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思想,在考虑气候变化、经济系统、能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一般均衡模型结构的调整,开展诸如影响气候变化的环境政策模拟以及环境经济影响综合评估等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一般均衡模型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模型的跟踪分析,我们对一般均衡模型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有关减排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环境政策模拟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一般均衡模型和碳税、减排成本、居民消费行为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他们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数学表述。同时,文章也讨论了一般均衡模型在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中的不足,即方程参数设定时经常遭受质疑、解答与环境系统相关的问题时过于简单等。最后,作者给出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依托完善的气候政策体系,良好的气候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中国气候政策扩散十分迅速,但地区不均衡性突出,这意味着气候政策扩散遵循着多元路径与多元机理。为探究中国气候政策扩散路径与机理,该研究吸收垂直影响模型、水平影响模型、内部决定模型等政策扩散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实践,提出中国气候政策扩散模型,并使用2007—2019年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气候政策扩散受到“自上而下路径”与“水平扩散路径”的影响“,自下而上路径”的影响并不存在。自上而下路径与水平扩散路径还存在共同作用,但作用方向视中央政府的干预手段与同级政府间的互动关系而定。(2)试点推广、地理扩散与竞争扩散构成了中国气候政策的扩散机理。中央政府通过引导性的“试点推广”驱动气候政策扩散,而非强制性的“政策压力”“。地理扩散”和“竞争扩散”可以推动气候政策在同级政府间的传播。(3)不同扩散路径对应不同的扩散机理。自上而下路径通过“试点推广”发挥作用,而非“政策压力”。气候议程顺位较低、气候政策推行的因地制宜原则是政策压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水平扩散路径的作用机理包括“地理扩散”和“竞争扩散”...  相似文献   

3.
含有资源与环境账户的CGE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日益受到资源供给量和环境承载力的严重制约。严峻的现实敦促学术界创新和拓展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将资源、环境问题纳入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框架中。也要求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环境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在一个综合性的框架下全面分析外部冲击或政策变动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在传统基准CG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核算账户,并通过增加和修正方程,在CGE模型中纳入了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刻画。从而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政策分析工具。文章论述了扩展建模的主要思路、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选择不同时间开始减排二氧化碳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保护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气候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两个碳排放大国,对世界气候保护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多国气候保护宏观动态经济模拟系统,模拟中美两国在不同时期开始减排对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模拟发现,在研究中国减排进入时间的问题时,相对不减排情况,中国在讨论的五个情景里参与减排都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损失,而且越早参与减排,GDP损失的越多.世界其他国家都从中国的减排方案中获得了利益.和讨论的中国进入方案相似,美国实施减排政策与不实施减排政策相比,本国的累积GDP会损失,而世界其他国家累积GDP会增加.从对世界温度的影响来看,两国实施减排与不实施减排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从对全球累积GDP的影响来看,美国的减排政策对全球GDP的影响要大于中国的减排政策对全球GDP的影晌.  相似文献   

5.
将气候问题的主要利益集团和国家分为三组,欧盟(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伞形国家集团(以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南非等),近似代表气候政策的一、二、三3个梯队。全面扫描这些国家标准和管制政策、财政政策工具、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信息工具、研发政策等主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同时,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动趋势以及环境监管能力作为政策环境因素,试图反映气候政策工具应用条件"从低到高"的"阶段性"的特征。通过对上述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应用情况的国际比较,总结了减排政策工具应用的基本经验,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继续运用好标准和管制为代表的"传统"政策工具;充分考虑政策工具的应用条件,稳步推进"高级"政策工具;加强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以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温室气体政策工具的核心目标;近期应谨慎推出碳税;循序稳妥推进碳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林业政策在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方面起相当大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作用的框架下林业政策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影响市场机制传递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信号,进而影响生产经营主体的收益成本预期及其决策行为,最终影响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果,因此分析和认清林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以林业经济福利为目标,把森林资源培育的第一产业环节和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第二产业发展结合一起作为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一个林业的政策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木材价格、林业税费、信贷利率和采伐限额等林业经济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着重比较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前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效应,以及所具有的激励效果,从而认识林业政策的变动和调整如何影响政策目标,为政策的制定和对合理政策进行选择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导向下,政策工具对于强化公民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塑造环境公民身份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运用政策文献量化方法,从政策文献计量和政策内容量化两种研究路径出发,对2003—2021年中国消费减排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回溯。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政策热点网络图来展示国家层面消费减排政策体系全貌后,该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内容,提炼出消费减排政策的引导型、激励型和约束型三种政策工具及对应的11项减排抓手,并据此构建适用领域-工具类型的二维分析框架探究不同时期消费减排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研究发现:(1) 2003—2021年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数量和高效力政策呈同向变化且数量变化波动较大,居民消费减排的战略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2)“节约资源”位于政策网络的中心,是当前整个消费减排政策体系的重要抓手。另外,借助模块化聚类发现当前政策目标分为“能源节约践行”“绿色消费培育”“生活方式转变”“思想意识引导”4类及围绕目标展开的具体政策工具网络群,但政策网络规模存在明显差异,围绕“绿色消费培育”目标的政策体系仍在建设中。(3)借助二维分析框架,对起步期、发展期、夯实期、深化期4个阶段进行分析,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政策,以及我国现阶段所采取的减排技术政策的分析,通过对我国重点行业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减排技术现状对策研究,对适合我国减排的技术途径和配套政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减排与相对意义上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上海市1978-200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以及碳生产率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工业碳排放总量是碳生产率的Granger原因,并且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碳排放总量及生产率变化速率互有冲击作用,两者主要相对方差贡献率为自身。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生产率是尽管无法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绝对减排,却是具有可行性的相对意义的减排,这符合当前上海市内在实现自生主观发展需求以及外在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最后建议将碳生产率指标纳入上海市工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中去。  相似文献   

10.
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无锡原锡山市为例。进行了农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实际测算。并在对原锡山市农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特别引入了邻近城市(上海)辐射、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两项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在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上海)辐射、人口、耕地保护政策变化、农业集约化,以及城市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以前3项因素的作用为重。研究还表明,农地利用变化强度标准的引入是可行和有实际意义的。最后总结了区域农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并从土地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决策等方面,就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