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重要措施,为认知秸秆配施氮肥对秸秆和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作用机制,选取喀斯特长期施肥定位试验3种土壤(不施肥、无机肥、秸秆与无机肥配施),采用室内培养结合~(13)C示踪技术,设置不添加秸秆(对照组)及添加秸秆配施3种氮素水平处理(0、214. 0和571. 0 mg·kg~(-1),以干基土计),研究~(13)C标记的秸秆和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土壤的秸秆CO_2排放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土壤,且氮素水平显著影响不施肥土壤的秸秆有机碳矿化;长期施肥土壤激发效应均显著低于不施肥土壤,且低水平氮素配施降低秸秆添加引起的正激发效应,高水平氮素反而增大. PCA分析表明长期施肥、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均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其中秸秆与氮素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总PLFAs、细菌和真菌PLFA摩尔质量浓度(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40. 3%~53. 0%、41. 1%~62. 6%和60. 5%~148. 6%),但氮素水平影响不显著,土壤G~+/G~-降低并稳定在0. 8左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增加土壤DOC含量、影响土壤革兰氏菌群落结构,从而影响秸秆和土壤有机碳矿化.上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低水平氮肥有利于提升喀斯特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环境因子对喀斯特土壤碳酸盐转化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理解土壤生态过程及碳循环提供理论依据.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棕色石灰土和地带性红壤(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添加14C-CaCO3室内培养100 d的方法,研究3种温度(15、25、35℃)和水分(30%、65%和100% WHC)条件下土壤无机碳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温度条件下,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速率最大值和100d累积最大释放量为0.7~16.8 mg·(kg·d)-1和5.9~29.4 mg·kg-1,红壤为39.7~103.3 mg·(kg·d)-1和83.3~135.1 mg·kg-1;干旱条件下(30% WHC)两种土壤无机碳累积释放量最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且在65% WHC和100% WHC条件下,升温仍促进土壤无机碳释放;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的温度敏感性大于红壤,受土壤水分影响显著.添加碳酸钙后土壤pH和MBC含量均显著增加,两种土壤差异显著.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温度可解释无机碳释放7.6%的变异,水分解释变异的2.0%.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的背景下,研究西南喀斯特土壤碳循环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土壤无机碳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