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消落带坡地的自发农用较为常见,消落带的这种利用方式可能加剧养分流失并对库区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库区2011~2013年3个落干期消落带农用坡地的地表径流、壤中流中氮素形态与浓度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消落带农用坡地侵蚀模数为1 443 kg/(hm2·a),落干期内坡地平均径流量为230 mm,径流系数为0.58,其中壤中流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7%。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时,地表径流、壤中流中TN平均浓度分别是4.85±0.85、20.73±2.05 mg/L,落干期地表径流(泥沙)和壤中流的TN流失量分别为6.63±1.19、35.22±3.38 kg/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2.2%、11.7%。可见,随壤中流流失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使地表径流(泥沙)、壤中流TN流失通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48%,表明减少氮肥用量可以显著降低消落带农用带来的环境风险,建议消落带农用地氮肥进行减量施肥,使其既不影响作物产量,也显著降低氮流失。 关键词: 三峡水库;消落带;地表径流;壤中流;氮负荷;减量施肥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消落带富营养化及其危害预测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 m的永久消落带。消落带是水域生态系统与岸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替控制地带,该地带具有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活动的频繁性和生态的脆弱性,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已成为湖岸带中生态最脆弱的地带。由于工业和生活用水污染以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消落区富营养化相关物质(如氮和磷)污染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必须针对库区消落带地区的特殊情况,选择适当的模式对消落带进行超前环境整治和保护,实现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消落带坡地的自发农用较为常见,消落带的这种利用方式可能加剧养分流失并对库区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库区2011~2013年3个落干期消落带农用坡地的地表径流、壤中流中氮素形态与浓度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消落带农用坡地侵蚀模数为1 443 kg/(hm2·a),落干期内坡地平均径流量为230 mm,径流系数为0.58,其中壤中流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7%.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时,地表径流、壤中流中TN平均浓度分别是4.85±0.85、20.73±2.05 mg/L,落干期地表径流(泥沙)和壤中流的TN流失量分别为6.63± 1.19、35.22±3.38 kg/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2.2%、11.7%.可见,随壤中流流失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使地表径流(泥沙)、壤中流TN流失通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48%,表明减少氮肥用量可以显著降低消落带农用带来的环境风险,建议消落带农用地氮肥进行减量施肥,使其既不影响作物产量,也显著降低氮流失.  相似文献   

4.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区土壤作为测试土壤,研究了淹水—落干对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以及土壤吸附一定的磷后再次淹水向上覆水体释磷的规律。研究表明: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落干后吸磷能力增强,由淹水—落干前的256 mg/kg增加到淹水—落干后的625 mg/kg,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EPC0)由淹水前的0.46 mg/L增加到淹水后的1.47 mg/L;②淹水—落干处理后土壤磷的解吸率降低,由淹水—落干前的73.3%~80.3%降低到67.3%~69.6%;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一定磷后,再淹水磷会再次逐渐释放到上覆水当中,且土壤吸附外源磷越多,磷淹水释放强度越大;④ 淹水—落干使吸附一定外源性磷的土壤淹水条件下释放更多的磷。  相似文献   

5.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层次 识别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体系。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南岸区的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类。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影响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其城市生态健康有诸多限制性因素,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才能引导城市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从长远的考虑,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山东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寿光沿海湿地为例,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从湿地生态特征、整体功能特征及外部社会环境三方面选取23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分为单项指标、亚类指标和综合指标三个层次:然后进一步把评价指标划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疾病4个等级,运用定量、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性描述等多种手法界定了等级划分标准,确定了各指标的等级隶一度,构造了隶属评判矩阵;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造了权重向量;最后,运用加权平均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逐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温地系统在最大隶属程度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层次-识别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体系。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南岸区的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类。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影响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其城市生态健康有诸多限制性因素,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才能引导城市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从长远的考虑,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城市消落带生态规划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消落带因反季节涨落、落差大、面积广等特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难题。而位于城市区域的消落带,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大,生态环境更易遭受破坏。根据消落带功能的不同,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生态景观区、生态屏障区和航运枢纽区3个功能区。根据消落带生态类型的不同,以坡度和高程作为消落带类型划分主要指标,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平坝阶地型 (0~15°)、缓坡型 (15~25°)、陡坡型 (>25°)3个坡类和145~155、155~170、170~175 m 3个区段。基于城市消落带的功能分区,根据其生态类型的划分,应用生态恢复和植物配置等原理和技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城市消落带的生态规划与保护方案,以充分发挥城市消落带拦截降解污染物、吸附削减营养盐、提供亲水空间及改善城市景观等综合功能,为城市消落带的生态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长江干流典型区域河流生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河流生境健康的准确评估可以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依据。针对长江干流生境特点,从河流物理生境形态、河流岸边带生境和水环境特征3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建了长江干流生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体系,在2017年8~9月对长江干流的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3个典型区域的127个调查断面进行河流生境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河流生境综合指数(RHI)分值的分别为133.9、124.6、130.8,总体评价等级均为“良”。水流情势、受人类活动干扰是金沙江下游生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河岸渠化硬化、河岸植被覆盖、河岸植被带宽则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生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建议长江上游区域强化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完整性保护,中下游区域加强岸边带、洲滩的生态修复,恢复江湖连通性,构建长江流域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0.
水位变动下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位变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了解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8月对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85种,隶属34科70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8个类型,狗牙根等5种群落为白夹溪消落带代表性植物群落;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群落组成呈现出由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的过渡趋势;植物群落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随水位梯度呈“∧”型变化趋势,辛普森指数呈“∨”型变化趋势。与156 m蓄水周期相比,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类型及组成、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水位变动是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基本特征与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等特点。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且消落区自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它将影响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消落区的水、土环境变化特点,分析了消落区土壤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复合生态、坡地农业、流域生态学、人工湿地及生态河堤等技术来对消落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6,自引:8,他引:88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永久性的水位涨落带。涨落带冬半年为水域,丰半年出露水面成陆,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土地资源类型,在夏半年,涨落带成陆面积大,成陆期较长,与同期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构成优势组合,使涨落带土地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对三峡库区水位落带土地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用于IPCC 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三峡库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雨以上日数(R10)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同时考虑模式的偏差,预估高(A2)、中(A1B)、低(B1)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21世纪三峡库区R10的变化。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三峡库区R10的变化存在差异。与目前气候(1980~1999年)相比,未来整个21世纪(2011~2100年),A2情景下三峡库区R10平均减少1.7 d,A1B情景下平均减少0.3 d,B1情景下平均增加0.2 d,3种情景平均将减少0.6 d。21世纪初期(2011~2040年)、中期(2041~2070年)和后期(2071~2100年),A2情景下三峡库区R10减少都最多,分别平均减少2.5、1.5和1.0 d;3种情景平均分别减少1.4、0.2和0.1 d。〖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IPCC AR4),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分析了3种排放情景(高排放SRES A2、中等排放SRES A1B和低排放SRES B1)下三峡库区21世纪气候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挑选模拟性能较好的模式进行的多模式集合对库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21世纪库区气候总体有显著变暖、变湿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为2.1~4.2℃/100 a,年降水增加趋势为6.1%~9.7%/100 a。就季节变化而言,冬季的变暖幅度最大,降水增加幅度最大。库区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将持续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在21世纪前期有减少趋势,在中期和后期逐渐增多。在A2、A1B和B1排放情景,21世纪后期气温分别比常年偏暖3.7、3.3和2.2℃,年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多4.4%、5.5%和3.5%。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三峡工程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江河湖泊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建立长江中下游(宜昌~大通)水沙模拟模型,定量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三峡水库蓄水期(9月中下旬~11月),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比水库运用前减少3 000~6 000 m3/s,湖区各站水位最大降幅为07~19 m,平均降幅04~09 m。以此为基础,通过典型调查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对鄱阳湖区农田灌溉用水和城镇供水的影响,提出了消除或降低影响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鄱阳湖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水质移动监测指标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水质移动监测体系构建对提升库区整体水质监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基础工作是科学筛选适合移动监测的水质指标。从三峡水库水质监测现状出发,分析三峡水库水质移动监测需求,并根据其水环境状况与移动监测特点,制定三峡水库水质移动监测指标选取原则。通过分析目前指标筛选的经典数学方法,并根据其不同特点与适用性,选用德尔菲法对水质移动监测指标进行初次筛选、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第二次筛选,构成一套将定性筛选与定量筛选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三峡水库水质移动监测指标选取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典型断面江津大桥为例,用上述方法筛选出该断面移动监测指标为总氮、总磷、溶解氧、氟化物、铜、pH、COD、BOD、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汞、挥发酚与砷。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水质移动监测工作提供前期基础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生态系统格局动态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三期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野外地面核查和生态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森林和农田为主体生态系统;10a间,由于三峡水库蓄水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林地,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分别向湿地生态系统转化了179.99km2和191.27km2;其他生态系统(主要是人工表面)面积在时段内增加了506.63km2,主要是城镇建设占用部分森林和农田转换而来;时段内森林生态系统总的面积未发生较大减少主要是由于近年退耕还林、森林工程等生态工程的实施获得了大量补充;研究区后期的生态系统转化强度在逐渐增强,生态系统动态类型相互转化强度也显示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化总体变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主要以填埋为主,且大部分为简易填埋或堆放,形成众多的垃圾堆放场。它们不仅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不少堆存的生活垃圾受到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任意放置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评价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有助于垃圾堆放场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提出。以三峡库区为例,通过测定三峡库区各个区县主要垃圾堆放场堆存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包括砷、铅、铬、镉和汞,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法确定三峡库区堆存生活垃圾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库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