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旱区牛粪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粪生物炭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通过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准二级动力学(R2=0.999)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5886)和Elovich方程(R2=0.927)能更好地拟合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发现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拟合等温吸附数据,表明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模式为主。利用牛粪热解产生的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中磷是可行的,不仅成本低廉并且能够达到干旱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废水除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历来都是用“乌鸦的翅膀遮不住太阳”和“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样的贬语,来给乌鸦盖棺定论,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们的观察和研究证明:乌鸦是保护农业环境的有功者;是具有勤劳、勇敢和机智等生活习性的益鸟。(一)乌鸦在农业环境中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  相似文献   

3.
对生活垃圾中废头发制备出的角蛋白基生物炭进行表面分析和吸附应用,为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对生物炭进行SEM电镜的分析和对含重金属Ni(Ⅱ)的废水进行吸附研究,确定出角蛋白基生物炭表面性能特征和对含重金属废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模拟曲线。角蛋白基生物炭表面结构具有发达的微孔、中孔和大孔,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占主导。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曲线能较好的描述角蛋白基生物炭对Ni(Ⅱ)的等温吸附。得到的角蛋白基生物炭对含重金属Ni(Ⅱ)的废水具有吸附作用。为城市污泥堆肥应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调整和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剂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牛粪生物炭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了pH值、投加量等对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最佳初始pH值为6.0;当投加量为0.1 g时,对磷的去除较为理想;通过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准二级动力学(R~2=0.999)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5 886)和Elovich方程(R~2=0.927)能更好的拟合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发现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拟合等温吸附数据,表明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农业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背景、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概述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针对农业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几乎是空白的现状,从农区和农业角度,提出农区遗传多样性、农区物种及生境多样性、农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农区景观多样性、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5个评价尺度,逐一分析了各尺度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特别指出在环评实际工作中,应把遗传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影响评价融合在一起描述;对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强调评估当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变化。最后,提出加强农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具有多样性的农业环境中进行的农业产业化,与其标准化、公式化的特点形成二律背反的现象.同时,农业产业化不可避免会损害农业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景观舒适多样性等.对此,<农业法>须通过贯彻一体化原则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来完善农业产业化中的生物多样性立法.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是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育并为人类提供足够产品的客观条件,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和国计民生问题,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应该重视农业环境的保护。作者就农业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作简短阐述,提出有关看法,希望引起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和开展工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引言———什么是生物动力学? 阿丘斯·韦尔提斯(Argues Vertes)社区离日内瓦不远,其有趣于人类学,它不是一个传统的瑞士村庄,而是一座新建成的社区,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提供良好的住所和被保护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新型农业栽培技术。本文对黄瓜温室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对比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农产品品质、产量、上市时间、植物生长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其保护现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吸附是外源有机污染进入土壤后首先发生的最重要的过程,直接影响着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采用完全混合法研究了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的吸附一解吸动力学特征以及等温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1)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存在两段行为,即初期快速反应阶段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慢速阶段,动力学特征表明供试有机物8h内能达到吸附-解吸平衡;(2)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3)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存在解吸迟滞现象,解吸并不完全是吸附的可逆过程,土壤中存在不可逆吸附室是造成解吸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稻田中的生物进行了研究与调查。经过这次生物调查,我们知道了孩子的环境意识及对生物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有98%的家长希望参加与大自然亲密互动的活动来进行环境教育。过去,中国的农村,因为农业与自然的和谐经营而产生了独特的生态系统,生长了很多生物。近年来,为了提高产量,使用了很多的化学肥料,并且农业机械化和田地的调整等使近代化农业有了很  相似文献   

13.
植物效应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提供了链接,本文就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问题,探讨了植物效应和生物有效性的关联关系。阐述各种植物效应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监测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某些不足。根据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论,可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采用不同的植物应对措施,如可以尝试应用避性排斥型植物在生物有效性低的污染土壤上生产出非污染的农产品,为进行安全农业生产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是资源。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在哪里?无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宜昌县的实际出发,对“农业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对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一、宜昌县农业后备资源的数量所谓农业后备资源,是可供开发利用而尚未利用的,能为人类造福的土地、水域、生物、气候、环境、信息、劳动力等资源的总称。后备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将随着科学  相似文献   

15.
除磷微生物和新型除磷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聚磷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动力学,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些能够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实现除磷的新型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以及如何实现除磷的最佳化。对聚磷微生物的筛选和驯化以及遗传改良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高效的生物除磷工艺,磷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将是今后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6.
生物经济新浪潮中云南省生物产业的重点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第四次浪潮"的生物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拟将成为本世纪2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体,新的经济浪潮将给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机会.根据云南省生物资源的特征以及原有的产业基础,把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遴选为云南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优先重点发展的领域,并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基础条件和发展重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粮食安全的生物能源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是缓解能源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发了生物能源产业。随着生物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粮价与石油价格的联动性日益增强,农产品的能源属性日渐显现。作为连通农业和能源的一个新兴产业,生物能源事实上面临着两端约束。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既解决了能源问题,也造成了能源与人争粮,对粮食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关注能源安全,在协调粮食安全的同时寻求发展生物能源路径。  相似文献   

18.
欧盟生物柴油生产正在迅速增长,并且成为欧盟油菜籽消费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欧盟生物柴油生产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成员国,即德国、法国和意大利。2002年,欧盟生物柴油总产量为106郾5万吨;其中,德国的生物柴油产量为45万吨,法国为36郾6万吨,意大利为21万吨,奥地利为2郾5万吨,丹麦为1万吨,英国为3000吨,瑞典为1000吨。欧盟生产的生物柴油平均每吨需消费2郾7吨油菜籽。导致欧盟生物柴油迅速增长的第一个因素,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变化。1992年,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制定了一个土地闲置计划。根据该计划,农民必须闲置部分种植食品作物或者饲料…  相似文献   

19.
(续前)引言——什么是生物动力学?空气土壤颗粒间的狭小间隙是空气和水的微导管。空气和附随着的能量影响需要穿透土壤。沉重的土壤和太多的水可造成过少的空气,从而抑制土壤生命并减弱地力。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在加快,气象规律将逐步改变,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负面为主。本文从大气、土壤、水和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