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生物淋滤能够去除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生物淋滤法在硫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污泥中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氧化成金属硫酸盐溶出;而厌氧酸化淋滤作为新技术,在厌氧酸化阶段通过质子交换和非离子态金属盐溶解使重金属浸出释放,相较于微生物淋滤法无需外加药剂和前处理,具有发展潜力。对包括生物淋滤和厌氧酸化淋滤在内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重点介绍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两种工艺的去除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各自淋滤效果的影响,并对淋滤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红霉素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及其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霉素是一类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的抗生素类药品,为探明红霉素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驯化能力,依次在厌氧瓶中进行厌氧毒性试验、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进行连续实验,测定累计甲烷产量、相对产甲烷速率、COD去除率、甲烷含量.结果表明,红霉素为150 mg.L-1时产甲烷速率降为56.1%;250 mg.L-1时反应速率降低99%以上,活性受到完全抑制.保持红霉素投加量为20 mg.L-1连续运行60 d,COD去除率、甲烷含量可达到81.4%、64.2%.红霉素对甲烷菌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为150 mg.L-1.甲烷菌对红霉素有一定的驯化能力,驯化60 d后COD去除率、甲烷含量较未驯化时可提高15.13%、22.05%.  相似文献   
3.
谭静亮  孙力平  李亚静 《环境工程》2013,(Z1):184-186,169
为考察曝气强度对SBR(A/O)系统N2O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合成废水长期驯化2个月后的污泥,分别考察了在0.2,0.4,0.6L/min三个曝气强度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及N2O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在三种曝气强度下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95%98%,低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明显高于中等曝气强度,高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最大,0.4L/min曝气强度下污染物去除率最好N2O释放量低,因此确定为最佳曝气强度。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B_1制药废水的铁炭微电解-混凝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维生素B1制药废水高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色度高、难降解的特点,采用铁炭微电解-混凝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效果良好。铁炭微电解-混凝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为:进水pH值为4,铁炭比为1∶1,曝气量为0.2m3/h的情况下停留时间80min。出水CODCr浓度平均为1600mg/L,去除率约为79%,色度去除率为85%,出水达到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微电解-Fenton法处理拉米夫定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串联工艺和H2O2强化微电解工艺预处理难降解拉米夫定工业废水,通过对有机物、色度去除率的优选和反应过程中Fe2+浓度变化的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及工艺运行方式。结果表明,微电解-Fenton氧化串联工艺宜采用微电解阶段后调节pH值的运行方式,与不调节pH值的运行方式相比,CODCr去除率提高了6.85%;H2O2强化微电解工艺,反应100min时,CODCr去除率为71.71%,色度去除率为98.15%,与微电解-Fenton氧化串联工艺相比反应时间短,投加药剂费用少,不需另设专门Fenton反应设备。通过废水处理前后的UV/Vis吸收光谱图比较,表明2种工艺对拉米夫定废水具有较理想的处理效果但最终降解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恒定温度下,研究了不同pH值时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检测结果的变化并分析了原因。实验得出:在pH=7.17时UV254值最低;在酸性条件下,UV254值随pH值增加而下降;在碱性条件下,UV254值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UV410值基本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溶解性有机物荧光强度在pH=3.95处和pH=12.06处都产生比较强的荧光值,而在pH=9处荧光强度最弱。建议在进行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检测时保证pH恒定。  相似文献   
7.
试验在传统混凝—沉淀—三层滤料过滤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滤料级配的改进,将三层滤料高速过滤工艺应用于再生水的生产,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7.5%~98.5%,COD去除率在43%左右。同时研究发现,在高速过滤条件下,通过絮凝剂在滤床中发挥的微絮凝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除污效果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吸附性能。高温条件下由草炭和NaOH制取的腐殖酸钠混合液,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结果发现:随着混合液用量的增加,其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率增加。当混合液用量为8ml时,二者的吸附效率均在88%以上,其中对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100%,而且由于钙镁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及类似的化学性质,因此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类似,表明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处理含钙镁离子的污水。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稻秆、大豆秆、小麦秆和玉米秆为原料在550℃缺氧条件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及热解后重金属(Cr﹑Ni、 Cu﹑As﹑Cd和Pb)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浸出液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4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元素组成基本一致,其中玉米秆生物炭微孔体积(0.006 cm3·g-1)和比表面积(110.120 m2·g-1)低于其他原料生物炭.秸秆热解后重金属(除Cd外)含量增加了14.04%~410.81%,且大部分重金属(除Cd和Pb外)化学形态由不稳定态(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制备的生物炭中的重金属在超纯水和缓冲盐溶液中无浸出或浸出量较少,在乙酸溶液和腐殖酸溶液中浸出量较高.其中Cu在乙酸溶液中浸出量较高,为2.601~4.224 mg·kg-1,As在腐殖酸溶液中浸出量较高,介于0.074~0.166 mg·kg-1.热解后,各种重金属的环境质量指数(PIi)和内梅罗...  相似文献   
10.
氧化-微絮凝-高速过滤应用于再生水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北方缺水地区污水再生利用为目标,采用常规滤料双层过滤探讨高速微絮凝、氧化过滤再生水处理技术,试验通过不同的滤料级配、滤层厚度的对比试验;采用3种混凝剂和3种助凝剂做筛选试验,发现采用1#混凝剂,HFO助凝剂做絮凝氧化剂效果较理想,得出高速微絮凝氧化过滤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工艺是可行的。试验装置的滤池单位面积周期产水量为50m3/(m2.h),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浊度去除率为92.21%,平均浊度为0.889NTU;COD去除率为55.58%,平均为22.33mg/L;PO34--P去除率为84%,平均为0.135mg/L;色度去除率为80.7%,平均为1.45度,完全符合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