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大辽河口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大辽河口,从污染水体的波谱特性测量入手,采用卫星,地面、水体同步监测的方法,对污染河段研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与波谱特性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中的技术关键,进行污染水体卫星遥感监测,地面水体光谱特性测量和水分分析的示范试验研究,进而结合应用需求,开展宏观,快速的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评价辽河铁岭段水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辽河铁岭段水质进行了评价,得出辽河铁岭段水质处于5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笔者的调查及对辽河近三o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辽河新民段水生生物资源枯竭的原因是河水中溶解氧过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辽河铁岭段及其支流监狈嘲招为依据,分析“十五”期间辽河铁岭段及其支流水质污染状况、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对土壤石油污染评价的传统方法是在野外实地进行大量土壤采样,然后在试验室内分析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文中提出了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样品,并结合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辽河三角洲,具有快速、省钱、省时、省力的特点,能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宏观分析。满足了油田开发对土壤及环境污染评价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7.
王蕊 《环境保护科学》2017,43(1):114-118
辽河三角洲地区为例,利用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结合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3个时期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占56.76%,其次为湿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占15.29%和14.77%,3种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86.82%;1986~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较大,而2000~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程度较小,两个时段内建设用地面积都稳步增加,湿地面积均逐渐下降;研究区土地利用服务的总价值逐年减少,湿地服务价值对总服务价值的贡献度最大,占总服务价值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8.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河口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对湿地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应遵循"人—湿地"复合系统思想,文章坚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观念,突出人为因素,兼顾自然因素,评价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空间状况,具体探讨了湿地核心地带生态安全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西市区、站前区为极不安全,鲅鱼圈区为不安全区,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为临界安全区,老边区、大洼县为较安全区。双台河口湿地核心区所在的大洼地区,近7年来生态安全演变态势较好,由生态临界安全上升为较安全,但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与周边县区生态安全等级不高有密切关系。最后提出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歌 《云南环境科学》2012,(5):22-23,25
辽河保护区治理与保护能力的建设,通过界碑、围栏、标示牌、宣传牌等设施建设,重点区域的水质、生态监测站点建设,保护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保护区完善的综合监控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保护区基础设施与监控能力。同时,应使全民参与对"母亲河"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辽河口湿地沉积物硝化细菌及硝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白洁  陈春涛  赵阳国  田伟君  董晓  尹宁宁 《环境科学》2010,31(12):3011-3017
2009年6月和8月,采用现场培养和实验室模拟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硝化细菌数量、硝化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数量6月在0.54×104~5.69×104个.g-1之间,平均值为(2.21±2.32)×104个.g-1,8月在1.90×104~7.90×104个.g-1之间,平均值为(3.61±2.87)×104个.g-1;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6月在9.72~16.45 mmol.(m2.h)-1之间,平均值为(12.54±3.14)mmol.(m2.h)-1,8月在14.66~24.62 mmol.(m2.h)-1之间,平均值为(18.71±4.21)mmol.(m2.h)-1;净硝化作用速率6月(S1站)为0.41 mmol.(m2.h)-1,8月在0.20~0.53 mmol.(m2.h)-1之间,平均值为(0.35±0.16)mmol.(m2.h)-1.潜在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净硝化速率,AOB数量、净硝化作用速率和潜在硝化作用速率均表现为8月高于6月,芦苇根际效应对硝化作用有促进作用.通过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表明影响辽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有上覆水NH 4+-N浓度和沉积物pH、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NH 4+-N含量以及AOB数量(p0.05),其中上覆水NH 4+-N浓度和沉积物总磷(TP)、NH 4+-N含量对硝化作用影响较大,是辽河口湿地硝化作用影响的关键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估算辽河口湿地沉积物硝化作用每天可以将1.14×105kg的NH 4+-N转化为NO 3--N,对河口湿地氮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