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溶质迁移模型在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借助RT3D(reactive transport in 3-dimensions),对我国北方某城市局部地区地下水中的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TCE)污染来源进行了识别,对污染输入强度进行了反演,并利用Matlab中的Stepwise函数,对影响污染物输入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中的PCE和TCE主要来源于区内使用有机溶剂的工厂和企业.地下水中的PCE和TCE存在天然衰减,在173天中,3个点的PCE浓度分别衰减了93.15%、61.70%和61.00%;TCE分别为70.05%、73.66%和63.66%.通过模拟识别出的4个点状污染源在模拟期间共向含水层中输入0.910 6kg PCE和95.693 8 kg TC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气降水与包气带厚度是有机物输入地下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5 cm深的包气带中PCE和TCE浓度介于0~5 mg.kg-1之间.以上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中PCE和TCE来源于地表释放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一部分在向下迁移过程中自然衰减了,一部分进入包气带,然后又进入了含水层.由于本区第四系以砂卵砾石为主,所以大气降水促进了PCE和TCE向含水层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解酸化与Fenton试剂分别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化学合成废水的厌氧出水,并采用MBR验证其生化性的改善。试验表明:在废水ρ(COD)平均为4 084 mg/L时,水解酸化COD去除率平均为26.2%,ρ(BOD5)/ρ(COD)从0.23提高到0.31,但无法保证MBR出水ρ(COD)<120 mg/L。Fenton试剂反应条件为:ρ(H2O2)=5 000 mg/L,ρ(Fe2+)=4 000 mg/L,pH=7,反应时间1 h,COD去除率达50%。混合废水经MBR处理后,出水ρ(COD)平均为98.4 mg/L,可稳定达《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铅的最灵敏线下测定地面水中铅的可行性,进而确定了其基本操作条件,并进行了方法比较.结果表明:选用水饱和的甲基异丁基甲酮 冰乙酸(1 1)进行吸光度调零可以消除分子吸收干扰,工作条件宜选择:灯电流1mA、狭缝宽度0.5mm、占空比1:3.5、燃烧器高度4~6mm、助燃气流量4L·min-1、燃气流量1.1L·min-1.用于地表水中铅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灵敏度较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提高了2.5倍.回收率为97.8%~103.4%.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市东湖和沙湖为例,以多时相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RDAS软件提取东湖和沙湖1991年、2001年和2006年的水域面积信息从时空两方面对湖泊水域面积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6年湖泊水域面积出现急剧下降,减少了1040.43hm2。分析认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会更为迫切,城市湖泊的保护也将面临巨大挑战。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动态性与实时性的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地区水域面积变化信息,定量地分析城市湖泊演化规律,为城市湖泊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_2固相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铅与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纳米TiO2固相萃取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铅与镉的方法。合成了3种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探讨了粒径对铅与镉离子分离富集效率的影响,发现其萃取效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最佳操作条件下,工业废水样品中镉与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和0.046μg/L。工业废水中铅与镉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相对误差较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