均注重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应用,定性方法以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为主,定量方法以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为主。最后讨论了我国旅游体验研究的意义,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2.
旅游安全认知:内涵、结构及相关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安全认知是信息加工的结果,广义上包括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安全关注、安全认知程度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认知;狭义上主要指旅游者的安全感知.其结构可分为综合维度认知结构、安全问题认知结构和旅游情境认知结构.前因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熟悉程度、旅行经历、负性经历、旅行目的、文化背景等;结果变量包括目的地形象知觉、旅游决策、旅游行为及情绪、满意度、重游意愿和口碑宣传.未来研究应着重改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相关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寻求旅游安全认知干预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有效地认知与评价旅游资源是确定区域旅游发展品牌、定位和方向的首要工作。通过创新江南古镇旅游资源认知与评价的逻辑与结构,尤其是对旅游资源认知观,旅游资源形成机理的分析,并以西塘作为典型个案,在强调"集合性资源"的价值和意义,理清西塘"资源到品牌到产品"的脉络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西塘生活"为核心的西塘旅游资源认知结构。为了更好地发展古镇旅游,给江南古镇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希望相关结论能为西塘旅游产业发展、产品开发与旅游营销乃至其他古镇旅游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旅游本真性与地方依恋是旅游地理、旅游行为等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依托本真性理论,从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了单向本真、互动本真与情感体验、地方依恋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1)单向本真与互动本真对情感体验、地方依恋具有积极影响;(2)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不但对地方依恋具有积极影响,而且还能部分中介旅游本真性与地方依恋之间的作用关系。此外,研究还在二维本真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依照标准的量表开发程序和原则,开发了单向本真与互动本真量表,为本真性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6.
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该地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山西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快速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从游客满意度视角出发,构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对山西省域内若干典型旅游目的地的实地调研,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选择兰州市榆中县浪街村社区为研究对象,依托分布式认知理论,构建了居民旅游创业意愿和影响因素模型。结果发现:(1)个人力因素不是形成创业意愿的决定性因素。(2)在地域力方面,大部分居民参与旅游创业的资源条件有限。(3)在文化力方面,领导和以领导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是旅游创业意愿形成和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并且能够将这种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注意培育旅游创业主体,增强现存社区创业能力,争取外部专家与辅助者的支持,以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