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20年泸州市区域噪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为方法提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相关信息,优化了泸州市建成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从152个监测点位中优选了22个作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优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提高了噪声监测效率,为噪声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噪声监测点位间的相互关联信息;综合多元统计分析成果和区域噪声分布特征是合理、科学优化噪声监测点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空冷器噪声导致厂界噪声超标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现场调查、参数测量、理论分析计算等手段,判断出空冷器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机叶片旋转噪声、高速气流与风筒摩擦噪声是厂界噪声超标的关键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性措施,降低了厂界噪声,满足环保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因气流噪声在窗式空调器的总噪声中所占比重最大[1],本文从流体力学的流场分析与噪声场的测试出发,研究了流速与噪声两者的关系,并研究了装置分流板对噪声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装置分流板的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窗式空调器的噪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列举了上海市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现状和已采取的治理措施,并对进一步降低上海市城市噪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庆油田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结果与机动车流量、重车率、机动车运行速度及道路宽度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交通噪声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交通噪声与上述4个参数均呈正相关,其中机动车流量、道路宽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小,机动车运行速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大,对交通噪声影响最大的是重车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及控制交通噪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般锅炉房产生的噪声直接扰民,其噪声污染源主要是引风机。本文在论述了引风机噪声测定值的基础上,以声学和热力学综合处理方法具体地阐述了控制噪声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噪声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在主城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点位,采用"定点监测法"与"普查监测法"进行监测,对影响乌鲁木齐市声环境质量的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做了定点或连续(24h在线)监测。就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乌鲁木齐市噪声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冷镦自动机产生噪声的原因及冷镦机车间产生的噪声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应用噪声控制理论,对次序镦机车间内的噪声实施了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在噪声达到了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噪声监测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多,没有成熟产品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LabVIEW软件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利用电声性能较好的驻极体噪声传感器对噪声信号进行采集,LabVIEW软件将噪声数据采集到上位机,并对原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再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分析好的噪声值发送到噪声监测终端,实现了噪声的自动管理及监测。本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一种噪声信号处理主地对颗粒计数的单颗粒激光散射信号弱、噪声大的实际情况,利用自适应噪声对消原理,从掺杂有噪声的混合信号里,获取单颗粒的散射光信号,以解决噪声抑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分析了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统计与核算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上游及源流区草原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恶化、草地开发利用失衡、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的问题,提出具体规划和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油脂脱色废白土的回收和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脂脱色废白土进行有机溶剂浸提及酸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不但可以使废白土中的脱酸油脂得以提取并回收重新利用,而且还可能使所用的提取剂得以回收。降低了生产成本,防止了废白土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持续提取抗癌药物喜树碱及类似物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蛇根草属植物中发现喜树碱及其类似物,是获取该类物质重要的替代途径。对蛇根草属植物的主要用途、生物学特征以及主要活性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介绍,论述了运用生物技术从蛇根草属植物中产生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并对该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油气区大部分地处失陷性黄土地区,其区域特性、降雨特点及地面集流方式易产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通过采用道路型雨水收集和分类区别处理技术对站场设计优化,将站场雨水、废水收集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外排,既减少排水引起的自然灾害和后期维护费用,又可满足站场绿化用水,节约水资源。经过设计应用初步形成了适应于长庆油气区实际的站场水环境治理与绿化设计模式,为后期新建油气田的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Irrigation effects on pesticide mobility have been studied, but few direct comparisons of pesticide mobility or persistence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urfgrass versus bare soil. The interaction of irrigation practices and the presence of turfgrass on the mobility and dissipation of mefenoxam [N-(2,6-dimethylphenyl)-N-(methoxyacetyl)-D-alanine methyl ester] and propiconazole (1-[[2-(2,4-dichlorophenyl)-4-propyl-1,3-dioxolan-2-yl]methyl]-1H-1,2,4-triazole) was studied. Sampling cylinders (20-cm diam.) were placed in either creeping bentgrass [Agrostis stolonifera L. var. palustris (Huds.) Farw.] or bare soil. Mefenoxam was applied at 770 g a.i. ha(-1) and propiconazole was applied at 1540 g a.i. ha(-1) on 14 June 1999. Sampling cylinders were removed 2 h after treatment and 4,8,16, 32, and 64 days after treatment (DAT) and the cores were sectioned by depth. Dissipation of mefenoxam was rapid, regardless of the amount of surface organic matter or irrigation. The half-life (t1/2) of mefenoxam was 5 to 6 d in turf and 7 to 8 d in bare soil. Most mefenoxam residues found in soil under turfgrass were in the 0- to 1-cm section at 0, 4, and 8 DAT. Residues were found in the 15- to 30-cm section at 4, 8, 16, 32, and 64 DAT, regardless of turf cover or irrigation. The t1/2 of propiconazole was 12 to 15 d in turfgrass and 29 d in bare soil. Little movement of propiconazole was observed in either bare soil or turf.  相似文献   

17.
为防治油气泄漏事件,长庆油田以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对象,按照层级防护、标本兼治、数字预警、分级响应、就地控制的原则,建设油气泄漏防治体系,明确和落实油田公司、厂处、作业区、生产岗位四个层级的防治范围和职责,构建系统参数预警报警、阀门截断、基础防护三道防线,全面提升安全环保的防范能力和水平。保证事故状态下,能够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的处置,实现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饮服行业环境污染状况、成因、危害及如何防治污染与加强行政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自行研制的砂尘一体化试验系统进行了介绍。设备研制中对基于文丘里原理的加砂/尘试验系统和自动监控除湿试验系统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根据环境试验要求,指出了该试验设备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加砂方式优化、温度调控、砂/尘浓度的测量与控制以及吹砂吹尘合一等技术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该试验系统研制成功,为考核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和产品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累积及生态毒理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已普遍存在,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增长迅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中PFCs的迁移转化规律决定其环境效应,是进行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目前关于PFC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体及生物体内PFCs的分析检测,对其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介绍了PFCs研究现状,综述了PFCs在环境中的分布模式、生物体内的蓄积规律以及环境中PFCs的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阐述了PFC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PFCs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