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含铜废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砩用一维反应器模型设计的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对模拟含铜离子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反应器可用于处理含低铜离子废水,处理后既可回收有用Cu,又可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0^-6)。讨论了Cu^2+的进口浓度、操作温度、操作电压、流体流速、处理注入电导率及反应器填充材料对处理过程的影响。依据实验室的操作对该处理过程进行了初步经济估价。  相似文献   
2.
王雅琼 《福建环境》2002,19(6):25-26
根据三明市区1991年-2001年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市区多年来的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提出了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牙溪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雅琼 《福建环境》2003,20(5):18-20
采用一种新的模糊评价法对东牙溪水库水质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并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三江源区植被保持土壤的能力,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在对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推荐的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估算了2000—2010年三江源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三江源区年均植被覆盖度为43%~50%;植被平均土壤保持量为849~955 t/km2,并且空间差异很大,总体上呈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 ②2000—2010年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000—2005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平均增加了约29 t/km2,并以大夏河与洮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的增幅(约700 t/km2)最大,其次为玛曲至龙羊峡(约300 t/km2),羌塘高原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增幅(仅2.08 t/km2)最小;2005—2010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呈现轻微增长,平均增加了约9 t/km2,其中增幅较大的是柴达木盆地东和直门达至石鼓流域(约16 t/km2),增幅最小的是羌塘高原区(仅3.90 t/km2). ③三江源植被土壤保持能力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通过指数或幂函数形式表达. 研究显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助于提高三江源区的土壤保持能力、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