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十堰市汽车涂装VOCs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十堰市汽车涂装行业的规模、产生VOCs的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及污染治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冬季、春季采样监测十堰市VOCs的环境背景值及污染现状。结果表明,VOCs在十堰各点位均有检出,但不同季节VOCs的浓度不同,总VOCs平均浓度1月份为2 113.29μg/m3,5月份为1 816.70μg/m3。各采样点VOCs质量浓度排序是:工业区商业区办公居住区。十堰市VOCs的日变化情况与工业区内工厂生产作业情况密切相关,通过对苯系物相关性的研究,得知涂料喷涂行业是十堰大气中苯及VOCs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钟林;刘义青;付永胜;张添;王辉;张兵 《四川环境》2024,(1):52-63
为实现岷江一级支流茫溪河水质提升目标,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对茫溪河干流8个监测断面31个月水质进行分析,根据污染源资料结合相关系数估算茫溪河排污负荷,并由此为茫溪河水环境改善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茫溪河干流水质以Ⅳ类为主,个别时期为V类甚至劣V类,中上游区域在2~7月易发生氨氮突发性污染,总磷污染呈现较强的季节性规律,易在5~9月份出现,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除1月、11月、12月外全年大部分时期超标。茫溪河以农业、生活源污染为主,各乡镇TP排污负荷以研城、马踏、茅桥、竹根等乡镇较大,COD排污负荷以研城、王村、马踏、竹根等乡镇较大,NH3-N年排污负荷以研城、白马、马踏、竹根等乡镇较大。 相似文献
8.
9.
10.
沱江富顺段水质分析及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沱江富顺段水质情况,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沱江水体的氮、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指标进行监测。3个监测断面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mg/L、0.247mg/L,其中TN含量超标3倍以上,TP含量超过标准的1.2倍,建议相关部门应在河流平水期和枯水期严格控制氮、磷的排放,可通过调高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氮、磷排放标准,缓解沱江氮、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pH值是衡量降水酸性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了都匀市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并对其酸性降水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大气质量,降低酸雨频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法对岷江流域国控断面的岷江大桥水体进行评价,从污染源分担率、污染物时空变化等方面解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变化。结果表明,水体不达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和总磷;污染物的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的不达标排放,按各个污染源占比统计,2个主要污染源对于氨氮和总磷的污染分担率分别是42.54%、35.31%;受上游来水、其他补给水源的影响,氨氮浓度集中在1~5月超标严重,在2013年4月份出现峰值,总磷在2011~2014年普遍超标严重,在2014年5月出现峰值,由于"十二五"期间治污力度的加强,2015年氨氮污染趋势得到控制,总磷浓度明显有所降低,MIKE 21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显示只要汇入支流断面均达到要求、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控制,控制单元能满足达标要求;最后从源头减排、区域综合整治、全程监管3个方面构建了使控制单元水体达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岷江干流(成都段)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研究,分别提出了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地下水水质防护措施,划分出了地表水防治不同时期的目标以及地下水开采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分析\"十一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发现:氨氮浓度呈整体上升趋势,化学需氧量浓度呈整体下降趋势;氨氮从V类水质降低到中劣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从劣V类水质升高到中IV类水质标准。\"十一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原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氨氮去除率不高。基于此,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可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实施污染治理三大工程作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狄楠楠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9-82
以秦皇岛市2011—2015年的噪声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区域声环境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较好,功能区声环境昼夜全部达标;影响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源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等。提出了合理城区布局、使用新型隔声材料、加大宣传教育、严格环境执法等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2006—2010年昌黎县地表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昌黎县水环境质量总体趋于好转,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呈下降趋势,环境质量好于入境断面,但仍为劣V类。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昌黎县淀粉、造纸等企业所产生废水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部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陈旧,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且有偷排、偷放、漏排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项目审批、污染减排、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执法,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