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海经济的直接物质投入和市内物质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对上海经济的直接物质投入和市内物质消耗进行初步的核算和分析,目的是促进上海"十一五"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和管理.采取的核算方法主要依据是欧盟统计局的<物质流账户及指标--方法导则>,而针对地区物质流核算的难点和上海的实际,也采用了一些估算方法.对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上海的物质自给率非常低,而直接物质投入1990-2005年总体上量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05年达到45 564.95万t;人均直接物质投入已经相当高,2005年为33.50 t/人(以户籍人口计),1996年后已经高于1992-1996年发达国家中的较高水平;物质投入的生态效率比较低,每吨直接物质投入产出2005年为2 009.04元/t,2001年约为汉堡大都市区的1/5.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减量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物质减量化"是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欧盟物质流核算指标为基础,对中国1981-2008年的物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拟合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在1981-2008年间,中国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物质量在减少,实现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且减量化的速度于2005年后开始逐年加快。但中国的物质消耗总量仍在逐年增加,并没有出现绝对物质减量的趋势,中国经济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最后,本文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应制定输入方政策,直接预防污染的发生,给予人们自发提高物质利用效率的激励;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设定需着眼于整个经济系统;中国应关注隐流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发展循环经济核算账户、提高人们对物质减量化的认识、推动中国对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及物质减量化的研究;物质流核算把经济系统作为"黑箱"模型,在未来应结合其他方法对物质流出现变化的原因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论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用来分析资源问题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描述了日本以MFA方法表述国家资源投入、废弃物产生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经验:指出MFA方法将是我国分析评价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状况的重要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将为我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会成为循环经济社会建设中我国与国际比较,找出差距,调整战略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物质流分析( MFA)和IPAT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环境经济系统1990 -2008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研究,并与同期广东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0 - 2008年间,海南省环境经济系统直接物质输入呈上升趋势,1990 - 2007年间增长速度平缓,年均增长6.88%,而区域过程排放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0.95%;19年间,除个别年份外,海南省物质输入强度、输出强度及物质输入效率均低于同期广东省水平,1994年以前,海南省物质输出效率明显低于同期广东省水平,1995年开始逐渐接近同期广东省水平.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揭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省的物质流特征与演变规律,能够为区域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促进海南生态省、新型工业省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方法在资源管理、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国际研究进展及对碳中和目标的支撑路径尚不明确。为此,遵循“梳理-整合-拓展”的逻辑思路,该研究首先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分析2000—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 148篇文献,捕捉国际MFA研究的关键知识基础和主题演变规律,并对MFA前沿应用研究进行详细回顾和综合剖析。其次,通过整合国际MFA研究现状与碳中和实现路径,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MFA整合式研究框架。最后,分别解析MFA应用研究对4个重要减碳部门的支撑路径,并提出当前研究不足及未来拓展方向。研究发现:(1)“资源管理”“环境核算”和“指标”领域的关键文献为MFA的管理、核算和评估功能提供了方法和理论支撑。(2)在基础研究主题“产业生态学”“物质流分析”和“物质流管理”的支撑下,国际MFA的应用研究主题逐渐从过时主题“氮”“塔拉戈纳州”“重金属”和“合金元素”演变为前沿主题“城市固体废物”“铁”“循环经济”“暴露”和“可再生能源”,且MFA与情景分析、生命周期评...  相似文献   

7.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尝试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铜陵市1990~2008年资源利用和实际GDP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了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直接物质投入来表征区域资源利用量。ARDL边界检验结果表明了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通过ARDL-ECM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利用长期弹性系数和短期弹性系数,并揭示出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铜陵经济增长。同时还对铜陵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引入时间维度,界定"物质流时滞"概念,在分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物质流动界面的基础上,建立了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模型,并利用模型中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对物质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系统物质流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做出进一步的剖析,展示出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内,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之间的匹配关系与变化规律。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产品物质流时滞的综合测算,形成政策性物质流时滞,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有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物质输入量决定了一段时间后的废弃物排放量,必须长期坚持执行减量化原则;"非耐用产品"的物质流时滞较短,应强调再循环原则,"耐用产品"的物质流时滞较长,更应适用再利用原则;提高两个时点和两种内容的循环利用率,降低两个时点和两种内容的废弃物排放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江苏省区域生态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流分析被认为是适用于生态效率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之一,但应用于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的研究尚较少。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物质流分析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物质流账户的3个层面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区域总生态效率、整体生态效率。以江苏省为例,全面评价了 1995~2005年江苏省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1)江苏省区域直接生态效率远高于我国同期水平。区域总生态效率和整体生态效率相对较低,分别仅为区域直接生态效率 15%~22%和 7%~8%左右;(2)1995~2005年,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原因在于物质生产率未有显著提高以及近年来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增加;(3)整体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直接生态效率类似,原因主要是近年江苏省对区外物质和资源的进口量显著增加;(4)区域总生态效率则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在对研究结果及成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碳发展的企业资源损失定量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选择,但目前的研究却缺少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问题之间的定量分析.另有研究发现,企业处于积极环境行为的第一个层次,即只要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停留在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成本和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收益相等处,企业治理环境就是可以获得收益的,因而,企业有进行降低环境影响的强烈需求.本文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从数量与价值角度使企业资源损失定量化,使其损失结构清晰化,因此有利于企业找到损失改善点,促使企业减少资源的初始投入量、提高资源使用率,并降低环境影响.以一个案例进行具体运用,在此基础上,引入外部损害成本原理,通过"资源流内部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双重维度分析,使企业资源损失从经济性和环境性方面得到全面体现.本文从微观层面为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物质流分析既是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辅助手段,也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目前,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物质流分析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物质流分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区域物质流分析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为促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应该结合我国实际,逐渐开展区(县)层面的物质流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外物质流分析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首次对区(县)级行政区域进行了研究。此外,结合物质流分析结果,运用IPAT方程,建立了城阳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层面物质流分析、建立循环经济建设指标体系提供了借鉴。研究表明.物质流分析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指标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尝试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生态效率指标,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度量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这套指标是基于GDP与建设用地、能源消耗、用水总量、原材料消耗等4个资源投入性指标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国内生产排放量等3个污染排放类指标生成的,包括土地产出率、能源产出率、用水产出率、原材料消耗产出率、二氧化硫排放产出率、废水排放产出率、国内生产排放产出率等7个指标。应用这套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我国1990~2005年生态效率的发展趋势,发现1990~2005年各种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仅使自然输入要素与经济产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弱脱钩。其中,用水产出率增长最快,能源产出率增长最慢;用水产出率、国内生产排放产出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增长速度高于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而二氧化硫排放产出率、废水排放产出率、原材料消耗产出率和能源消耗产出率的增长速度低于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Food production has to be increased in a sustainable way to meet the future global demand. A key position is attribut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agricultural regions with specific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constraints is therefore crucial.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based on material flux analysis (MFA) to assess the resourc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of a Nicaraguan agricultural region. We focus on current regional and farm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xplore them under two scenarios. Indicators are nitrogen and the degrees of self-sufficiency (DSS) for energy, and the staples maize and beans. As data is scarce, most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farmers of four categories and key persons, and on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trogen management does not differ considerably among categories. Nitrogen is mined mostly from staple plots. Self-sufficiency for beans is given in an average year. Yet, landless and small farmers neither produce enough maize for autoconsumption, nor are they self-sufficient for firewood. Energy supply is also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region, since the DSS is 70%. Soil nitrogen stocks last at most for three more generations. Analyses with the scenario technique show that: (a) Unlimited population growth has serious consequences in the near future e.g. severe shortage of energy and food. (b) Alternative farming systems are possible, but they require reducing the population by a factor 2, and thus the creation of jobs in a Hinterland.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度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旨在度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工作进展。该文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框架下设计度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含有状态指标、压力指标、驱动力指标、响应指标以及分离指标共5类指标集合。其中,分离指标集合作为循环经济的特征指标来表征经济发展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分离的效果和趋势。考察贵阳循环经济规划案例表明:贵阳如果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normative underpinnings of popular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and country rankings. Attempts to quantify nation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form of composite indicators and ranking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over past decades. However, questions regarding validity and interpretability remain.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oretical and statistical tools to explore how input variables in five popular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can be related to different theoretical paradigms: weak and strong sustainability. It is shown that differences in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s affect input variable selection, which in turn affects indicator output. This points towards the risk of indicators becoming a sort of ‘circular argumentation construc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and country rankings must be treated as theoretical just as much as statistical instruments. It is proposed that making underlying normative assumptions explicit, and making input variable selection more clear in a theoretical sense, can enhance indicator validity and usability for policy makers and researchers ali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