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浓度镍,锌,铝对常见绿藻羊角月芽藻生长速度,蛋白质含量,ATP水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金属离子在所试浓度范围内对羊角月芽藻的生长速度均有抑制作用,但单位藻培养物中蛋白质含量却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藻细胞中ATP水平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神州水乡第一镇”(?)直镇80年代起就制定了古镇保护和新区开发的总体规划,坚持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被称为“环境保护好,中华第一镇”。科学规划:提出古镇保护与新区开发同步建设的方针(?)直全镇有72座半小桥,可为水乡古镇之最。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古镇区建了工厂,避免不了环境的污染,为此(?)直镇政府早在80年代就制定了保护古镇发展新区的总体规划,率先在小城镇建设中实现功能分区的原则,全镇分成原古镇  相似文献   
3.
改性土壤对模拟含油废水中油的吸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高斌  王晓蓉  章敏  黄华  杨柳燕 《环境科学》2000,21(3):89-89-92
研究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 ( TM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 ( HDTMA)改性的土壤 (黑土、黄棕壤、红壤 )对水中油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改性土壤和未改性土壤均可吸附水中的油 ,但改性土壤对水中油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 .改性土壤吸附油能力的顺序依次为 :1 CEC- HDTMA黑土 >1 CEC-HDTMA黄棕壤 >1 CEC- HDTMA红壤 >1 CEC-TMA黑土 >1 CEC-TMA黄棕壤 >1 CEC- TMA红壤 .未改性土壤和 HD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通过分配来进行 ,吸附等温线可由 Henry方程表示 ,得出 logKSOM为 2.69,logKHDTMA为 3.35;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符合 Langmuir方程 ,其对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 1150 mg/kg( TMA黑土 ) ,751 mg/kg( TMA黄棕壤 ) ,172 mg/kg( TMA红壤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s)替代传统塑料(CPs)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由于BPs比CPs更容易分解成微纳米塑料(MNPs),因此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BMNPs本身、渗滤液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物3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BMNPs生物毒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关注BMNPs与传统微纳米塑料(CMNPs)之间的差异。本文总结的研究显示,与CMNPs相比,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表现为减弱、无显著变化和显著增强的研究结果分别占总研究结果的21%、25%和54%。其中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显著增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BMNPs表面比CMNPs更加粗糙复杂,对被测生物表现出更强的机械性损伤能力。其次,进入生物体内的BMNPs会被生物分解成更小尺寸的塑料,更容易进入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更大的危害效应。此外,BMNPs更容易被微生物所吸收,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对相关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连锁负面影响。再者,BMNPs在分解、降解和老化过程中能更快地释放出添加剂,并且释放出的某些...  相似文献   
5.
徐州地氟病区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徐州地区地氟病区环境及食物链中氟含量与分布的研究,探讨了地氟病的成因,建立了徐州地区地氟病区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指出降氟改水或更换饮用水源是地氟病防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菌根及酸沉降对菌根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菌根及酸沉降对菌根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的形成能大大增强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酸沉降能抑制菌根的形成,但形成菌根的植物对酸沉降的耐受力比无菌根植物要强得多。酸沉降对菌根影响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MAC除Cu2+、去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敏  常青  王进喜  王娟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2):1994-2000
以壳聚糖、巯基乙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巯基乙酰壳聚糖(MAC),研究了其除Cu2 与去浊的机理,并对几个因素做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①MAC具有除铜与去浊的性能,当MAC与HPAM复配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MAC,Cu2 去除率可达98%以上;②用MAC处理Cu2 和浊度共存的体系时,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致浊物质可以起到相互促进去除的作用,出水中[Cu2 ]<0.5mg·L-1,浊度<3NTU;原水浊度越大,越有利于Cu2 的去除;③Cu2 的去除率随原水pH值的增大而提高,浊度的去除率则反之.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将阳离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PEI)和重金属络合剂巯基乙酸(TGA)进行复配,以达到既能除重金属又能除浊的目的.确定了PEI和TGA的最佳投药范围,研究了其对Cu(II)和浊度去除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含Cu(II)50mg·L-1的废水,TGA和PEI最佳投药范围分别为80mg·L-1-120mg·L-1和5mg·L-1-20mg·L-1,Cu(II)去除率可达80%以上;在pH2.0-4.0的范围内,Cu(II)去除率随pH升高而升高,在pH>4.0后达最大值并基本稳定;当Cu(II)和致浊物质同时存在时,二者会促进彼此的去除率,并使最佳投药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经钒暴露后鲤鱼血清胆固醇含量变化和钒在鱼体组织内的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经钒暴露后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血清胆固醇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用药剂量范围内,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加甚。并与药物暴露的时间呈平行关系。钒在鲤鱼体内的分布和积累,按组织含量的多少依次为:肝脏>骨骼>肌肉。钒在肝脏中的积累有随药物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尤应指出的是肝脏中钒的积累量增加与血清胆固醇降低的趋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丰、沛、铜重氟病区,禽、畜体内氟主要积聚在骨骼中(羊骨1096×10-6~2001.9×10-6,鸡骨335×10-6~378×10-6)及生理功能强的内脏(肝、心、肾等)器官中,氟的含量3.3×10-6~7.17×10-6,肌肉和蛋、奶品中氟的含量大多接近或低于氟的卫生标准,显然肉、蛋、奶食品不是该区地氟病的致病因子。研究表明,动物体内氟含量与环境水氟及叶菜和树叶(含水分高)中的氟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因而造成食草动物比以食粮食为主的家禽体内的氟含量明显偏高。说明水是氟的传播媒界,为该区地氟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