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3年3月~2010年3月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的定置网调查结果,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期内,安庆和常熟江段共出现鱼类67种,隶属12目22科50属。其中,安庆江段有50种,隶属6目11科34属,常熟江段有52种,隶属12目 21科44属,两江段均是鲤形目的物种数占绝对优势。安庆江段共出现9种优势种,出现次数最多的优势种为鲫和瓦氏黄颡鱼,都是5次,出现次数最少的优势种为[XCz1.tif;%85%85,JZ]、黄尾鲴、鳜,都是1次;常熟江段共出现11种优势种,每年都出现的优势种有鳊、鲢和鲫,仅一年为优势种的有铜鱼、鲤和贝氏[XCz1.tif;%85%85,JZ]。Simper分析表明安庆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6147%,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7336%,安庆和常熟江段平均相异度为7684%,应用相似性分析检验得出安庆和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2000~2004年4~6月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3年春季禁渔(2002~2004)对常熟江段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6月间常熟江段出现的鱼、虾、蟹类渔获物共有11目、18科、46种;春禁后,该江段总CPUE(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显著增加;优势种更替不明显,历年以刀鲚、鲻鱼、长春鳊等经济鱼类为主;刀鲚CPUE有所回升,资源衰退受到遏制;小型鱼类、幼鱼在渔获物中的比例明显上升;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Wilhm改进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数Dw在窄幅范围波动。春禁对常熟江段渔业资源保护的生态效果较明显,春禁后渔业资源群落种间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生物多样性上升。  相似文献   

3.
长江江苏段鱼类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05年对长江江苏段鱼类的调查与监测,结合鱼类学研究的最新观点,对长江江苏段鱼类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归并,结果长江江苏段共记录鱼类161种(19目42科)。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15目31科108种,其中2个新种,2个省新记录,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标(IRI)计算,江苏全江段的优势种分别为鳖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鲤Cyprinus capio Linnaeus、刀鲚Coilia nasusSchlegel、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Warpachowsky、似鳊Pseudobrama simony (Bleeker)、香斜棘鱼衔Callionymus olidus Günther、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Valenciennes);优势种平均体重为0.974~292.431 g。江段鱼类小型化、低龄化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长江常熟江段近岸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3月~2010年2月,利用密目插网对长江常熟江段小型鱼类进行了连续监测,首次对该江段的小型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江段共有小型鱼类24种,隶属于5目7科,其中鲤形目最多。根据〖WTBX〗IRI〖WTBZ〗指数分析,贝氏〖FK(W1。1〗〖PS餐鱼1.eps〗〖FK)〗、刀鲚、窄体舌鳎、蛇鮈和光泽黄颡鱼为优势种,共占总数量的83.44%,占总重量的8202%;贝氏〖FK(W1。1〗〖PS餐鱼1.eps〗〖FK)〗和窄体舌鳎在各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刀鲚在春、夏、秋3季为优势种。基于渔获数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常熟江段各月多样性特征值范围为:Shannon Wiener指数(H’) 118~176, Margalef指数(R)087 ~207,Pielou指数(J’)048~083,McNaughton指数(Dn) 057~086。Margalef指数和McNaughton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Shannon 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最后探讨了影响该江段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小型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于2011年5~7月和10月在长江干流宜宾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2种(亚种),隶属于4目10科40属,其中19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鲫(Carassius aurat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鲇(Silurus asotus)等为宜宾江段优势种。对主要经济种的体长体重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规格较历史数据下降明显,单船日捕捞量亦有减少,长江宜宾段的渔业资源呈现衰退的趋势。作为向家坝蓄水前最后一次对宜宾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分析向家坝水库蓄水对长江上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3~2015年、2017~2018年长江中游监利江段的鱼类资源监测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5年共监测到鱼类68种,隶属于6目13科,其中鲤形目共46种;2018年监测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其他年份。各年份的均匀度指数值相差不大,2018年Shannon Wiener指数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值要大于前面4个年份,优势度指数值有一定波动,但值均偏低。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2013年和2014年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扰动,而2015、2017和2018年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程度不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可以分为三组,但相似性分析表示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阐明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3~11月对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长湖共调查到鱼类43种,隶属于7目14科37属,主要为湖泊定居型鱼类;大湖区和海子湖区鱼类优势种组成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鲫、鰐、鲤和达氏鲌为两个湖区的共同优势种;长湖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3~2.30、0.52~2.02和0.24~0.66,除丰富度指数外,均表现为5月或8月相对较高;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湖鱼类群落分为两大类群,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ABC曲线显示长湖优势鱼类以小型鱼类或大型鱼类的幼体为主,且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针对长湖鱼类资源已出现衰退,建议在拆除围网/拦网养殖、取缔有害渔具的同时,考虑增殖放流、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来达到长湖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长江湖口江段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9年每月2次,其中4~6月每月5次对湖口江段的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组成进行了调查,共收集鱼类样本4 241尾,隶属7科19属26种。群落优势种为黄颡鱼(〖WTBX〗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粗唇鮠(Leiocassi crassilabis〖WTBZ〗),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403%;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WTBX〗H′〖WTBZ〗)为1782,Simpson优势度指数 (〖WTBX〗λ〖WTBZ〗)为054,Pielou均匀度指数 (〖WTBX〗J′〖WTBZ〗)为0547,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标 (〖WTBX〗D〖WTBZ〗)为2993,Wilhm 改进指数(〖WTBX〗H″〖WTBZ〗)1873,相对稀有种数 (〖WTBX〗R〖WTBZ〗)为5769%;长江湖口江段鱼类群落中体重50~500 g的中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体重>500 g的大型鱼类占的比例非常小,经济鱼类趋于小型化,鱼类群落稳定性较低,生物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 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生态类型,其中江海洄游性鱼类有3种、河湖洄游性鱼类4种、定居性鱼类19种;食鱼性鱼类有8种,食无脊椎动物性鱼类11种,杂食性鱼类3种,食浮游生物性鱼类有2种,草食性鱼类2种  相似文献   

9.
湖南境内澧水鱼类资源现状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澧水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澧水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澧水水系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95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4种外来种),隶属于8目19科59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0.53%。多样性分析表明,澧水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好或丰富状态,在空间分布上,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多样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澧水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即:上、中、下游类群;上游与中游类群为中等相似,与下游类群为中等不相似,中游与下游类群相似性总体小于与上游类群相似性。澧水鱼类在洄游、摄食、栖息习性等生态类型上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江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主要以鲤、鲫、翘嘴鲌、蒙古鲌、鲇、黄颡鱼、、银鮈、中华花鳅、子陵吻鰕虎鱼等湖泊定居性或山溪流水性鱼类为主,"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极低,鱼类小型化现象明显,原因分析主要与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澧水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澧水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澧水水系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95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4种外来种),隶属于8目19科59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053%。多样性分析表明,澧水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好或丰富状态,在空间分布上,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多样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澧水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即:上、中、下游类群;上游与中游类群为中等相似,与下游类群为中等不相似,中游与下游类群相似性总体小于与上游类群相似性。澧水鱼类在洄游、摄食、栖息习性等生态类型上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江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主要以鲤、鲫、翘嘴鲌、蒙古鲌、鲇、黄颡鱼、[XCz1.tif;%85%85,JZ]、银鮈、中华花鳅、子陵吻鰕虎鱼等湖泊定居性或山溪流水性[JP3]鱼类为主,“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极低,鱼类小型化现象明显,原因分析主要与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14~2016年在岷江下游干流开展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1种(亚种),隶属于3目11科51属,其中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6种。不同调查江段鱼类组成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宜宾和乐山江段相似性指数最低,70%;宜宾和屏山江段相似性指数最高,9219%。岷江下游干流江段主要经济鱼类为鲤(Cyprinus carpio)、光泽黄颡鱼(Pelteobaggrus nitidus)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在岷江下游整个江段渔获物中各占1610%、1396%和1232%。对调查到的71种鱼类产卵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粘性卵鱼类和漂流性卵鱼类分别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828%和2707%。不同调查时间和不同江段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其中5~7月份调查到的鱼类多样性指数高于10~12月份调查结果;乐山和犍为江段间鱼类均匀度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调查结果看,岷江下游干流段鱼类种类丰富,渔获物数量较高,但受岷江下游梯级开发的影响,资源前景不容乐观,需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20年4~6月和11~12月,在三峡水库干支流8个典型江段开展外来鱼类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在三峡库区干支流江段共采集到鱼类108种,隶属于8目21科,其中外来鱼类1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4.81%;(2)在外来鱼类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其中短颌鲚在除乌江江段以外的其他7个采样江段中均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布范围为2.05%~18.71%;太湖新银鱼在支流小江和大宁河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83%和8.39%;尼罗罗非鱼仅在支流小江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为1.56%;(3)外来鱼类在干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其在支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其中外来鱼类在支流小江江段渔获物中的体重百分比最高,为12.30%;在大宁河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最高,为57.55%。鉴于目前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物种的资源状况,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种群数量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避...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2013年赤水河赤水市江段的渔获物调查数据,对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3目10科47属。唇(Hemibarbus labeo)、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蛇鮈(Saurogobio dabry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吻鮈(Rhinogobio typus)、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鲤(Cyprinus carpio)、鳜(Siniperca chuatsi)、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es)、鲫(Carassius auratus)和鲇(Silurus asotus)等13种为调查江段的主要优势种类,它们在渔获物中的总数量百分比和总重量百分比分别为92.61%和93.82%。从捕捞规格来看,目前赤水市江段主要经济鱼类均以小型个体为主,平均体长多在200 mm以下,平均体重多在100 g以下,与历史调查数据相比,捕捞规格小型化趋势较为明显。建议相关部门加快渔民转产安置工作,争取早日实现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并建立流域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好赤水河这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最后庇护所。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阐明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0年4~11月对鄱阳湖鱼类群落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4科46属。在群落结构上,江湖洄游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25.00%,河流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19.44%,湖泊定居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55.56%。在空间结构上,沿岸带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敞水区共采集到鱼类68种,其中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沿岸带鱼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各样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季节变化方面,敞水区物种数和生物量在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鱼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沿岸带鱼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为水温、支流影响、离长江距离和透明度,而影响敞水区鱼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为离长江距离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流域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16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小江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1科;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4.86%,其中黑尾■Hemiculer tcha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黑尾■构成小江主要经济鱼类。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两次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0.45(为中等不相似);特有种鱼类退化明显:主要经济鱼类组成发生了改变;土著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适应于静水或缓流水环境的鱼类呈上升趋势。推测水坝建设、过度捕捞及不合理的采砂活动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建议,合理设置水坝(汉丰湖)调水机制,对于保护该水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据优势,库中和库首江段渔获物以喜静缓流鱼类为主;干流特有种种类数和资源量均显著下降,支流仍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外来种在库中和库首渔获物中占据一定比例,其大量繁衍和发展可能给该水域土著种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三峡库区蓄水过程显著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7.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对1994~2003年崇明北滩鱼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用多种指数对该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描述。该群落共有鱼类33种,分别隶属于10目19科29属。生态类型为江海洄游鱼类、河口鱼类和海水鱼类,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群落优势种为凤鲚、棘头梅童鱼和小黄鱼。多样性特征值年间平均指标为:Margalef指数0.84,Wilhm改进指数1.51,Pielou指数0.63,McNaughton指数0.67。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经济鱼类趋于小型化,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水环境污染及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应得到重视,无选择性网具的使用应受到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三峡大坝的阻隔,造成鱼类生境片段化,为了解三峡船闸对上下游鱼类的连通性,研究三峡船闸过鱼能力,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2017年2月和2018年2月三峡船闸检修期间,对闸室及廊道进行鱼类调查,分析鱼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历次调查共采集鱼类6目10科32属39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鲟类2种(匙吻鲟和杂交鲟);鳖、贝氏鳖、鳊、瓦氏黄颡鱼4种鱼类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各次采集鱼类总尾数的98.78%、96.55%、68.14%和91.10%;23种鱼类可能具有通过船闸的能力,其中9种鱼类能顺利通过船闸或可在船闸内定居;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等弱游泳能力鱼类在船闸也有分布,推测早期仔鱼等也可以通过船闸到达下游江段,达到上下资源交流的目的.该研究为发挥船闸的生态功能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中游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2015和2016年在黄石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34种,分属6目9科。卵苗组成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卵苗总捕捞量的85. 7%)、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占10. 9%)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占0. 8%)为主。各类群鱼类的仔鱼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贝氏和鳊在每个月份均占较大比例;鲢在5月份比例较低,之后逐渐升高;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sp)在5、6月份数量较多。2015年估算通过黄石江段的鱼卵、仔鱼径流量分别为6. 7×108粒、1 655. 3×108尾; 2016年分别为19. 0×108粒、1 620. 1×108尾。研究表明,黄石江段是鱼类早期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其鱼类早期资源近年来未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应加强对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绥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群落多样性影响,于2011年(蓄水前)和2015年(蓄水后)对金沙江下游绥江断面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绥江段共计采集鱼类60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2种。蓄水前以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为优势种类;蓄水后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优势种类。与蓄水前相比,鱼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生态类群分析,静水缓流型鱼类由蓄水前54%增加到蓄水后的71%,河道洄游型鱼类从39%减少到20%,江湖洄游型鱼类蓄水前后变化不大。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蓄水前绥江段鱼类群落未受到干扰,而蓄水后受到严重干扰。库区蓄水后总生物量有明显增加趋势,但优势种类趋于小型化、种类结构单一化。为科学保护金沙江下游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建议成立鱼类保护区、开展梯级生态调度和加强流域环保预警研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