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考察餐厨垃圾不糖化直接进行产丁醇发酵的可行性,优选高效利用淀粉产丁醇梭菌Clostridium saccharoperbutylacetonicum N1-4,并发现不同来源和构型的淀粉对发酵有影响,且直链淀粉更易于被利用。餐厨垃圾直接发酵比糖化发酵效率高,且可避免底物抑制。在固液比1∶1条件下,餐厨垃圾直接发酵丁醇产量达到12. 1 g/L,丁醇碳转化率为0. 402,最大生产速率为0. 705 g/(L·h);固液比1∶2条件下,直接发酵最大生产速率是糖化发酵的2. 05倍。餐厨垃圾发酵产丁醇,可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为丁醇生产提供廉价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非粮作物鲜芭蕉芋为原料,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ICC 8012发酵生产丁醇.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CD),选取初始糖浓度、接种量、中性红、乙酸铵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以丁醇产量为响应值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到:初始糖浓度62.25 g/L,接种量为10.81%,中性红为0.81 g/L,乙酸铵为0.574 g/L时,最终的丁醇产量为12.83 g/L.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丁醇发酵产量达到12.73 g/L,证明了模型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3.
近日,美国杜兰大学科学家最新发现了一种新奇的细菌菌株TU-103,其能用报纸制造出成本低且更环保的石油“替身”丁醇。  相似文献   
4.
王芳霞  高明  王永林  汪群慧 《环境工程》2019,37(12):161-166
随着化石燃料对环境影响的日益加剧及其储存量的逐渐减少,开发基于生物质资源的清洁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ended数据库在1994—2018年间收录的有关产丁醇发酵的7371篇研究型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丁醇发酵相关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发文量位居榜首,中国次之。中国科学院发文遥遥领先于其他研究机构,但中国在国际主流期刊的发文量低,影响力小。自2004年始,针对生物丁醇及生物质燃料的研究得到极大推进,说明开发生物丁醇这种极具潜力的新一代液体燃料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为原料,以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ICC8012为菌种发酵生产丁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设计,优选硫酸亚铁对水解液进行原位脱毒,优化发酵条件并验证硫酸亚铁原位脱毒对多种原料的有效性.发酵结果显示,伴随发酵液残糖含量显著降低,溶剂产量和发酵效率显著提高.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初始糖浓度50 g/L,接种量10.5%,硫酸亚铁浓度0.4 g/L,发酵65 h,丁醇产量达7.33 g/L,与优化模型预测值7.35 g/L的最大丁醇产量接近,模型显著可靠.对稻草水解液、玉米秸秆水解液、标准水解液等不同原料进行处理,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均得到显著提高.本研究证明直接添加硫酸亚铁对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通用增效方法,可用于提高纤维素水解液的丁醇产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酸化-萃取法处理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的丁辛醇废水(简称废水),用硫酸调节废水的pH,以该厂产品异辛醇为萃取剂,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得出较佳工艺条件:废水的pH为2.5,废水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4,废水温度为10℃,废水与萃取剂混合时的振摇时间为60s,萃取相和萃余相的静置分离时间为10min。在该条件下对COD为42244mg/L的废水进行二级错流萃取,COD去除率为86.82%。该法可实现对废水进行处理和资源回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酚类、醇类抑制斜生栅列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为  沈云  程鑫 《环境科技》2001,14(3):7-8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生物斜生栅列藻研究酚及其衍生物和丁醇其异构体的急性毒性规律。试验表明,苯酚衍生物的毒性比母体强得多,而后者的毒性比丁醇及异构体更大。  相似文献   
8.
烯酮/酯还原酶可以专一性地还原烯酮/酯中的碳碳双键,并引入两个手性中心,是手性化合物生物催化合成的重要酶类之一;在使用烯酮/酯还原酶进行全细胞手性分子生物催化合成中,其他还原酶的存在常导致副反应的产生.为研究烯酮/酯还原酶的理化性质、底物的专一性、产物的手性特点等,需要经过纯化的烯酮/酯还原酶.为此,根据烯酮还原酶(Enoate reductase,ERs,EC 1.3.1.31)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ATCC824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技术得到了目标酶的基因,目的片段全长为1 995 bp,共编码66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3×103.将烯酮还原酶基因连接到pET-32a(+)上,构建表达质粒pET-32a(+)-ERs,并成功在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pLysS中表达.在摇床上优化的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为18℃,诱导起始时菌体D600 nm为0.6~0.8,转速为100 r/min,诱导剂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培养时间为12 h,表达的烯酮还原酶大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菌体内.  相似文献   
9.
黄哲强 《福建环境》1996,13(4):32-33
应用发酵法生产珍酮丁醇而产生的废液用于稀释蜜进行了酒精发酵,本文分析其发酵曲线和发酵率,证明该废液可用于酒精生产,不仅解决了丙丁溶剂生产的废液问题,还使酒精生产降低能耗、物耗、。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霉素钾盐特征VOCs的挥发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典型制药行业--青霉素钾盐生产工艺过程中,特征VOCs的排污节点分析,利用大量调研数据、物料衡算和经验公式,估算了生产每吨青霉素钾盐各排污节点VOCs的挥发量,结合我国近年来青霉素钾盐产量情况,估算出其总排放量.结果表明,在青霉素钾盐生产过程中,特征VOCs为醋酸丁酯和丁醇,主要产生在提取阶段、精制阶段以及储罐呼吸过程中,并且在我国,生产单位质量青霉素钾盐醋酸丁酯和丁醇的挥发量大约为20.49kg/t和12.93kg/t.该研究可为制药行业青霉素钾盐生产工艺过程中VOCs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