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焦化厂A/O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和鉴定了上海宝钢焦化厂A/O生化阶段出水的有机污染物组成,共检出各类有机污染物70多种。结合焦化废水专用混凝剂的混凝处理实验结果,指出了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专用混凝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烧杯搅拌实验得出了焦化废水专用混凝剂对废水中的 CODCr、色度、F-和总 CN- 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随投加量和混凝 pH值变化的规律 ,给出了最佳投加量、最佳混凝 pH范围等操作参数 ,并通过现场混凝模拟实验考察了混凝处理效果对废水水质波动的承受能力 .结果表明 ,在最佳有效投加量 300 mg/L和混凝 pH值为 6.0~ 6.5的操作条件下 ,专用混凝剂对各污染物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且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很小 .  相似文献   
3.
用计算机绘制大气污染物长期平均浓度分布等值线图,对在绘图过程中坐标系的建立,计算机间距的确定以及风向的加密等的处理方法作了讨论,并给出了绘图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6种有代表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烯酯、正己烷、苯和四氯化碳,实测了这些VOCs在气体采样罐(SUMMA罐)中的存储稳定性。结果表明:苯、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在采样罐中均较稳定,其含量在84 d的存储期内基本无变化;乙酸乙烯酯在6个VOCs中最不稳定,在普通和惰性采样罐中含量均明显下降;异丙醇和四氯化碳的稳定性与采样罐的类型有关,在普通采样罐内含量下降明显,而在惰性采样罐内则相对稳定。实际监测工作中,为提高VOCs分析的准确性,如目标分析物有含氧类(醇,酮,酯等)或含卤素类VOCs,则采样后需尽快分析,同时尽量选择惰性采样罐为采样容器。  相似文献   
5.
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_b]_0与[Al_b]间的差值大小随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_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_b值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为Al_13是Al_b形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
卢建杭  黄克玲 《环境工程》1999,17(1):70-71,22
针对聚合硫酸铁碱化度的国标测定方法提出了一点改进,扩大了碱化度的测定范围,使其适合于某些碱化度较高或铁含量较高的聚铁样品的测定。改进之处在于先加入较多量的盐酸分解试样,用氟化钾掩蔽Fe3+后,再加入定量的NaOH溶液中和部分多余的酸,最后用较稀(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  相似文献   
7.
附载TiO2光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主波长365nm的黑炽荧光灯为光源,研究了由CMC-Na附载TiO2光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的过程。结果表明,咪蚜胺农药在3*8W黑炽荧光灯照射下,经附载TiO2作用3h后可降解50%以上,其光解可用假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8.
Al—Ferro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建杭  刘维屏 《环境化学》1998,17(6):576-581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b」0与「Alb」间的差值大小值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b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为Al13是Alb 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
以萃取法对蒽醌生产中的废硫酸进行脱色处理,优化选择工对脱色工艺进行初步的探讨。处理前的废硫酸色度约5000倍,COD浓度约30000mg/L,经过萃取脱色后色度低于150倍,去除率〉97%,COD浓度约250mg/L,去除率约为99%,硫酸含量约40%。同活性炭吸附等方法相比,该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铝盐混凝去除氟离子的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在烧杯搅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絮体的ζ电位测定、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手段考察了铝盐混凝除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铝盐混除氟的主要作用机理有吸附、离子交换、络合沉降等。对于两种形态的铝盐,从除氟过程和机理上看,单体铝盐中的Al(H2O)6^3 形态要比聚合多中的聚羟铝阳离子形态更有利,因而总体除氟效果和比聚合铝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