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十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保投资结构与环保投资的重点。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口径偏大、投资方向与需求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若以最直接相关的污水处理投资和垃圾处理投资替代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口径.将使同期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缩水50%左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环保投资口径的虚化。已经掩盖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的严峻现实,环保投资的失真现象严重。为确保投资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建议明确环保投资概念.修改现有的环保投资口径。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强化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是促进污染治理、吸收国内外资金投向环保项目的重要措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王心芳表示 ,“十五”期间 ,环保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 ,下大力量促进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的早日出台。在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 ,通过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鼓励企业建设和运行这些处理设施。保证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关键是开征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 ,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 ,达到保本微利的水平。这是建立和形成市场机制、促进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3.
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环保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但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现实关键问题。尽管环保产业多元化、社会化投融资方式正逐步形成,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渠道单一、效益低下、机制不活等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机制不活,其他问题是由机制不活产生的。一方面,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存在巨大需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我国又存在大量的社会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因此,解决环保产业投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需要设计一个良好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的大量进入,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认为,创新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目标是形成一个多元、绿色、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从而为绿色投资提供足够的市场激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是"推力"和"引力"两种力量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推力"包括社会推力和政府推力,"引力"包括政府引力和市场引力。创新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任务包括投融资模式创新和绿色金融创新两大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政府环保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入资金引导能力;大力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提高模式适配性;不断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丰富环保产业投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 ,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节节攀升 ,从“七五”期间的 0 .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 0 .8% ,“九五”期间更首次突破 1% ,2 0 0 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 1.2 %。1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的盘子越来越大。“八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约为 2 0 0 0亿元 ,“九五”期间增至 3 60 0亿元 ,“十五”期间这一数字将猛增到 70 0 0多亿元。各地发展水平不同 ,环保投资力度也不一样。北京市 2 0 0 0年的环保投入已占全市GDP的 4.7% ,2 0 0 8年前北京用于环保的投资将高达 10 0 0亿元 ;“十五”期间 ,广东…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投资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是复兴丝绸之路经济繁荣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推手。为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效应,进而提供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决策支持,本文应用2004-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的数据,构建面板效应模型,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总额及投资分项的经济与环境效应。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以及三种环保投资分项(即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自变量;表征经济发展总量、结构、就业的5项指标和表征环境质量的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的5项指标是因变量。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能够有效带动该区域的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就业水平提升,同时有助于该区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三类环保投资分项的经济与环境效应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起主导作用,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效应最差;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的环保投资效应相差较大,其中四川省环保投资效应最优。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环保投资总量不足,尚未达到环境质量改善所需的国际标准;其二,环保投资结构不合理,即环保投资过于集中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相对较弱;其三,环保投资流向不恰当,表现为环保投资对就业水平提升、产业高级化、能耗控制、固废处置的作用不明显。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通过政府环保支出引导社会资金流入环保市场,进而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力度;调整环保投资分项比例,将环保投资向工业污染源治理转移;改善环保投资流向,使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使用、提升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综合利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到2000年以前,我国将筹集2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实施一项“绿色计划”,以对全国的环境污染进一步统一治理。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不断增加,“七五”期间达到550亿元,“八五”期间达到800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将不断提高环保投资数额,在“绿色计划”的投资中,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及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地把握未来10年的电力需求走势是做好电力规划、安排电力建设的重要基础.考虑到不同部门电力需求具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和机制,本文把全社会用电量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工业用电、建筑业用电和服务业用电等五个部分,构建、拟合不同的电力需求方程,预测电力需求.预测的主要结果是:“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约为7.8%,2015年用电量超过6万亿kWh,“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6.1%,2020年用电量接近8.2万亿kWh.未来10年,单位产值用电量将逐步下降,电力消费增长率将低于GDP增长率,电力需求弹性分别为0.84和0.72.电力需求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到2020年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为20%左右,工业用电比重将从当前的73%下降到2020年的63%.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分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评估和判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及其与城市化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对"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特征和时空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其25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对"人口—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和区域分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均属"良",空间分布大致以上海—苏锡常—南京为界,呈南高北低中间差的特征。2010年较2005年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好,浙江省和沪宁沿线的大部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政策调控下的污染物排放减少是其好转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发展类型以可持续型为主,而以苏北五市为代表的少数城市则表现为生态脆弱型。  相似文献   

9.
"六五"至"十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逐年发展起来。"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资,确保减排目标实现,水质继续有所改善。本文对三种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筛选,并对2006-2008年水污染防治投资进行分解采集。根据2001-2008年水污染防治投资数据,经协整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投资与GDP呈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此均衡关系,本文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投资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投资约为1万亿元,预测结果较为合理,方法较其它预测方法更为合适。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改善环境质量 ,都需要工程项目做保障。总结“九五”经验 ,在汇总“332 11”等重点地区专项计划所列项目的基础上 ,经与地方计委、经贸委、环保局充分衔接 ,“十五”计划筛选出了一批必要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充分的项目 ,编制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重点工程项目规划》 ,作为《中国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 )。规划中共有项目 1137个 ,投资总额2 62 0亿元。按项目类型分 ,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180 2 .8亿元 ,占总投资的 69% ;生态保护项目投资 30 8.5亿元 ,占总投资的 11.8%。按照地区分 ,“…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ture dates we investigated were considered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However, 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much of the early fruit and leaves, which appeared at the advent of the fruiting season, possessed elevated levels of cadmium (Cd) that could accumulate in the food chain and thus impact adversely on the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animal feed for livestock contains date leaves, which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the mature ones. The monitoring of cadmium in date palms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he thrust of this work, therefore, involved measurement, by ICP, of Cd in dates and corresponding leaf specimens, and evaluation of its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fruiting season. Thirty-six date samples and 36 leaf specimens of the Fard cultivar were collected from "on" and "off" date palms during the Kimri, Bisir and Rutab stages of the fruiting season and subjected to suitable digestion procedures. Sample masses of typically 1 g (dry weight) were prepared in 25 ml dilute acid solution and investigated for trace levels of Cd by ICP-AES.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contamination and the validation of our methodology. The Cd "threshold" in our study was 50 ng/g, in keeping with the levels of tolerance appearing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dates we found elevated levels of Cd [> 50 ng/g] in most of the samples, for both categories of "on" and "off" trees, during the Kimri stage. In the case of the leaves, the "on" samples revealed significant values up to 125 ng/g in Bisir, in some cases, but the trend for the "off" trees remained the same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 100 ng/g] recorded during Kimri. Safe levels were attained during Rutab for all specimens. The possibility of a connection between Cd toxicity and the alternate-bearing phenomenon is discussed and this could be the subject of future interest.  相似文献   

12.
从"两条主线论"考察中国文明进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审视,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存在传统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条主线外,还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主线,本文以中国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为例证,初步论证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中国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公平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传统环境法义务观存在三方面不足:义务的规定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和宣示性;强调事先预防和事后治理的模式,缺乏事中控制:义务的架构缺失一种对自然的回馈机制.环境回馈义务是指人类对环境负有的回报和补偿责任,具体表现为涵养水源、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积极地对环境进行投入的行为.环境回馈义务是一种积极义务,它要求必须对环境为一种积极的投入.环境回馈义务是一种生态法域的义务,它旨在构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护生态系统整体的善,丰富和发展了环境保护义务的内容,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尊重.环境回馈义务的有效履行有利于实践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类对自然回馈是保持生态平衡的要求.实现人类对自然索取与回馈的平衡是符合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的.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观要求人对自然尊重和回馈.环境回馈义务也是生态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Eye irritation symptoms, e.g. dry eyes, are common and abundant symptoms reported in office-like environments, e.g. aircraft cabin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indoor related eye symptomatology, relevant knowledge from the ophthalmological and indo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literature has been merged.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relative humidity, temperature, draft), occupational (e.g. visual display unit work), and individual (e.g. gender, use of cosmetics, and medication) risk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 of the precorneal tear film (PTF); these factors may subsequently exacerbate development of eye irritation symptoms by desiccation. Low relative humidity including reduced atmospheric pressure further increases the water evaporation from an altered PTF; in addition,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units may destabilize the PTF by lower eye blink frequency and larger ocular surface. Results from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support that relative humidity >40% is beneficial for the PTF. Only few pollutants reach high enough indoor concentrations to cause sensory irritation of the eyes, while an altered PTF may exacerbate their sensory effect. Sustained low relative humidity causes impairment of the PTF, while its stability, including work performance, is retained by low gaze and intermittent break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关于企业发展的两种观点:企业环境决定论和企业资源决定论;提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环境-资源”平衡战略的理念;为了达到企业环境与资源两者的整合和平衡,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应以创新为核心,确立核心业务,重视组织的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资源,企业家精神和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保、退耕工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人类生存哲学的革新,是可持续发展思维方式的具体实践。其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达到人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两大工程顺利推进并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因素:(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3)加强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制定科学的工程评估和监测标准;(4)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5)完善工程机构建设;(6)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办法。  相似文献   

17.
广义“资源诅咒”的理论内涵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富集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拥有较缓慢的发展速度,似乎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国或地区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即前人所说的"资源诅咒".回顾文献发现,前人对"资源诅咒"本质、发生机制等的研究均集中反映的是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资源诅咒"的概念,从诅咒发生的主体、客体、传导机制等几方面定义了广义"资源诅咒"的理论内涵,并选取山西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传导机制与诅咒现象的耦合关系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长期来看,对自然资源过分依赖的国家或地区很有可能陷入经济发展滞后,社会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资源快速耗竭的困境,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不可持续的国家或地区,不只是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此即本文所主张的广义"资源诅咒"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of milk from cows bred on various farms in Calabria.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were determined in 40 samples of bovine milk from the various dairy farms. Each sample, homogenized and powdered, was mineralized in a microwave oven.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Cd, Cr, Cu, Pb and Se were performed using a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with graphite furnace; As was analyzed by hot vapor generation technique and Zn with the flame method. As regards toxic heavy metals, highest values are those of As (g.m. 37.90 microg/kg w.w.) and Pb (g.m. 1.32 microg/kg w.w.), while lowest concentrations are those of Cd (g.m. 0.02 microg/kg w.w). With regard to essential metals, Zn (g.m. 2016 microg/kg w.w) and Se (g.m. 13.24 microg/kg w.w.) show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followed by Cr (g.m. 2.03 microg/kg w.w.) and Cu (g.m. 1.98 microg/kg w.w.).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th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As) in a greater number of milk samples from various zones of Calabria are necessary, both to examine this problem from the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causes of milk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9.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资源诅咒"的现象,并对此现象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本文在回顾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源部门、制造业和服务业三部门的动态模型,模型的动态过程显示,资源型地区经济在面临外部资源价格突然上升的冲击时,收入的提高使得家庭会同时增加制造品和服务品的消费支出,制造品的贸易性特征导致支出漏出到其它地区,服务品的非贸易性促使本地服务部门扩张,并从制造部门中吸收劳动与资本,制造业因而萎缩,资源型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受到损害.模型的政策含义是资源丰裕型地区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严格的开采计划,杜绝过度开采;另外还需有计划地不断强化对制造业的支持和扶助,不断鼓励制造部门的技术创新,从而减少地区经济对资源部门的依赖,在资源枯竭之前,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人口变量引入城市用地扩张的理论模型中,以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为核心,剖析了人口增长与用地扩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发展中,受发展竞争驱动,地方政府将城市中决定用地规模的经济活动人口和享有公共物品的户籍人口割裂开来: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扩张城市用地面积以容纳更多的经济活动人口、攫取地租收益;另一方面,在级差地租分配中,拒绝让非户籍移民以公共物品的形式分享城市增长中的级差地租收益,从而降低城市化发展的成本。地方政府在享有外来人口集聚带来的级差地租收益的同时却不必承担相应的公共物品成本,这种成本收益计算中的扭曲进而导致了城市增长中的用地过度扩张、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的问题。有鉴于此,在城市化相关改革政策中,应当引入人地统筹的调控思路,将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与人口市民化问题相挂钩,有助于实现城市增长中的人地关系协调,抑制过度"土地城市化"并合理推进"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