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国际议程间的关联性分析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由联合国引领的全球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占据了当前国际政治议程的首要位置,两者的协同直接影响到全球治理的有效性。《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巴黎气候协定》不仅具有共同的规范性基础,而且两者通过议题衔接和叠加已经形成了密切的治理关系,国际制度关联性日益突出。从目前来看,这种关联性体现了以下特点:第一,嵌入关系。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之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治理目标已经嵌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之中,但也与一些目标存在矛盾,因此,协同治理具有必要性。第二,指标对应。《巴黎协定》下的“国家自主贡献”细化项目与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大部分指标已经形成对应关系,治理具有同质性。第三,制度间倡议交叉与功能外溢。其协同治理关系具体表现在诸多层面上,特别是在联合国系统内的协调、治理模式的趋同、资金渠道的整合、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所进行的发展机构改革,以及联合进行政策倡议、规则建构及政策制定等方面。从制度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两者协同治理的类型正在发生变化,制度互动在不同层次上不断累积,并逐渐转向伙伴型的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健全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供给并配合有强有力的实施机制。然而.由于国家的制度供给功能与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可能引致经济活动偏离制度目标.非正式制度供给主体的行为异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制度成本的非均摊皆可导致制度供给不足并由此引起诸多不可持续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制度供求的理论分析.从可持续发展制度供求的内在要求上。阐述制度供求的非均衡状态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明确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应的制度供给责任。以改变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以降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足迹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模式得到各方重视.世界多个城市的政府以及诸多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激发城市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从低碳城市概念发展的脉络入手,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实践和我国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概念辨析,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特点,并着重讨论建设低碳城市所必需的治理模式和制度建设模式,提出了基于城市历史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政府、市场、公民三方协作互动模型,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概念基础和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有效治理水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全面分析水环境公共物品属性以及水环境问题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承担治理水环境责任的必要性.进而对现阶段政府承担的水环境治理责任进行研究,归纳出其环境治理责任主要有财政责任、制度责任、监管责任和社会整合责任.然后对水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边界模糊、责任分布以“行政”为主导、责任履行中“越位”与“缺位”并存、责任种类中重直接投入轻间接引导.最后,提出水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应该在坚持财权与事权统一、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统一、制度设计、监管与实施合理分离、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按照分类、分项、分级来构建转型期水环境治理中政府的应然责任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重点和难点.农村污染具有污染源小而多,污染面广两散的特点,政府的大量投入相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实在有限,需要反思当前以完全信息为基本假设、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村自主治理组织具有信息的直接性和充分性以及自发秩序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优势,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研究成为当前农村环境治理政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以自主治理理论为基础,立足于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现状,构建了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路径和框架:研究自主治理的基本条件和博弈均衡结构,对应分析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制度的假设条件、博弈关系和政策供给;将自主治理的经济分析和治理结构相结合,在典型调研和面上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制度运行的关键因素、治理层次,以及典型模式,提出可供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制度借鉴的框架体系;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环境的自主治理提出建议,并对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3):F0002-F0002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从1986年开始,由原国家科委会同原国家体改委和原国家计委等政府部门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7.
兴文县新华硫铁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地质环境建设是目前国土资源生态建设的重点,选择四川省兴文县新华硫铁矿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区域自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主要存在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包括水环境问题、大量耕地被破坏和占用、滑坡、崩塌、大气污染等。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内容后,相应制定了多种治理方案,通过方案比选给出了推荐治理方案。推荐治理方案由采空区工程、地表排泄工程、矿渣拦挡工程、矿渣拦於工程、崩塌危岩处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和植被工程等组成。对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最后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建议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措施,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监督、运行管理等,使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也是流域的重要水体。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高速发展,人为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水资源系统受到很大冲击,水质变劣,湖体富营养过程加剧,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除陆域实施严格的达标治理、河网水质调控、农业面源及生活污水治理外,太湖湖体生态修复和富营养化治理已为当务之急。目前应尽早实施:①太湖重污染区底泥的生态疏浚,减少底泥释放二次污染。②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太湖典型富营养化水域,利用生物吸收、降解,继而富集营养盐,净化水质。③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④恢复和重建湖滨带水生植被,实现长效生态管理和调控。⑤生态渔业工程,有效控制过度养殖,恢复湖泊生态良性循环。⑥藻类采集和资源化再利用。⑦强化流域管理。  相似文献   

9.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不可持续城市化”和“城市不可持续化”。城市发展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 ,制度变迁与制度供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可以看作是由经济、环境、社会、制度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应遵循聚集利益导向、竞争优势导向、制度创新导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无论学者如何强调PPP模式的意义、如何强调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研究最后基本都会指向政府责任。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重新强调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特别是将其置于元治理视域下进行论析。元治理即治理的治理,元治理并不排斥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但更加重视和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根据元治理理论,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可以界定为:农村环境治理成本的承担者和多元治理体系的构建者,PPP模式的设计和监督者,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支持者和农民参与治理的引导者。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担当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和治理体系不完善、PPP模式中政府监督责任弱化、对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支持不足以及对农民参与治理的引导不够。元治理视域下农村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承担起最主要治理主体责任,而且需要政府积极引领其他主体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形成治理合力。具体而言,应以财政投入增加和多元治理体系构建实现政府最主要主体责任,同时,政府应以监督责任强化为重点保障PPP模式实施,以发展能力提升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以环境意识和制度信任水平提高等引导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11.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都有其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但是。地方政府可以说是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之关键。以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个案。深入探讨地方政府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章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从横店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案例来看.我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走政府主导的模式.而只有强化地方政府的能力(包括规划、资源与领导能力等)。方能培育地方良治(good governance)与支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outline the origins,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and the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goals of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m the three interconnected parts of ES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key UN environmental institutions and programs in opening up the global system to civil society, the private sector and a diversity of actors and interests, promoting the ro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s part of ESD through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and facilitating important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should be recognized. However, with these notable exceptions, organizations such as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and the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weak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eadership, global policy, co-ordin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 and has few achievements in the inter- national and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obligations and standards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 including enforcement, compliance and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will outline the key reasons for this inadequacy. Attention will also be focused on the way forward through of a new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This will require a clarification of purpose and function (within the UN system and as part of global governance structures) as well as consideration of whether it depends on system-wide UN reform. It is recommended that medium and long term strategies for reform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环境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环境和谐与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环发合作深入开展,各个国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消除贫困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全球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环境与社会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不稳定性在加大,而且世界贫富差距明显,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不足;全球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CO2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突出,而且一些国家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世界总人口数不断增加,各国就业水平难以提高,各国教育水平非常不均衡,而且欠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低,居民健康状况堪忧。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①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可持续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国的发展阶段、条件和能力的不同必须予以正视;要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国情,要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要为发展中国家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强有力支持。②加强各国政府在环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重视全球性环境问题,而且更要优先考虑区域性环境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③积极推动全球社会朝向均衡、普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应有权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以及不断改进和优化治理机制,而且全球治理结构应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要积极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现象、使增长具有包容性、使生产和消费更可持续;要增强人们做出可持续选择的权利,特别是妇女、年轻人、失业者以及社会最弱势和最脆弱群体的权利等。  相似文献   

14.
<正>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Print ISSN 1004-2857,Online ISSN 2325-4262,Volume 11,2013.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www.tandfonline.com/tpre)is a peer-reviewed journal published in March,June,September,and December by TaylorFrancis,4 Park Square,Milton Park,Abingdon,Oxon,OX14 4RN,UK.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nections among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and GDP, using the data from 123 countries. Sustainability is found to be related with GDP in two contradictory ways. On the one hand, growth in GDP strengthens a nation's ability to maintain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to the future. On the other hand, GDP growth is built on mor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generates a larger "foot-print" on the Earth. Governance plays a key rol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it is not helping to reduce our footprint on the Earth. In fact, good governance is linked to a larger footprint. This reflects our materialist value and human impulse. When a society prefers the comfort and wellbeing of human beings to the welfare of its environment, democratic governance might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against nature.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10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讨,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的反思,实现途径、实现途径、实现模式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等基础理论问题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学术界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基础论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成部分。本文从当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体制性障碍:行政等级化的城镇管理制度限制小城镇的公平发展;小城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土地制度设置的不完善;阻碍了土地聚集和人口聚集的同步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必要金融的支持;小城镇发展规划体制存在较大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体制改革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性与原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水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水资源学科和开发利用水资源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水资源具有别于其它资源的独有特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然特性、社会特性和经济特性。水资源的这些独有特性决定了在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中必须服从的原理。用系统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资源分配和市场经济理论,分析了这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揭示了水资源利用自然、社会和经济运动规律,试图为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原则和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生活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的基本生活类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社会基础。要使之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关键在于民众普遍接受可持续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