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平台及切入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的研究 ,应该针对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尤其是水质酸化和污染、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水环境问题 ,提出科学的解释 ,为流域水环境修复提供基础理论。回顾和总结了 5 0多年来前人在长江流域水环境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构筑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的研究应出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围绕长江干流水质保护和中游地区防洪两个重中之重 ,强化对水环境演变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摸清流域水、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水环境恶化的机制 ,建立流域水文、泥沙与水质之间非线性、复杂巨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系统模拟。还提出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研究的 7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长江流域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独特的自然特征、复杂的人地关系和严重的生态环境态势,决定了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变与优化调控研究,在国际流域科学研究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与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山--河--湖--海互动规律及其耦合关系;流域各子系统间的物理通量(水、沙等)和化学通量(碳、氮等)的传输和循环机理;流域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及流域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化规律及动力学,流域山--河--湖--海的互动规律及耦合机理,流域物化通量的传输过程与循环机制,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退化生态环境的修复途径,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区划与制图,保障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优化调控与管理等。用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地貌过程、水沙过程和人--地水作用为主线,从流域环境系统整体演化角度着手,广泛收集各种资料,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方法,强调点、线、面调查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自然演化系统与社会行为系统的结合等,是本项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汉水是长江中游北岸跨省级行政区的一级支流。汉水流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流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因此,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初步研究了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管理问题,首先探讨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就流域水环境安全的主要点源和非点源压力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汉水流域水质总体上有逐年恶化的趋势,枯水期存在点源污染问题,丰水期存在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问题;在空间上,上游干流个虽江段和整个流域多数支流水持污染严重,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中下游干流水质时有污染现象;河南-湖北省界水体存在水质污染问题。最后,根据汉水流域水环境质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流域 水资源保护体制、法制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监测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科研、流域生态建设、行政区之间利益分配、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层次和流域层次的水环境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汉水是长江中游北岸跨省级行政区的一级支流。汉水流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流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发达 ,人口密集。因此 ,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初步研究了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管理问题 ,首先探讨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然后就流域水环境安全的主要点源和非点源压力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 :在时间上 ,汉水流域水质总体上有逐年恶化的趋势 ,枯水期存在点源污染问题 ,丰水期存在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问题 ;在空间上 ,上游干流个别江段和整个流域多数支流水质污染严重 ,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 ,中下游干流水质时有污染现象 ;河南 -湖北省界水体存在水质污染问题。最后 ,根据汉水流域水环境质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从流域水资源保护体制、法制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监测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科研、流域生态建设、行政区之间利益分配、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层次和流域层次的水环境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三峡水库几个重要水环境问题,对近年来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回顾,评述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就三峡水库水质模拟、水体富营养化、水库泥沙截留淤积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国际水协会最新推出的河流水质模型,提出了三峡水库水环境模拟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基于湖泊(水库)生态动力学模型原理,在对水体中磷元素预测的基础上,从营养盐含量、水深、流速、温度因素等与富营养化非线性映射关系出发,初步建立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潜势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了一些初步结果;论述了水库泥沙截留淤积及其与水体中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相互作用;建议三峡水库近期内应予以重视的一些重要水环境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覆盖变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将泥沙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动植物残体带入水体,使水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含量增加,水质污染加重,这是造成长江干流汛期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虽然针对长江流域的研究很多,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水质的非点源污染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分析当前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和3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信息系统,并结合3S技术勾画出该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维持流域生态平衡,采取合理的土地管理方式,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分析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蓄水后,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环境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库区的水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关系到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以及三峡工程的成败,更与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在论述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作为特殊水域予以保护、改革流域管理体制、实行补偿机制、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等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太源流域湖泊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合分析了太源流域存在的湖泊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全面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湖泊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破坏和底质污染严重。造成源泊水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与流域地势平缓、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面沉降有关;人为因素如围垦、污水排放湖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湖泊淤积等加剧了太源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湖泊水环境问题,提出湖泊水环境整治对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流域污染源的控制;重视湖泊水环境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三口河系地区水环境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口河系是联系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是洞庭湖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江湖关系演变呈现出新的特征,三口河系地区水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对该地区代表站南咀站和杨家垱站长系列水文水质资料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年际与年内两个尺度,系统探讨了三口河系地区水环境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三口河系地区水质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年内TN、高锰酸钾指数表现为丰水期小,枯水期大,而TP表现为丰水期大,枯水期小的演变规律。然后从影响水量与水质两方面的因素,分析了该地区水环境演变的驱动机制,最后从水利工程的建设、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法律法规与节水宣传等方面,初步构建了洞庭湖三口河系地区水环境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流域发展的最新明确的战略定位。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的区位优势及其地位和作用;从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总体特征、流域不同区段生态环境特征及主要问题、自然灾害、水利工程影响等不同方面梳理和讨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于以上分析讨论,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公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代际财富转移的公平性模型;最后,讨论了自然资源消耗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代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市全面跨江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是我国长江尾闾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始筑“越城”至今已有2 482 a的历史。在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历代在此建设城廓,都以江南向西北开口的簸箕形盆地作为基础,而向北跨江发展自历史上以来都非常缓慢。在实地踏勘研究区和梳理分析历史地理资料的基础上,重建了南京城市跨江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出4个发展时期:沿江发展期、跨江发展的萌芽期、跨江发展的初期、跨江发展的全面和加速推进期。基于城市跨江发展的原因与机制等理论,分析论证了当前南京选择全面和加速推进跨江发展的可行性。依据国内外跨江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南京实施全面和加速推进跨江发展的主要策略是:(1)加快构建合理的跨江交通格局;(2)处理好江北新市区与南京城市整体功能的互补性与独立性关系;(3)做到空间布局优化与开发重点突出并举,江北老城镇保护性改造与新市区开发建设并重;(4)充分利用大型产业项目的非树型效应;(5)实施沿江岸段的合理功能分区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6)省市政府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改革。〖 〖HT5”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结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影响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研究了当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产量时 ,江苏省农业产值的变化及与农业部门相联系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产出量的变化。考虑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 ,预测了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 ,为使经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社会需对各经济部门追加的资金投入量及各经济部门之间相互投入量的变化 ,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部门与整体的相互联系 ,从而对制定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影响的计算机模拟系统,研究了当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产量时,江苏省农业产值的变化及与农业部门相联系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产出量的变化。考虑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预测了未来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为使经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社会需对各经济部门追加的资金投入量及各经济部门之间相互投入量的变化,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部门与整体的相互联系,从而对制定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测资料的长江河口南支河段盐水入侵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长江口南支河段盐水入侵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在梳理、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年咸潮及氯度实测资料的分析,对长江口南支河段盐水入侵的规律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北支盐水倒灌是长江口南支河段盐水入侵的主要来源;在研究水域,枯季大潮期氯度的沿程分布表现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形式,枯季中潮期则为“高 低 高 低 高”的复杂的“W”形的分布形式;受外海潮汐和上游径流的综合作用,由大潮到中潮,倒灌盐水团在下移过程中,氯度的沿程分布形式发生了变异;近期盐水入侵的程度有加剧的趋势;研究水域2~3月盐水入侵最严重,在这段时间内盐水入侵超标次数多、历时长;当大通流量小于20 000 m3/s时,就可能发生明显的北支盐水倒灌南支现象;盐水入侵程度跟大通流量和潮汐强度密切相关;大通流量越大,盐水入侵程度越低;潮差越大,盐水入侵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讨论了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持续发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旅游资源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7月~2004年4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21 126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品质、组合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环杭州湾旅游区的资源丰度最高,人文资源极为突出;金衢丽旅游区其次,自然旅游资源占明显优势;温台(温州,台州)沿海旅游区最低,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比较平衡,自然景观相对突出。各地区所在地理区位特征存在一致性,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与密度的位次排序不一致。密度与丰度相比,位次上升最明显的是舟山、嘉兴、湖州;各地市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相对平衡,浙东、浙西南、杭州尤为突出;浙西、浙南、浙东及杭州市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最为明显;环杭州湾旅游区旅游资源地区平均品质最高,温台沿海旅游区次之,金衢丽旅游区最低,且环杭州湾旅游区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最为集中,分布较均衡,温台沿海旅游区则显得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以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为背景,利用遥感和GIS等先进的空间模拟技术,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楚雄州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楚雄州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区、9个二级生态亚区、17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在完成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管理的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进行统筹和归并,把楚雄州划分为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城镇农业与居住生态功能区,并对各生态功能类型区进行了概述,阐明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整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黄土-古土壤性征的对比,孢粉、石器、历史、地理以及水土流失的定位观测资料,说明目前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是人类破坏植被,不合理利用土地和直接毁灭土壤透水和抗冲能力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天然的地质过程。以“28字方略”为中心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开发整治黄土高原水土资源和治理黄河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