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不能快速干化,长时间占用土地资源,增加工程投资。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不同底泥干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技术——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及处置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论述了环保疏浚工程的特点,工程方案的主要内容,设备选型,底泥处置,以及干化等。笔者以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平板型纳滤膜处理洁霉素废水的膜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4种平板型纳滤膜对洁霉素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以膜通量(J)、CODCr截留率(R1)、洁霉素截留率(R2)以及R2J作为膜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4种膜的适宜操作压力为2.0~3.0MPa,适宜操作流量为8~12L/min.DLNF-1膜和NTR-7250膜的通量较高,达到50L/(m2h);MPF-44膜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高;DLNF-1膜和MPF-44膜对废水中SO42-的截留效果最好,达到98%以上;4种膜对洁霉素的截留率均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环保疏浚底泥堆场和强化自然沉淀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环保疏浚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及其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对不同余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加药促沉法余水处理工艺,在太湖环保疏浚示范工程堆场进行了生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在堆场中设置溢流堰和导流墙,改善堆场的水力条件,延长水流路径,有利于颗粒的自由沉降,提高了颗粒在堆场中的沉淀效率.向输泥管投加絮凝剂,使其在输泥管中快速混合,在堆场中反应、沉淀;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通过隔板混合池快速混合,折流反应池反应,在沉淀池中沉淀,这2种投药方式都能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其中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的方式加药量少且容易控制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氧化塘中溶解氧浓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主要研究了氧化塘中不同表面照度下光照强度沿深度的分布,溶解氧浓度沿深度的分布,以及光照强度与溶解氧浓度的相互关系,并且对试验柱中藻类密度和溶解氧浓度的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氧化塘室内模型试验的照度选择和池深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纳滤膜在洁霉素废水浓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DLNF2-30(0.24m2)、MPS-44(1.4m2) 2种卷式纳滤膜串联运行时对洁霉素废水中残余洁霉素的浓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中洁霉素浓度为200mg/L 时,对废水浓缩10~20倍后洁霉素浓度可浓缩至2000mg/L 以上,满足回用要求,浓缩时间为60~70h.在浓缩过程中,CODCr的截留率始终高于80%,洁霉素截留率始终高于90%,且洁霉素的回收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7.
生物活性炭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水处理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处理效果,而且能够较大幅度地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为了确定毛纺染色废水使用生物炭法的可能性,实际考查其运行条件,处理效果及使用周期,北京清河毛纺厂、北京纺织科研所、纺织部设计院协作进行小型试验,将活性炭柱串联在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池的后面,从1979年3月至81年9月运行两年左右,取得了一些数据和结果。试验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活性炭”的处理流程,毛纺染色废水经过一段法接触氧化(停留时间1.5小时)后,由沉淀池出水流经两级串联的降流式活性  相似文献   
8.
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粘土颗粒带有负电荷,而其中水分子显示正极性的特性,采用电渗的方法在环保疏浚底泥中通入电流,使得带有极性的水分子向阴极流动,从而达到对底泥脱水的效果.利用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进行脱水研究,分析其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出水量与能耗的相关关系,以及其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案.试验表明,经过240 h的电渗法脱水之后,底泥的含水率从开始的38.72%降至32.85%,可在较短时间内脱去底泥中的水分;电渗效果受底泥含水率、电压梯度、电极的耐腐蚀性、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改善电极材料有利于提高电渗效率和降低能耗.在对不同电极布置方式的比较中发现,排形电极比环形电极更有利于排出底泥中的水分.通过对电渗试验的经济分析得出,电渗法进行环保疏浚底泥脱水的工程费用约为4.29元/m3原状土.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控制下的实验室内静态模拟,研究了稳定塘污泥降解过程中的pH值变化趋势?有机物浓度?淤积时间?温度对污泥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及污泥降解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降解过程的pH值先降低?后回升,继而趋于稳定;有机物浓度对污泥降解速率无影响,污泥降解速率与降解时间的关系为r∝t-α;温度对降解速率常数的影响符合Arhenius指数关系式;实验室内的污泥降解符合零级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环保疏浚是治理重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在疏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污染物的余水,对余水的处理成为环保疏浚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的对比,并筛选、复配了适合余水处理的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输泥管投加絮凝剂和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都可以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容易控制出水水质,且投加絮凝剂的费用为输泥管投加絮凝剂费用的1/10,但需在堆场外设置混凝沉淀设施.对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发现,复配絮凝剂的效果较好,余水处理的成本低,剩余ρ(SS)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