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安全科学   220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239篇
综合类   1439篇
基础理论   373篇
污染及防治   638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fail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attribute of the “pollution halo” effect...  相似文献   
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 novel composite (nZVI/Pd-AC) was prepared by loading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nZVI) and Pd on activated carbon (AC) electrode under...  相似文献   
3.
4.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基于ACT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学术界对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文参考ACT模型,试图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从经济发展对我国环境的整体效应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本文采用panel数据对我国1992-2004年期间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消极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远远超过了积极的技术效应,即贸易自由化使我国环境恶化。这主要归因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不完善的环境法规。要改善其不利影响,我国应采用法律和经济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而达到减少贸易的规模效应、改变现有贸易结购以及加强其技术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贾振文 《灾害学》1991,6(1):65-67
北京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重大水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城市建设及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影响。形成水灾的主要因素是永定河决口泛溢和区域雨涝。现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列举几个实例,来看水灾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后果。  相似文献   
6.
选择位于红壤丘陵区的鄱阳湖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分辨率的时序SPOT4 VEGETATION数据,对流域内典型土地覆被--常绿覆被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 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常绿覆被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序NDVI指数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常绿覆被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随覆被的类型及其生长状态有规律地变化,即NDVI年均值和最小值基本上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的顺序变化;典型常绿阔叶林的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波动;常绿针叶林以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占主导地位的常绿混交林NDVI指数年内变化比较和缓,但常在8月和11月有所波动;以常绿针叶林为主、但有较多落〖JP2〗叶林混杂其中的常绿混交林,其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和缓的单峰型波动。  相似文献   
7.
The survival of aqueous suspensions of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tachybotrys chartarum, Aspergillus versicolor, and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spores was evaluated using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Fe2+ as catalyst. Spore concentrations of 106–107 colony forming units per milliliter (CFU/mL) were suspended in water and treated with initial hydrogen peroxide and iron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5 to 10 percent and 100 to 200 ppm, respectively. After four hours of reaction time, samples were plated on agar plates, and the viable fraction of spor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colonies formed.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s above 50,000 ppm resulted in greater than 6‐log10 reduction of viable spores for both catalyzed and noncatalyzed reactions. Iron had a strong catalytic effect when added to solution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above 5,000 ppm and resulted in two to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 reduction compared to hydrogen peroxide alone. Additional samples taken after 24 hours of reaction time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100 and 200 ppm of Fe2+ catalyst was mostly kinetic, and noncatalyzed hydrogen peroxide had sporicidal effects similar to catalyzed hydrogen peroxide. This study identified initial reagent concentrations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Fe2+ that accomplish a 6‐log10 reduction of viable mold spores within reaction times of 4 and 24 hour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8.
9.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3B43月降水数据,并结合降水Z指数,研究朝鲜1998—2018年的降水和旱涝时空格局。结果表明:TRMM与站点观测降水数据有显著的相关性。朝鲜降水季节性特征明显,57.29%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空间上自东北部沿海岸线向东南递增。朝鲜的区域综合旱涝等级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偏旱和偏涝发生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大旱和大涝,极旱和极涝发生的频率最低,夏季和冬季干旱发生最为频繁,而洪涝在秋季频发。朝鲜北部发生旱涝事件的频率明显高于南部,咸镜山脉和盖马高原是旱涝的多发地区,温泉平原则最不易受到旱涝影响。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呈现洪涝强度增强的趋势。夏季洪涝强度加剧的趋势明显,中北部地区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气O3探测激光雷达在深圳市东部生态区和西部城区同步开展垂直观测,探究了2018年深圳市O3立体分布在秋季光化学污染活跃期至冬季非活跃期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活跃的10月,东部地面O3浓度相对于西部地面高出约128%;地面向上至450m,O3浓度在东部生态区发生快速降低,而在西部城区由于存在“滴定效应”,O3浓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450m~2km,东、西部O3浓度均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西部城区O3浓度水平超过东部生态区约30%;2km以上高空,东、西部O3浓度趋同(70μg/m3),并保持稳定,为具深圳市秋季O3污染过程提供了较高的大气背景浓度.高污染期间,深圳市大气边界层内O3浓度变化较为一致,西部高空的O3区域传输作用更加显著.秋季至冬季光化学反应逐渐减弱,深圳市O3浓度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差异逐渐减小,冬季的深圳市O3污染基本受大气背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