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国北方地区 2 0 0 2年 3月 18日以来再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肆虐的黄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什么是扬沙、沙尘暴与浮尘呢 ?中央气象台的专家介绍说 ,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其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 ,出现时天空混浊 ,一片黄色。两者大多在冷空气过境或雷雨、飑线影响时出现 ,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风较大 ,影响的能见度在 1~ 10km之间 ;沙尘暴风很大 ,能见度小于 1km。而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 ,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 ,俗称“落黄沙” ,出现时远方…  相似文献   

2.
根据沙尘暴监测网络监测结果,3月2 6~2 9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今年以来第八次沙尘天气。根据激光雷达监测,各地沙尘天气主要以区域性扬沙、沙尘暴为主,通过高空进行远距离传输的沙尘较少,在47个重点城市中,仅北京市在3月2 8日出现重度污染。本次沙尘天气期间,我国三大沙尘源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发生,但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区强度相对较弱,空气中TSP浓度为4.4mg/m3,相当于通常情况下的1/ 5~1/ 6;内蒙古中北部地区的达茂旗3月2 7日发生近9个小时的沙尘暴天气,空气中TSP浓度为7.5 3mg/m3,超标2 4倍;东部浑善达克地区的苏尼特左旗…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于 2 0 0 0年 5月 5日在北京召开“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学术报告会 ,叶笃正院士等专家经过调研分析提出 ,今年强沙尘天气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和地表覆被状况恶化所致。专家分析造成沙尘天气的原因是 :———我国北方地区大风日数的增减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反映 ,而今年强沙尘天气陡增是因为处于反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所致。专家解释说 ,反厄尔尼诺事件即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异常降温现象 ,也就是“拉尼娜现象”。它会扰乱正常的大气环流状况 ,并进一步影响到其他地区。———我国北方地表覆被状况局部改善、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 50多年来 ,我国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农田灌溉体系和城乡供水体系 ,提高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和保障了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 ,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而且在时空的分布上又极为不均。全国6 6 8座城市中有 4 0 0多座城市缺水。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 ,北方一些地区在遭受多次沙尘暴之后又遭受大旱 ,水资源紧缺与经…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下垫面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建成是否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温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建成对当地气温具有海洋性效应,库区附近春季温度变低,夏季在水库下游气温升高、上游则气温降低,而冬季则以升温为主;春季降水变化主要位于库区沿线的南部山区,增雨带和减雨带相间分布,夏季降水量在三峡库区中上游地区和附近的山区呈增加趋势,在库区下游及附近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地区到三峡(巫山)段;春季库区的相对湿度增加,幅度多在05%~10%,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也存在正负两种效应,大坝上游库区附近相对湿度增加,大坝下游地区相对湿度降低,冬季变幅不大;三峡水利工程不是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出现的主因,它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据研究表明 ,每年冬春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有境外源区和境内源区两大类。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荒漠的沙尘暴 ,最远的能经中国北部广大地区 ,并将大量沙尘通过在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一直传送到北美洲。我国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或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 (巴丹吉林沙漠 )、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很多情况下境内境外界限不会泾渭分明 ,当沙尘暴自境外发生并进入中国时 ,上述境内源区则成为加强源区 ,使空气中沙尘浓…  相似文献   

7.
近53年宜昌市霾的演变特征及气象因子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5~2007年宜昌地面观测站相对湿度、能见度资料,2001~2007年08时高空探测规定层气温资料,在对霾记录进行订正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霾天气的气候特征以及霾与地面风向风速、地面气压场、地面气温、连续不降水日数以及高空逆温层、等温层的关系。结果表明,宜昌霾天气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迅速增加,从80年代至今每年的霾日数基本在125 d以上;冬季和初春是宜昌霾天气多发的季节,尤其是1、12月几乎有一半的时间会出现霾;5~9月降水季节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宜昌霾天气出现的较少;气压场的减弱、地面气温的增加等气象因子有利于霾天气的出现;连续无降水日数比较多的月份,对应地该月的霾日一般也比较多。同时,研究也初步揭示了近些年宜昌霾日增多除了与城市工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滞留在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有关外,还与宜昌静风多、风速小,低空常存在逆温层、等温层的气候特点,以及宜昌的盛行风方向多化工企业这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我国南方19个冰冻雨雪灾害年的36个冰冻雨雪天气个例的环流形势,总结了发生冰冻雨雪天气的4种天气类型: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横槽南支型和高纬低涡型,后两种天气类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易造成南方严重的持续冰冻雨雪灾害;进一步分析南方持续冰雪天气的物理量场和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850~700 hPa辐合中心较垂直上升速度中心提前1~2 d出现,预示低温雨雪增强;冻雨严重年份在700 hPa维持大于0℃的融化层,南支槽前的西南急流为雨雪天气提供了水汽和热量输送,这种配置利于冻雨天气的发展和维持。天气类型的建立及气象要素的统计有利于为南方冰雪灾害天气预测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9.
河北廊坊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5–2012年廊坊地区5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廊坊地区霾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霾天气时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单站霾出现的频率最高达41.5%,年均霾日固安站最多为72.3天,廊坊市最少为55.7天;廊坊市区霾日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文安、固安呈下降趋势,霸州、三河变化趋势平稳;霾天气的高发月是11月、12月,霾最少月是5月,霾天气的高发季节是秋、冬季,春季霾最少;08时霾天气发生频率最高;霾天气发生时气象要素变化特点为,能见度一般在5.0-10km,风速在0.0-3.0m/s,相对湿度在60%-90%之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峡库区9个沿江测站气象要素,分析了长江航道的(三峡库区段)江面风、水温、能见度资料。就能见度强度和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情况和航道出现典型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航段的风向风速和水温对航行安全没有明显的影响;②能见度成为影响三峡河道航运极其重要的因素;③三峡库区航道低能见度天气存在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冬季较夏季易出现影响航道安全的低能见度天气,重庆到忠县段出现低能见度的机率较大,而万州至巫山段较少出现低能见度现象;④长江航道低能见度在年际间除重庆和忠县外总体有减小的趋势,季节分布中在冬季出现最多,其次是秋季、春季,夏季最少;低能见度现象持续时间大部分在2小时以下;⑤造成长江航道低能见度出现的原因除城市环境外,主要的天气原因是由于盆地受地面冷高压控制,为阴天或阴雨天气,形成雾或雨雾。  相似文献   

11.
政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可持续发展原则来看问题 ,你会发现许多矛盾的事 :一个地方的经济成就可能是更多地方环境灾难的来源 ,今天的进步可能是未来的麻烦 ,……。例如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淮河特大污染事故爆发后 ,该地区一些领导怒斥搞污染如同“贩毒”和“杀人劫货”一样可恶 ,但是转念一想 ,许多年来 ,不正是这些今天被斥为坏蛋的人作为创造各自地区经济奇迹的功臣而被不断宣扬吗 ?90年代末期 ,我们又经受了三次“生态危机感” :黄河断流 ( 1997年最甚 )、长江大水 ( 1998年 )、沙尘暴 ( 2 0 0 0年 )。我们再一次反思 ,发现它们分别与过去违背客观规律的一些…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下垫面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建成是否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温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建成对当地气温具有海洋性效应,库区附近春季温度变低,夏季在水库下游气温升高、上游则气温降低,而冬季则以升温为主;春季降水变化主要位于库区沿线的南部山区,增雨带和减雨带相间分布,夏季降水量在三峡库区中上游地区和附近的山区呈增加趋势,在库区下游及附近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地区到三峡(巫山)段;春季库区的相对湿度增加,幅度多在0.5%~1.0%,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也存在正负两种效应,大坝上游库区附近相对湿度增加,大坝下游地区相对湿度降低,冬季变幅不大;三峡水利工程不是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出现的主因,它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象行业的“寒冷程度等级”,采用1961~2017年中国545个日值最低气温站点数据,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3个方面分析近57年来中国不同寒冷天气日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中国寒冷天气日数随着寒冷等级降低而逐渐增多。其中极寒和严寒天气日数仅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随着寒冷等级降低,寒冷天气日数逐渐向南方发展。(2)1961~2017年中国不同等级寒冷天气日数变化趋势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以减少趋势为主,且主要集中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随着寒冷等级降低,寒冷天气日数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范围不断增加。1991~2017年的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变化趋势相比1961~1990年偏小;随着寒冷等级增高,趋势偏大的地区不断增多。(3)1961~2017年中国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波动较大;随着寒冷等级降低,寒冷天气日数波动较大的地区逐渐向南方发展,且呈现出南方波动大、北方波动小的特征。中低等级寒冷天气日数波动差异特征分别集中在长江流域地区和南方沿海沿边地区。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波动差异特征则主要集中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廊坊市2006~2010年自动站逐时降水量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根据气象学原理分析了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特征和强度变化特点,短时强降水发生时伴随的其他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短时强降水与物理量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廊坊市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13d,大部分降水日和降水站次出现在主汛期,高峰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每天的12时、17时、23时前后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段。一天中平均分钟降水量有两个大的峰值,一个出现在凌晨1~2时,一个出现在午后的13时。影响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有低涡、西来槽、地面倒槽、地面冷锋、副高边缘西风急流、局地强对流天气等;短时强降水一般都伴随雷暴的发生,有时还会出现大风、冰雹、飚线等强对流天气;在短时强降水发生前,螺旋度、水汽通量散度、相对湿度、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与短时强降水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短时强降水出现站次、降水强度均是南部大于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最早时间也是南部较早。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苏州地区2002年到2007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市区、北部张家港地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太湖流域和苏州市区是强雷电流多发区。而就雷电的时间分布规律而言,苏州地区平均雷暴日的年变化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在夏季达到峰值。闪击次数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上午10时左右是闪电最少时段,峰值出现在凌晨2时和下午19时,其中19时为日均最高值。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同时,还分析了苏州地区农村防雷的现状,发现造成目前雷灾频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地理位置的因素,也有人为方面的原因,并针对农村安全提出了合理选择防雷设计参数和加强雷电预警预报工作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压和风场两种方法计算东亚夏季风指数,并通过实测资料计算出华南秋季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温度距平,将两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弱时,华南秋季降水偏少,容易发生秋季干旱,加之同年华南大部地区秋季温度持续偏高时,高温天气蒸发过快使土壤水份流失多,因此导致秋旱进一步发展;反之,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即使温度正常到略偏高,华南地区一般也不容易出现干旱。  相似文献   

17.
天气衍生品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为天气风险的管理和转移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传统衍生品不同的是,天气衍生品合约标的物是常见的天气变量,本身不具有资产价格,因此面临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差风险.天气衍生品的基差风险包括产品基差风险和空间基差风险,这些基差风险严重影响着天气衍生品的风险对冲效果,阻碍了市场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相比产品基差风险因特定部门而异,空间基差风险具有不可避免的特点.依据反距离加权法,增加空间多样性构建天气衍生品组合,可用于对冲空间基差风险,但需要经验数据验证.研究表明,天气衍生品收益与假设收益的均方根误差(RMSE)能够很好的量化天气敏感企业遇到的天气风险,天气风险对冲效果可以通过RMSE的变化值进行度量;构建中国华东地区降雨量看跌期权交易,相较单一地区收益偏差,期权买方采用空间组合策略取得了更好的空间基差风险对冲效果.此外,研究结果发现,在构建天气衍生品空间组合时,组合中气象观测点的数目并不是越多越好,即较少的观测点个数即能显著降低天气风险对冲效果,这也为实践操作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南方7省1951~2008年112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极差标准化数据处理技术,设计了可反映我国南方地区冰冻天气时空分布的综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定义了冰冻日、单站冰冻天气过程、综合冰冻指数及区域持续性冰冻过程,并基于综合冰冻指数分位数,对冰冻天气过程进行了分级。给出了发生区域持续性冰冻过程年度的冰冻起止时间和地理分布范围,通过对冰冻日、雨凇雾凇日、冰冻指数及其重现期等项目分析,揭示了我国南方地区冰冻天气时空分布规律,主要有:(1)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区域持续性冰冻灾害天气最严重的前5位分别为2008、1955、1984、1964、1957年度,其中2007~2008年度最严重。1951~2008年冰冻日数和冰冻指数减小明显;(2)贵州是我国南方地区冰冻天气最为严重省份,其次为安徽、湖南和湖北。冰冻天气与海拔高度相关性较好,海拔越高,冰冻越严重;(3)我国南方地区的冰冻天气,贵州和湖南南部地区以冻雨为主,其他地区以降雪为主。经评估分析,综合冰冻天气指数具有时间和空间可比性,可较好地描述大范围冰冻天气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临沂市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酸雨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临沂市近11年的酸雨频率为47.0%,酸雨11年平均PH值为4.84,出现酸雨次数较多。酸雨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和冬季酸雨频率较高,春季和夏季酸雨频率较低。临沂酸雨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经分析造成临沂酸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低槽冷锋、切变线、倒槽等影响的降水过程,约占临沂酸雨的92.2%,其它天气系统如江淮气旋、静止锋等造成的酸雨所占比例为7.8%。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 ,受 4月底西北地区沙尘暴和大风天气的影响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部分城市在过去一周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较大 ,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兰州、呼和浩特、太原空气质量为五级 ,属重度污染 ;北京、郑州、乌鲁木齐空气质量为四级 ,属中度污染 ;西安、石家庄、银川、天津、杭州、武汉、南京、重庆等 13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 ,属轻度污染。我国19个省会城市遭受沙尘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