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然面临并需要科学引导与管理的重大问题.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重转型"背景;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异地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就地转移)"双重城镇化方向";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驱动下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变迁方面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的"双重发展模式".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在产业转型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将人口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城镇化机制结合起来,并积极多渠道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一、工业化阶段与环境质量一般来说,工业化通常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前工业化阶段、一次工业化阶段、二次工业化阶段和高科技工业化阶段,现在,有许多人开始把这一阶段称为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时代。在前...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农村的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是促进中国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剖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城市化进程缓慢根源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村城镇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相依关系 ,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功能、目标和原则 ,旨在能裨益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4.
工业的发展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创造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平顶山这一典型资源型城市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现,针长期以高耗资源和粗放经 特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其工业可持发展 途径,实现结构合理化及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在环境质量和资源基础上都可以长期承受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变局在四大古文明中 ,华夏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代的文明。由于对本文明充满了自信 ,中国人几乎没有意识到 184 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国历史上其它变化有何本质上的不同。陷于灭顶之灾的中国人 ,直到二十年后百园之园圆明园被洋鬼子一把火烧毁 ,才认识到 19世纪西人东侵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天下的大变局”(王韬 1864年语 ) ,是“亘古未有的奇变”(张之洞语 ) (费正清编 :《剑桥中国晚清史 ,180 0 - 1911(下卷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 ,170 - 2 36页 )。“变局”在客观上意味着当今之天下已非往日 ,主观上则意味着往日保…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和优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性抉择和根本出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谋求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关各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序化与整体性持续运作,其核心是保持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农业经营制度的先天不足和设施装备的落后使得农业发展根基不牢;人力、资本及科技等要素的缺失导致农业发展支撑力量严重不足;耕地和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得最终产品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应立足于中国现实的资源及社会约束条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重视人力资本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践行生态农业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国人大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涛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21世纪议程》,其核心是把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局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一、组织或参与制定一系列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案 和计划,并付诸行动 (一)联合国环发大会之后,国家环保局接连组织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对策、计划和方案,经批准后,正在逐步实施。 1.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2.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批准的《中国环境保护战略》; 3.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  相似文献   

9.
1991年,国际上一批关心环境和发展的有识之士创建了“全球环境与发展高级培训;班项目”,为世界各国培养一批兼顾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保护、着眼于当代发展并造福子孙后代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从而为实现人类的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该项目于1992年正式开展培训活动,目前参加该项目的已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南非、南部非洲、巴西、墨西哥、独联体等发展中国家和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哥斯达黎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出业绩而被首选为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探讨了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在系统阐释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困难和障碍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By means of the dynamic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and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finds that the ratio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economic growth is decreasing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based on tha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化态势分析和可持续城镇化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今后15年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差距、资源和环境、区域发展、政府管治等四大挑战之后,分析了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6、0.8、1.0和1.2个百分点的4种态势。如按1978—2002年城镇年均提供636万人就业考虑,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不宜超过0.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5年上半年城镇安排595万人就业,则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所有4种态势,土地短缺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就可持续城镇化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②贯彻落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③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④统筹城乡规划,加强对经济区发展的引导;⑤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⑥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大力吸引民间和国际资本;⑦全面推进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制定公众参与政策;⑧坚持按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办事,控制地方政府的城镇化热情。  相似文献   

13.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以中国现代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 ,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研究方法 ,以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化为主线 ,对理论界有关的论点加以综合分析和归纳 ,界定“环保产业化”的概念内涵 ,并论证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法制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现状的分析 ,认为采用法律、依法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市化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态下。就地城市化是适合国情的合理选择。需要通过以政策性金融机构长期信贷支持为主体、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长期性资金投入为辅助的机制。建立政府政策扶植、市场资金支持的政府主导型的混合型金融支持体系,探索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取得可靠的能源需求预测,本文引入工业化、城市化等重要因素,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优势,确定了输入向量集合和输出向量集合,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将我国1985-2009年能源需求相关数据进行模拟与仿真,并对中国2010-2020年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并模拟解释变量不同增长率下能源需求的演变并给出政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能源需求影响很大,到2020年能源需求将达到45.3亿t标准煤,而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能源需求就越大.变量模拟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也是能源需求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工业结构的调整,即便是微调,也会对能源需求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化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工业化特征,推动了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城市化率越高对能源需求越大,且对能源需求是刚性的,城市化也是能源需求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当代中国环境政策的形成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开始起步。1979年翻2006年得翻快速发展。中国环境政策十分注意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其主要特点有:①充分运用命令-控制手段;⑦努力推动筹集环保资金;③着力明确谁应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④不断鼓励“防治结合”和“综合利用”;⑤较早体现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30多年来,中国环境政策逐步演变并深化:地位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从偏重污染控制翻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重,方法从未端治理翻谭头控制,范围从点谭治理到流域与区域的综合治理。手段从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翻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导。文章最后介绍了国际社会对于这些政策的基本评价,展望了中国环境政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已进入国家战略决策层次,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宏观层次的定性描述与规划对策等方面,并没有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城市化发展特征,尤其是产业结构转变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文中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8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城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产业结构转变与资源消耗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了产业结构转变对当地城市化和资源消耗的影响,分析发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间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明显城际间差异性,各城市发展速度与产业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相关,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多样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是多样化的,而产业结构多样变化又促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间经济交流与协作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协调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创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作为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 ,多年来一直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体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以此为例 ,探讨了依赖于资源优势的工业发展过程应如何协调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应作为一个持久努力的目标。目前应尽快通过技术转型和制度转型减少目前工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促使工业发展向生态工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