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滇池流域农业区排水水质状况的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滇池湖滨地区村镇污沙农田径流水水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污水水质状况和城市污水有明显差异,污水中的氮磷含量,特别是磷含量高于城市污水,最高值凯氏N达55.67mg/L,总P达18.88mg/L,农戏流水因土壤肥力的不同,差异十分明显,一般地说总P含量低于1mg/l,这与红壤固定磷能力强有关,而凯氏N则可高达18.57mg/L。  相似文献   
2.
化肥氮素在水稻田中迁移与淋失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氮化肥施入农田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一种特殊的大型人工模拟土层和地下水装置中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尿素和生物矿质复混肥以中、低施肥量施入水田,也会造成地表淹水、耕层土壤和不同深度土层溶液有较高含量的有机N和NH3-N,并对地下水补给状况极差的地下水有明显的污染;水田中NO3--N很难长期存在,其污染程度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后产生的大量有机垃圾难以有效消纳的问题,开展了厨余、果蔬与园林垃圾连续式厌氧发酵实验,并通过超声与碱热预处理技术改善产甲烷性能,并以厨余垃圾单独厌氧发酵作为对照实验组.根据进料有机负荷(OLR),将反应周期分为低有机负荷[OLR=1,2 g/(L·d)]和高有机负荷[OLR=4,6 g/(L·d...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污水土地处理过程 中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溶液P含量和迁移特征,在一种特殊2的大型人工模拟土层和地下水实验装置中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田条件下1.5m~0.5m土壤溶液P含量极低(≤0.02mg/L),但在旱地条件下,P含量上升至0.045mg/L~0.628mg/L,P素随入渗污水向下迁移距离可达1.1m。在低水力负荷率和较长停留时间的运行条件下,1.3m以下土壤溶液和地下水的P含量处于安全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要从整个监测过程全面进行质量管理,本文以晋煤集团寺河煤矿矿井废水和生活废水中重要指标COD为研究项目,从水样采集的质量保证到具体实践操作中的质量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数据分析和比对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真实可靠的数据及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年平均流场的分布特征与污染物输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86年我国主要低空各层平面流场?经纬圈垂直剖面图以及国内各测站的年?月平均风场资料的特征分析,得到各站的边界层内普遍存在一个最大风速区的结论,并归纳出低空风随高度分布的6种典型廓线?初步得出:我国污染物输送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均以国内输送为主,但在东部?南部沿海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亦存在互有输入?输出的输送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气污染物在排污层的输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分析我国大气排污层的基本输送特征,用6年时间收集到的大气排污层的气象资料进行多层次的大气污染物输送场的研究,特别是地面到600m高度大气层的大气排污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以境内输送或输入为主;在我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一个风速极大值区。初步得到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场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大气排污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大气气溶胶对气候与环境生态系统影响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大气气溶胶的排放状况、大气气溶胶对气候系统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以及大气气溶胶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做了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
金属单原子通常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催化应用中展现出优越的催化剂活性,已成为催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单原子催化剂是一种由单个金属原子锚定在载体上的催化剂,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金属原子的利用效率.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湿法化学法、金属-有机配位法、原子层沉积法和高温裂解法.本文基于近几年国内外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总结了单原子稳定负载的主要条件,单原子最优结合位点的预测和判断方法.同时,围绕单原子催化剂的特性,系统地讨论了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潮河流域降雨径流事件污染物输出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包鑫  江燕  胡羽聪 《环境科学》2021,42(7):3316-3327
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非点源养分污染的发生主要由降水径流事件驱动,伴随这些短暂脉冲事件流失的养分量决定着一年总的污染排放负荷,因此研究汛期降雨径流事件下水体污染动态特征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污染负荷模拟及控制的关键.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2018年和2019年汛期进行古北口站和下会站的降雨径流过程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监测的3场降雨事件(E1、E2和E3)中,E1的降雨量和强度最大,相应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最高;②不同降雨事件下,污染物浓度及其变化不同.大暴雨事件和暴雨事件(E1、E3)下,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和悬浮物(TSS)的浓度与流量变化过程相似;大雨事件下(E2),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和悬浮物(TSS)的浓度与流量变化过程相似,硝氮(NO3--N)浓度变化与流量相反;③不同降雨事件下,不同形态污染物浓度及其变化不同.降雨侵蚀强烈(E1、E2),颗粒态污染物浓度变化明显,与悬浮物(TS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降雨未引起土壤侵蚀(E3),氮磷形态以溶解态氮(TDN)和溶解态磷(TDP)为主,浓度变化主要与流量有关;④不同降雨事件下,不同站点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不同.强降雨侵蚀事件在古北口表现更明显,引起流量和总磷(TP)、悬浮物(TSS)的变化幅度更大.以上结果可以用来确定降雨事件引发的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特征,为该地区的汛期水质预测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