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安全性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特点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探讨了探讨人工神经网络法评价企业安全性的可行性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棉制品行业的粉尘危害与治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棉制品行业的粉尘危害程度和重点环节以及职业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结合石棉制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对该行业的进一步治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西部不同土地覆被水盐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军  李取生 《生态环境》2005,14(3):399-404
通过对6种土地覆被2003年6~10月水盐时空动态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土地覆被水盐动态变化差异,结果发现:采样期内,不同土地覆被(碱斑地除外)0-120cm剖面含水量均出现明显峰值,大豆地和羊草草地在7月底出现峰值,玉米地和向日葵地在8月初,退化草地则在8月底才达到,比羊草草地滞后了一个月。除羊草草地外,其他土地覆被剖面含水量变化呈W型,只是波动幅度各不相同。采样期内,羊草草地剖面含水量的相对变率最大,为74%,其他依次为退化草地、大豆地、向日葵地、玉米地,碱斑地最低,仅为6.4%。相对于农田土地覆被,在0~40cm,羊草草地、退化草地和碱斑地随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含盐量剖面变异逐渐减小,而农田的三种土地覆被之间变异比较接近。整个采样期,向日葵地储盐量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他土地覆被波动变化一致,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过程,但波动幅度不同,且羊草草地在7月7日出现上升,其他4种土地覆被在9月8日开始出现滞后于含水量的变化。相对于采样初期,不同土地覆被含盐量的相对变率均为负值,农田的下降幅度大,草地次之,碱斑地最小。协方差分析表明:95%置信度下,土地覆被、土壤剖面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含盐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产酸淋滤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利用黑曲霉产酸淋滤去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修复过程.在不同土壤和培养基比(w/v)5%, 10%, 20%情况下,添加黑曲霉的蔗糖和矿物盐培养基以产生有机酸,淋滤去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结果表明,一步生物淋滤修复过程中,当固液比为5%、修复时间为7d 时,冶炼厂土壤中Cu、Cd、Pb 和Zn 去除率分别为25.2%, 98.3%, 30.2%, 15.7%;张士灌区污染土壤中Cu、Cd、Pb 和Zn 去除率分别为27.1%,36.8%, 0%, 7.6%.二步生物淋滤修复过程中,当固液比为10%、修复时间为9d 时,冶炼厂土壤中Cu、Cd、Pb 和Zn 的去除率分别为67.4%, 86%,23.3%和7.6%;张士灌区污染土壤中Cu、Cd、Pb 和Zn 的去除率分别为55.2%, 85.7%, 7.8%和18.1%.  相似文献   
5.
硒对作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是土壤污染区能否生产富硒低重金属农产品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叶面施硒优缺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叶面施硒对水稻砷吸收、积累和再分配过程的可能影响途径。对叶面喷施的硒而言,叶片对硒的吸收和再分配能力、叶片硒在水稻体内的迁移和再积累过程、叶片硒在根部迁移积累和外排效应对水稻根部砷吸收、向上迁移和积累的影响是决定水稻砷富集的关键过程,施硒形态、施硒量和施硒生长期是影响砷积累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化工防腐蚀施工中的防毒措施齐齐哈尔化工总厂李山,李晓军,苗艳在化工设备防腐中,由于树脂材料的性能优异而被大量应用。而在树脂材料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稀释剂和固化剂,如苯、甲苯、乙二胺、苯乙烯等。根据多年来化工防腐施工经验,我们...  相似文献   
7.
郭美霞  巩宗强  李晓军  刘丹  王悦 《环境科学》2013,34(8):3244-3250
为了揭示多环芳烃(PAHs)降解过程中的生物有效性变化规律,应用PAHs降解菌剂对PAHs污染焦化厂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采用固相微萃取及固相萃取方法提取评价PAHs的生物有效性,分析降解率和生物有效性变化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焦化厂土壤中PAHs总量以低环PAH为主,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总PAHs降解率为68.3%;微生物作用后,孔隙水中PAHs的降低以3、4环为主,孔隙水中PAHs变化率普遍低于土壤中的降解率;Tenax-TA提取降解前后土壤中的PAHs,降解后3、4环PAHs的快速解吸组分降低,5、6环的快速解吸组分变化不大;土壤中PAHs降解量分别与PAHs孔隙水浓度和Tenax-TA快速提取量存在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可用PAHs孔隙水浓度以及Tenax-TA快速提取量预测微生物对土壤PAHs的降解,这为焦化厂土壤PAHs污染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低温微生物污染介质的长期高效稳定修复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特定场景下的菌种资源挖掘还处于初期阶段。以污染土壤中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为目标污染物,从低温地区畜禽粪便堆放地土壤中筛选得到4株恩诺沙星低温高效降解菌Z(Providencia sp.,普罗威登斯菌属)、H5(Enterobacter sp.,肠杆菌属)、H35(Providencia sp.,普罗威登斯菌属)、Y(Alcaligenes sp.,产碱杆菌属,嗜盐菌),并评估了这4种菌株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4种菌株在中性或低碱环境(畜禽粪便堆放地)、4~1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低温较常温条件下显著抑制了4株菌的生长和对恩诺沙星的降解。4、8、15℃条件下无菌对照组恩诺沙星的自然降解率分别为10.9%、22.8%和40.6%。4℃条件下,投加量w为5%的Z、H5、H35和Y对恩诺沙星的降解率在第14天达到峰值,分别为33.4%、42.1%、38.1%和34.3%。在8℃条件下,Z、H5和Y对恩诺沙星的降解率在第12天达到峰值,分别为49.6%、47.9%和48.1%;H35则在第14天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9.
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环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军  邓红 《陕西环境》2000,7(2):34-3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环境竞争力,发展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环保产业,才能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壮大。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人防工程管理质量、效益、信息化为根本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旨在建立高度综合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真三维的人防信息系统。文章着重讨论了系统总体结构、技术结构、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在人防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防信息系统对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区、人口疏散隐蔽最佳路径、实时监测等空间分析提供支持;对提高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功能发挥以及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