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江青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按季度对浙江省临安市内的青山水库进行调查,测定了水体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山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和中度富营养化之间,水库入库处营养状态综合指数高于库中和大坝处。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40属8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不同,春季以硅藻、隐藻和甲藻为主,夏季以蓝藻和绿藻为主,秋季以蓝藻、硅藻和隐藻为主,冬季以硅藻和隐藻为主。相关分析表明,青山水库浮游植物密度与出入库流量和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出入库流量、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响水体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赣江一级支流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以袁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下游一级支流袁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河流生态学调查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09种,隶属于6门61属。其中绿藻门物种种类数最多,共27属54种,其次为硅藻门,共15属30种,第三是蓝藻门11属12种。此外,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4种,隐藻门2属3种。调查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度均处于1.12×105~129.20×105 ind./L,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平水期则硅藻占绝对优势。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属为脆杆藻属和席藻属,枯水期为栅藻属,针杆属,蓝隐藻属和小环藻属,到了平水期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3个水情期中优势种钝脆杆藻和小席藻(丰水期);尖尾蓝隐藻和双头针杆藻(枯水期);梅尼小环藻(平水期)等均为污水指示种。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4~2.92、0.45~0.93、0.36~0.92和0.42~2.78。通过指示生物群落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袁河进行水质评价发现两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袁河处于α-β-中污染状态,不同采样点间污染程度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淀山湖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09年9月每月1次对7个生态工程内外共计13个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工程类型对水质影响差异较大。各工程内外浮游植物种类数、群落组成随时空变化无规律性差异特征。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受水华影响较大。水华前,各工程优势种主要为尖尾蓝隐藻、小球藻、模糊直链藻和链丝藻等,控藻区、前置库、近岸工程内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工程外;水华时,多数工程上述两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点,近岸工程、综合示范工程和控藻(5a)工程中微囊藻优势明显。两控藻工程间和两前置库工程间水华期间效果差异较大。1a控藻工程中蓝藻密度和水华时浮游植物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点,水华期间3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对照。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类型工程的浮游植物参数在工程内外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嘉陵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现状,了解环境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等造成的影响,初步预测在高密度水电工程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发展方向,于2019年对嘉陵江水电工程最密集的中游河段进行了分季节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水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超标物为总磷.(2)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91属196种,总密度年均值4.23×106cells/L,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要优势门类.与历史数据相比,硅藻种类数与相对密度下降,绿藻、蓝藻种类数和相对密度上升,暗示着嘉陵江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也显示研究江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3)分类回归树(CRT)结果显示,在TP含量丰富,pH较高、水体透光度适中的断面,浮游植物可能会大量增殖.(4)冗余分析(RDA)发现,绿藻各优势种属均表现与水温、总磷的正相关;硅藻中仅有优势度最高的小环藻喜好较高的TP和较低的流速;以适应一定流速的丝状蓝藻为优势的蓝藻门除了喜好高温以外,与水流速度也有一定正关联.总的说来,目前嘉陵江富营养化、水流低速化正在导致喜好清洁、流水环境的硅藻逐渐丢失优势性,喜好高营养、静水环境或微流水环境的绿藻门、蓝藻门与硅藻门小环藻属Cyclotella优势度逐渐增大.在各级电站库区,存在夏季高温季节出现蓝、绿藻水华,初春低温季节则可能出现小环藻优势的硅藻水华的危险.除对全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降低营养水平外,适时开闸冲水,增大库区流速以降低水华藻类的优势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于2012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长江上游曲麻莱至玉树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62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2种(属),占678%,其次是绿藻门11种(属),占177%,蓝藻门9种(属),占145%。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长等片藻(Diatoma elongatum)、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直链藻(Melosira sp)、异极藻(Gomphonem sp)、菱形藻(Hantz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席藻(Phormidium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14种,其中硅藻门12种(属),占优势种类的786%。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平均数量3487×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0138 8 mg/L,硅藻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占8786%和9668%,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现存量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支流高于干流。Shannon Wiener指数平均值251,Pielou指数平均值070,Marggalef指数平均值089,Shannon 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galef指数是秋季高于春季。结合浮游植物各项评价指标,得出长江上游曲麻莱至玉树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2015年6月对五里湖浮游植物开展了逐月调查,以研究综合治理后五里湖沿岸带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96种,绿藻门物种最多(74种),硅藻门次之(57种)。优势种共6门30种,其中2014年7、8、9、10月和2015年6月的第一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小颤藻,其优势度范围为0.567~0.879。时间上,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月均值变幅分别为1.07×106~2.18×108 ind./L,0.32~50.52 mg/L,其中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夏和秋初密度、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空间上,A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余3个湖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藻类密度、生物量和物种数与水体浊度(Tur)、pH和水温(WT)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RDA分析表明,WT、DO和Tur是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p<0.01),其中相关性最强的为WT(r=0.8982)。依据浮游植物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分析表明:五里湖沿岸带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尼洋河不同河段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8月对尼洋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共26属74种(变种),以硅藻为主,大多数种类的相对丰富度较低,优势种不明显,平均相对丰富度大于5%的种类分别是极细微曲壳藻(90%)、弧型蛾眉藻线形变种(54%)、中型脆杆藻(53%)和尖针杆藻(5%);其出现频次分别是19、20、17和20次。种类分布均匀,平均细胞密度为225×104 ind./L,远低于一般河流和湖泊。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样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很高,其均值分别为364和095。以上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完整的稳定状态,体现了尼洋河流域贫营养河流水体的特征。TWINSPAN和DCA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和环境的稳定程度可能是影响该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最敏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浮游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对反映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探究长江源区水环境特性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18年3月份与10月份对长江源区10个典型河段的水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10月份各调查河段流速、浊度、水温及电导率等水环境参数均比3月份高;同一月份中,楚玛尔河的浊度、盐度、电导率等水环境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余河段;两个月份各调查河段的pH、溶解氧以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差异不显著。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28属58种,其中以硅藻、绿藻和蓝藻物种数占优,分别占总数的79.3%、10.4%和8.6%。调查期间,长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在6.06×10~4~39.90×10~4 cells·L~(-1)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1)。浮游植物优势种有美丽颤藻(Oscillatoria formosa)、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等。两个月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06和3.1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1.17和1.52,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值为0.90和0.82。结合水体营养盐指标、浮游植物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水质评价,长江源区水质总体呈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金沙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2018年春秋两季对干流14个断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金沙江干流水域共分布浮游植物8门100种(含变种),主要由硅藻(56%)、蓝藻(22%)、绿藻(11%)组成,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0.019 3×10~6~0.341 0×10~6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16~0.434 mg/L,各江段存在显著性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168~2.51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59~0.876,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为1.573~3.36,各江段多样性指数变化各异,金沙江干流水环境综合评价为中污染状态。等级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2017、2018年的春秋两季样本点群落均分为3组。上中下游在不同季节、年份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由于不同断面的环境差异造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时间上,金沙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上每个季节演替明显,既有延续也有交替;空间上,采样点从上游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越均匀旺盛,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趋异性,聚类和排序较好的揭示了金沙江干流各江段浮游植物分布组成、种类数量和生境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浮游植物在梯级水电站运行多年后的现状,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雅砻江下游流域的22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采样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环境驱动因子。共采集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纲20目36科72属123种(包括变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春季物种数明显多于秋季,共有的物种有55种,干流与支流物种数接近,共有的物种有82种。全年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极小曲壳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蓝藻门的尖头藻(Raphidiopsis sp.),春季优势种5种,秋季优势种4种,干流优势种6种,支流优势种4种。调查期间雅砻江下游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3.17×106 cells/L,秋季平均丰度高于春季,支流高于干流。相关分析显示: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透明度(...  相似文献   

11.
赣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类群划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9~2010年3次对赣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淡水生态学调查,鉴定出包括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黄藻门及金藻门在内的浮游植物共8门109属312种(包括变种、变型)。硅藻门和绿藻门无论是在物种数还是在种群密度上均为赣江流域的优势类群。对所鉴定出的种类按功能类群划分,共划分出功能类群32个,以此建立赣江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特征表(基于生境、耐受性和敏感性)。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大型河流中开展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划分,划分结果显示赣江流域浮游植物种数和密度占优势的功能类群,多适宜生活在中营养-富营养化水体,这反映出赣江水体环境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功能类群划分是理解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工具,但是使用该方法必须检查物种的分类是否符合该生物体的个体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苏皖交界处的石臼湖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通江淡水湖,通过青弋江和姑溪河直接与长江相连,形成了复杂的河网水系。为探讨这种复杂的河网水系中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特征,2012年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对石臼湖及其周边入湖支流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研究河网水系中河网与湖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5种,平水期与枯水期种类数差别不大,两次调查均出现的种类约有70%相同;浮游植物丰度最高可达1×108cell/L,达到了水华暴发的标准。优势种类主要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但是从生物量来看硅藻门占优。排序分析显示河网区域浮游植物季节演替明显,且河网与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进一步分析则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氮、磷等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贝叶斯公式的湖泊富营养化随机评价方法及其验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了准确评价湖泊所处的营养状态,进而为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公式的湖泊富营养化随机评价方法。该法通过计算单个水质指标属于某个评价级别的概率,由最大似然分类原则确定单个水质指标的评价级别,并采用加权平均法推求湖泊富营养化多个水质指标的综合评价级别,具有方法简单、计算工作量小的特点。经全国30个湖泊实测水质资料的验证,随机评价方法与模糊评价方法和灰色评价方法相比较,有29个湖泊评价结果的差异小于等于一个级别,其比例为96.6%,说明这三种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的计算精度相当。根据各项评价指标与叶绿素的相关系数,计算各项水质指标在富营养化评价中所占权重的方法,适用于浮游植物型湖泊,如果采取等权重方法,则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湖泊。确定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水质指标个数和种类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性,确定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级别和各个级别对应的水质标准浓度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应采用多种途径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取长补短,使评价结果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4.
The impact of marine pollution was estimated from seven stations of Kuwait coastal waters.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ll trace metals in seawater (0.07-7.04 microg/l) and in phytoplankton (14.90-52.01 microg/g) revealed less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in Stations IV VI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However, a relative surge in 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ll trace metals in seawater (0.15-8.94 microg/l) and phytoplankton (22.82-61.25 microg/g), was observed in Station II. A low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noted in Stations I, III, and VII despite low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 trace metals in seawater (0.11-5.77 microg/l) and phytoplankton (1.40-20 microg/g)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Statistical tes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e, Ni, and Pb between the four seasons in seawater and Fe and Co in phytoplankt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ace metals between locations was observed in seawater and in phytoplankton. The major nutrients in all the four seasons were found in the magnitude of SiO3 > NO3 > PO4 in all the stations, and thus, support the presence of rich diatoms and dinoflagellates than other phytoplankton groups. The seven stations also represented indicator species of oil and industrial wast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5.
太湖蠡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7年冬季(1月30日)和春季(3月27日)对太湖蠡湖进行两次全面调查。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污水生物系统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蠡湖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蠡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8种;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8种,占总种数的5455%;硅藻门次之,共15种,占总种数的1705%。两次调查中各个站位的优势种均为绿藻门种类,其中冬季的优势种为小球衣藻〖WTBX〗(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WTBZ〗,优势指数变化在7143%~9628%,春季优势种为小形平藻〖WTBX〗(Pedinomonas minor)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WTBZ〗,优势指数变化在6702%~8259%,优势种非常明显。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冬季和春季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差异很大,相似性指数仅为030。同时,生物学评价显示,蠡湖冬季水质劣于春季,与化学评价结果相一致;但从评定级别看,生物评价认为,2007年冬、春季节蠡湖水质分别处于重污染和中度污染状态,较化学评价的污染程度重,显示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在2010年3月~2011年2月江西省25个中小型湖泊水质监测指标的分析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对调查湖泊进行各季节和全年的营养状态评价,并分别计算在各季节和全年内调查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在全年营养状态评价的基础上,运用Bootstrap方法,寻找在不同营养状态下的置信区间,并推断富营养化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湖泊中,春、夏季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是接近的,秋季是最高的,冬季是最低的。在春、夏和冬季时,调查湖泊的营养状态以中营养为主;在秋季时,中营养状态湖泊所占比例下降,富营养状态湖泊所占比例上升。在全年中,富营养和中营养状态湖泊所占比例分别为32%和68%。江西省中小型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透明度(SD)、总磷(TP)、叶绿素a(Chl a)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的建议值,分别为044 m、005 mg/L、1000 mg/m3和2 70 mg/L。为湖泊富营养化的分区控制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A five-step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even elements (Cd, Pb, Cr, Cu, Mn, Zn, Fe) in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at two lakes, Volvi and Koronia, located in N. Greece. Samples were taken in two seasons,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he elements was calculated. The accuracy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otal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sum of the five individual fractions proved to be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results determined at one sampling point in Koronia and two sampling points along the lake Volvi, it seems that the two lakes have not yet been pollut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individual seasonal concentrations of elements in this monitoring period. Cd, Pb, Cu and Cr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oxidizable, carbonates and residual fractions. Zn and Fe are associated with residual and reducible fractions. The metals that we most easily extracted in the samples analysed in both lakes are Pb, Cr, Cd, Cu and also Mn in the case of Koronia lake.  相似文献   

18.
围网及网箱养殖是江汉平原湖泊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湖北省湖库拆围大行动实施之后,湖泊围网拆除的成效及其生态环境效益值得关注和探讨。故以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为为例,首先基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n)、纹理分析等方法实现对湖泊拆围效果的快速监测;在提取拆围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洪湖水产养殖类型分担率及产排污系数法,对拆围的环境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洪湖拆围行动使湖内围网全部被拆除,共拆除湖内围网养殖区面积117.81 km2,自然水面面积增加110.49 km2;洪湖沿岸景观得到了明显改观,其中西部和北部地区拆围效果最为显著,而洪湖南部和北部的湖泊沿岸还存在部分待清理的非水体异质物。(2)洪湖拆围行动使排放到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物减少1 265 284.38 kg,其中植物营养物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分别减少0.848、0.185 mg/L,这两项指标将由拆围前的Ⅲ类水质提升为Ⅱ类水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较大改善;研究可为区域湖泊管理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快速监测技术支持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中下游典型草型湖泊龙感湖为研究对象,借助生物指标(沉积物表层硅藻),通过硅藻分析、DCA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硅藻属种指示的湖泊营养特征分析,探究龙感湖沉积物表层硅藻属种分类、影响硅藻的潜在环境梯度、表层沉积硅藻属种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分析表层沉积硅藻属种指示的湖泊营养特征。研究表明:龙感湖表层沉积硅藻属种分布存在空间差异;表层硅藻属种的分布主要由第一轴的环境因子所解释,反映的样点的排列受第一轴的控制,第二轴反映的环境意义不显著;龙感湖硅藻组合是以富营养的浮游种为优势,已经接近富营养态,以半浮游种Aulancoseira granulata为最大优势种,而Aulancoseira granulata在中营养湖泊中占绝对优势。主要出现在富营养湖泊中能较好指示富营养化的浮游、半浮游种Cyclotella atoms和C.meneghiniana、Aulacoseira alpigea、Cyclostephanos dubius、Stephanodiscus parvus、S.hantzschii出现在龙感湖内;以浮游种为优势种的东部湖区比以附生底栖种为优势种的西部湖区富营养化更严重,研究以期为湖泊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