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温室气体排放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开展城市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十分迫切。重庆作为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协调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实现模式对广大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出发,以经济和人口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费为核心,构建重庆市温室气体排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中考虑不同投资率下的高、中、低三种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置节能和低碳情景,探求节能水平提高、能源结构改善和碳汇能力增强对未来重庆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产业能耗水平降低即节能情景,是重庆市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对保证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最后本文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碳汇增加等方面针对重庆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认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机会说、经济模式说、经济形态说、经济体系说、能源革命说等现有低碳经济概念,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客体、目标、途径和性质的角度界定了广义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引导需求等制度措施,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共存于人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实践中,各有特性,联系密切。两者根本区别体现在环境背景、观念理念、基本要求、主要特征、核心关键和评价角度等方面,其密切联系表现在国家战略的趋同性、发展宗旨的一致性、发展内容的相互包容性、发展成果的相互促进性、消费方式的共同性等方面。过多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化,这将带来生态破坏、粮食减产等方面的灾难。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大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减缓气候变化威胁。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的碳排放是当今中国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阶段及演化特点,发现30年来,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呈现波动反复的特点,扩张负脱钩3次,较高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形式-扩张连接4次,经济发展实现与能源消费较好脱钩的弱负脱钩1次,强脱钩4次,其余为弱脱钩.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Moon-Sonn,建立了南京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并探讨了不同发展模式下南京未来50年低碳经济水平及碳排放量演化规律,预测了不同低碳经济水平下南京碳排放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按现行经济模式,南京2050-2060年碳总量增加速度逐步减缓,约在2058年左右实现碳总量的负增长.50年内南京市预计为扩张负脱钩和扩张连接,难以实现稳定的离水平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设定最优能源强度参数的模式下,南京迅速实现稳定强脱钩的低碳经济,碳释放量EKC曲线呈现倒U型,2015年左右即达到峰值.综合各种因素,南京近几年将延续模式l的增长模式,在2020年左右实现向模式2转变,其碳释放量约于2028年前后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41,自引:2,他引:139  
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本文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和资源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①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③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④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备受推崇,但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应该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其中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和消费模式的低碳化都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和原则,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为维度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定量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已经达到低碳水平,因此在推动我国低碳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今后更重要的是切实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识别农业低碳发展空间异质性,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狭义农业——种植业为研究对象,借助低碳农业发展理论,构建农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 357个市域尺度下的中国农业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低碳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市域尺度下中国农业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由西南-东北一线向东南、西北两侧递减,而碳生产水平指标对综合水平的影响最大;空间相关性表现为,西南地区、大兴安岭区农业低碳发展水平呈"高-高"聚集,辽宁、新疆和华中地区基本呈"低-低"聚集,其他地区则呈高低聚集的状态;此外,地形引起的社会经济等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2)在空间上,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规模化对农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力呈"U"型与倒"U"型特征,劳动生产率对农业低碳化水平的影响由西到东呈"正向-负向-正向"的"U"型变化趋势;农业规模化呈南北低、中部高的倒"U"特征.城镇化水平对农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则由西向东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指出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得出建设"两型社会"会对降低碳的排放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在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发展重要约束性条件。在面临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双重约束下,需要对低碳、环保、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探究其内在规律,并找出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低碳环保发展评价指数,分省份对区域层面的低碳、环保、发展进行了单项分析,在此基础剖析了低碳约束和环保约束分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①低碳、环保及发展区域间差异明显,并呈现"南优北劣"和"东优西劣"的空间特征;②在无约束下,环保指数的评价显示环保水平区域差异小;加入约束后的区域差异变化不大,说明经济发展是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与发展指数相比,约束下的发展指数离散系数变大,说明低碳与环保的约束扩大了区域的发展差距。据此提出了诸如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尊重区域差异性存在,主张实施总量减排和强度减排相结合的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低碳试点省份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国的参与。2010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五省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本文以这五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富裕度、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五个低碳试点省份低碳发展路径:陕西省建设低碳省份应该从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两方面入手;广东省除控制人口规模外,还应该调整能源结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辽宁省降低碳排放主要应该从能源强度方面入手;湖北省应该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三个方面着手;云南省主要应该从人口规模入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循环经济内涵特征,透析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判明循环经济低碳品质,阐述循环经济理论困境;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节能减排、能源结构、产业模式三个维度诊断循环经济实践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低碳模式;以综合集成视角,从整体特性、模式结构和运行模式三个角度分析循环经济低碳综合集成模式的系统特征;从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理论创新三个角度构建低碳模式的综合集成理论框架。低碳模式是针对化石能源利用高碳排放问题,以提高碳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目标,以能源消费和废弃物减量化排放为发展原则,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模式优化和技术体系创新为主要手段,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政策体系为重要保障的特殊循环经济模式。实施低碳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通过构筑低碳均衡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对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年为2020年)进行探讨,并通过设定基准情景(BAU),低碳经济政策情景(LES),以及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情景(ICS)三种政策情景对江苏省未来中长期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层面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是有可能的,通过采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到2020年,江苏省的能源需求将比基准情景减少2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0%,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将有可能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2%左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低碳城市建设热潮。但在这股热潮背后,还有许多尚不明晰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围绕低碳城市相关议题,开展了如下5方面工作:①解读低碳城市概念,指出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要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并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目标的共赢;②概括低碳城市评价指标,指出针对指标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③从城市规划、低碳政策、生态产业、可持续能源、绿色交通等方面总结了保定、上海、吉林、杭州等城市的低碳建设途径;④分析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水平评价结果,指出低碳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⑤最终在分析低碳城市建设尚存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需深化认识的几个问题,如不能因低碳而放弃其它城市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低碳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各领域专家通力协作,需从系统规划、阶段性方案实施、实施后评估与修订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低碳旅游盈利模式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旅游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也存在着很大的节能减排的空间,因此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但目前大家对低碳旅游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具体的建议措施方面,忽略了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因此本文从低碳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入手,总结出了经营增长盈利模式、价值提升盈利模式、政策支撑盈利模式、概念体验盈利模式、碳交易盈利模式这五大盈利模式,以帮助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获得切实利益,促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健康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世界关注焦点,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发展模式主导.然而,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和途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探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会导致对实际指导失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经济史中探寻低碳经济理论根基,“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以造福人类为使命的科学和个人福利是完全依存于全人类福利的,这些经济学思想中全世界思维可以作为低碳经济思想源头.通过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气候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比较,借鉴和吸取其理论.最后,对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影响价值进行探讨,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理论基石,引导消费方式转变,化解国际经济合作困境,完善国际经济学体系,拓宽了环境问题解决途径,丰富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等方面.本文研究从理论上肯定了低碳经济有经济学理论来源,有经济学理论价值,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低碳城市关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和社交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到包含"低碳"和"城市"的文献共8 574篇,新浪微博51 081条。利用文献代表学者对于低碳城市的观点,利用新浪微博代表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度,分别统计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城市出现频率以及关键词出现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文献和新浪微博从2010年开始增长,2013年达到峰值,2014年后略有回落。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30位城市基本一致,城市出现频率与城市行政地位和政策支持力度高度相关,另外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均未统计到的城市还有3个。词频统计结果表明:公众和学者对于低碳城市认知相差较大,学者更关注低碳城市建设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低碳城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角度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偏向于把低碳城市理解为低碳生活。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低碳城市的宣传力度,通过调整政策加大对非低碳试点城市和欠发达城市的扶持力度。并出台低碳城市的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进一步理顺低碳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举措.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链接模型,从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低碳技术创新的结构,并构建了一个基于链环回路模型的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模型,以期探讨从低碳技术创新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本研究提出低碳技术创新价值链应建立于社会使用的基础上,该创新价值链始于社会生活的潜在需求,经由低碳技术的发明与创造、示范与推广、重新设计与生产,终于服务顾客,注重市场的反馈以及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密切配合,以使低碳技术创新价值链持续运作并充分挖掘镶嵌于技术创新社会价值中的经济价值.研究结论是:应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技术系统以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整合、通过示范强化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链接以及强化低碳技术创新管理系统以提离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低碳城市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路径选择.从低碳城市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设计了低碳城市发展愿景.结合城市化快速推进预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阶段提出了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总体模式、指导理念、基本思路、主要领域等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和行动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选择“C”模式,以低碳发展为主导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按照控源、减碳、增汇的基本思路,依靠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生活等领域,通过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标准和体系、加快相关政策规章与制度建设、开展城市碳交易试点以及加强监督指导等措施,立足国情、统筹兼顾,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低碳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践行低碳理念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的可归纳为"哥本哈根模式"、"伦敦模式"、"伯明翰模式"、"东京模式""保定模式"、"上海模式"等。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低碳发展不能千篇一律的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中国城市的类型和特征与其低碳发展模式的选择相结合,从人口规模、区位、资源禀赋及工业化阶段等角度对我国城市进行类型划分,并认为任何一类城市的低碳发展都必须依据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同时,对武汉市的案例研究表明,因地制宜的选择一条重化工集聚、中部特大型城市的综合低碳发展模式是武汉市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涉及众多因素,区分这些因素对制定低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图论方法建立影响因素的关联矩阵,运用布尔运算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得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粗放式发展、居民低碳意识淡薄和缺乏低碳专业人才.根据主要影响因素从基础情景、低碳情景和受挫情景定量模拟了中国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大致是41亿吨标准煤,C02排放量23亿吨碳当量,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量的60.5%,石油占18.4%,天然气占7.5%,核能占3.3%,水能占8.5%,其它新能源占2.1%.从终端能源使用部门来看,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幅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对能源需求下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能耗呈现不断上升的特点,因此提高居民低碳意识和倡导低碳消费有利于实现我国低碳目标.此情景模拟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